本訂閱號中所涉及的證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證券固收研究團隊編寫,僅面向光大證券專業投資者客戶,用作新媒體形勢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觀點的溝通交流。非光大證券專業投資者客戶,請勿訂閱、接收或使用本訂閱號中的任何信息。本訂閱號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敬請諒解。光大證券研究所不會因關注、收到或閱讀本訂閱號推送內容而視相關人員為光大證券的客戶。

報告標題:光大固收信用利差數據庫_20220930
報告發佈日期:2022年10月1日
分析師:張 旭執業證書編號:S0930516010001
分析師:危瑋肖執業證書編號:S0930519070001

摘要
上周多數行業信用利差上行。申萬一級行業中,AAA級行業信用利差上行最大的為電子,上行10.5BP,下行最大的為房地產,下行2.1BP;AA+級行業信用利差上行最大的為有色金屬,上行37.5BP,下行最大的為非銀金融,下行13.9BP;AA級行業信用利差上行最大的為採掘,上行13.9BP,下行最大的為紡織服裝,下行14.2BP。
上周煤炭和鋼鐵信用利差漲跌互現。三個級別的煤炭信用利差分別上行2BP、下行5.7BP、上行13.9BP。AAA和AA+級別的鋼鐵信用利差分別上行5BP、下行1.1BP。
上周城投和非城投信用利差均上行。三個級別的城投信用利差分別上行1.7BP、上行2.8BP、上行6.2BP;三個級別的非城投信用利差分別上行2.6BP、上行0.7BP、上行0.6BP。
上周除AA+級中央國企信用利差下行以外,其餘級別的國企和民企信用利差均上行。三個級別的中央國企信用利差分別上行2.2BP、下行2.4BP、上行1.8BP;三個級別的地方國企信用利差分別上行2.3BP、上行2.1BP、上行0.6BP;三個級別的民營企業信用利差分別上行14.4BP、上行2BP、上行2.8BP。
上周多數區域城投信用利差上行。
利差水平:上周AAA級信用利差最高的三個區域分別為天津、吉林、雲南,信用利差分別為227、148、143BPs;AA+級信用利差最高的分別為甘肅、青海、黑龍江,信用利差分別為1897、859、523BPs;AA級信用利差最高的分別為貴州、雲南、天津,信用利差分別為822、582、359BPs。
環比變動:上周AAA級信用利差上行最多的是雲南,上行15.5BP,下行最多的是陝西,下行4.8BP;AA+級信用利差上行最多的是江西,上行29.7BP,下行最多的是甘肅,下行544.4BP;AA級信用利差上行最多的是陝西,上行41.9BP,下行最多的是山西,下行31BP。
信用利差分佈(AAA級)

信用利差分佈(AA+級)

信用利差分佈(AA級)

註:
1. 每一行代表一個行業,顏色深淺表示在該利差水平上出現的頻率,顏色越深表示分佈越集中;第一行的單位為%。2. 數據窗口為 2014 年初至今。
3.本數據庫所用數據來源為Wind。
4.數據庫選券標準及算法詳見《信用利差算法詳解——利差數據庫建模說明》。
按屬性分類利差情況







註:完整數據庫下載請聯繫光大固收研究團隊,或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提取碼:gdgs
分省份城投
























註:完整數據庫下載請聯繫光大固收研究團隊,或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提取碼:gdgs
重點行業信用利差
















註:完整數據庫下載請聯繫光大固收研究團隊,或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提取碼:gdgs
►利率債(張旭/李樞川)
有利於信貸、有利於地產、不利於利率債
此時的收益率是偏低的
淺論資產荒
OMO和MLF降息是個很大的利好
不必對資金利率過於緊張
長債收益率具有下行的動力
以LCD理論為起點觀察貨幣政策
需求再修復下的債市展望——利率債2022年投資策略
深度 · LPR改革的邏輯與成效
不宜過度關注OMO的數量
是否應取消「存款利率指導」?
以數量+利率的角度分析OMO、MLF和降准
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沿革、當前問題與後續展望
►信用債(危瑋肖/董乃睿)
高收益債現狀梳理
電力主體信用資質再觀察
首批公募REITs 2022年一季報點評與解禁分析
如何看國資類城投主體?
2021年以來銀行永續債回顧
進而有為,兼顧風險——信用債2022年投資策略
水務發債主體信用分析邏輯
走進「白山松水」吉林省
甘肅發展「雖遲但到」,未來可期
如何看城投——通過層次分析法的定量分析
探尋煤企投資機會 ——煤炭行業專題研究報告之十
►可轉債(方鈺涵)
紙漿價格有望迎來拐點,看好造紙龍頭企業——造紙行業轉債梳理
轉債「爆炒」漸行漸遠
徐而圖之,謀定後動——可轉債2022年下半年投資策略
順勢而為,攻守兼備——可轉債2022年投資策略
轉債發行「進化史」——從發行條件變遷看轉債市場前景
低估值輪動策略:超額收益約為5%至10%——可轉債輪動策略研究系列之二
本訂閱號是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簡稱「光大證券研究所」)固收研究團隊依法設立、獨立運營的官方唯一訂閱號。其他任何以光大證券研究所固收研究團隊名義註冊的、或含有「光大證券研究」、與光大證券研究所品牌名稱等相關信息的訂閱號均不是光大證券研究所固收研究團隊的官方訂閱號。
本訂閱號所刊載的信息均基於光大證券研究所已正式發佈的研究報告,僅供在新媒體形勢下研究信息、研究觀點的及時溝通交流,其中的資料、意見、預測等,均反映相關研究報告初次發佈當日光大證券研究所的判斷,可能需隨時進行調整,本訂閱號不承擔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義務。如需了解詳細的證券研究信息,請具體參見光大證券研究所發佈的完整報告。
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閱號所載內容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任何投資者不應將本訂閱號所載內容作為投資決策依據,本公司也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訂閱號所載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本訂閱號所載內容版權僅歸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機構和個人未經書面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複製、轉載、刊登、發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權行為給光大證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光大證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