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觀察|如何打造國際金融中心?倫敦金融城治理模式對前海的啟示

2021年09月28日20:51:11 財經 1903

最近,國家密集出台了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政策與規劃。8月2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十四五」規劃》,圍繞「金融市場規模」、「直接融資功能」、「金融開放程度」、「金融科技發展」4大維度制定了7個預期性指標。9月6日公布的《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發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也再次強調把前海作為國家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範窗口和創新試驗區。建設符合我國國情的國際金融中心是我國對外金融開放的大膽嘗試,而英國倫敦金融城公司治理模式或許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示。

倫敦一直是世界最大的國際金融中心之一,並保持強大的競爭優勢。2006年,倫敦自治機構易名為倫敦城公司(The City of London Corporation),正式全稱為倫敦市市長、法人團體和市民,新名稱代表了倫敦城的公司治理模式和結構。因該地金融機構雲集,又稱金融城。與倫敦大都市的其它自治區相比,倫敦城享有高度自治權,管理職能雖多,但主要職責是維持和提升英國金融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英國金融服務業高度發達,而倫敦城居功至偉。2019年(2019年屬於正常經營年份),英國金融服務出口額達到600億英鎊(摺合766億美元),其中倫敦城金融服務出口約佔全國56%。

除了業務量外,倫敦在歷次國際金融中心評估中均名列榜首。按照評審慣例,城市國際金融競爭力的評價指標包括六大類:營商環境、人力資源、基礎設施、稅收政策、城市聲譽和發展水平。營商環境指監管環境(內核問題)、監管力度、反腐倡廉、創新發展、透明度和科技監管實踐。人力資源包括人才智庫(含信息科技人才)、遠程工作和彈性就業市場。基礎設施含傳統基礎設施和現代基礎設施,前者指電信、電力、公用事業、居家辦公、生活娛樂等設施,後者指數字化基礎設施(計算雲、可視化、全過程自動化、連續交付等)。稅收優惠是各大金融中心所採取的普遍競爭策略,也是吸引企業和人才的主要方法。國際金融中心城市的聲譽能提升投資者信心,也是投資者選擇金融中心時主要考量指標。城市聲譽、品牌效應和營銷手段有利於吸引各類人才和企業加盟。各種評估都表明,倫敦城的金融服務能力和綜合實力均處於世界一流水準。經過梳理數據何資料,我們認為,在眾多積極因素中,治理模式是倫敦城長期保持全球最大的國際金融中心的主要原因。

金融城獨特的治理結構

擁有兩千多歷史的倫敦城並沒有伴隨着大英帝國的衰落而沒落,相反,這座古城在激烈的國際金融競爭環境中始終處於領頭羊位置,並且管理層堅持研究競爭對手動態,適時制定出鞏固其競爭地位的戰略規劃。與倫敦大都市的其它自治區相比,倫敦城享有多項自治權,如擁有獨立警察權和司法權、自行決定企業稅率、承擔公共行政費用(由倫敦城公司基金承擔)、管理商貿市場、負責城內營運、審批娛樂用地、維護泰晤士河上四座大橋,但主要職責還是保持和促進英國金融服務業這一高附加值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倫敦金融城的主要官員都是經過選舉產生,而且選舉制度設計給城區內個人和企業充分表達自己意願的平等機會,以自己的選票決定政務議事廳(Court of Common Council)和議政廳(Court of Aldermen)地方議員人選。符合資格條件的城區居民可以投票,區內企業組織按員工數量獲得相應的投票數。凡辦公地點設在倫敦城的機構或組織,均可根據公司職員人數指派一定數量的投票人。城區居民有7700人(2017),而企業票數超過24000張,選舉制度充分考慮到企業利益,讓企業在倫敦城公司治理事務上擁有更大的話語權。

經選舉產生的議員、參事和市長各司其職,共同努力維持和提升倫敦城金融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地位。當選議員(Councilors)入職倫敦城政務議事廳(主要決策機構),在各委員會和分會擔任委員,管理着倫敦城的日常事務。議員任職期為四年,議事廳每四周舉行一次會議,主要聽取委員會報告和議員的提問與動議。選舉產生的參事(Aldermen)共有25人(每個選區產生1名參事),任職期限至少6年。參事每年要出席市長主持的8次會議,在議政廳下設委員會裡擔任委員,併兼任學校、醫院、慈善基金和信託機構的理事和受託人。倫敦市長候選人必須是現任參事,且擔任過司法主管,行業協會派代表投票以最終決定市長人選。市長任職一年,一般情況下不得連任。市長身兼數職,但其主要職責擔任英國金融和相關服務業的國際大使,支持和提升倫敦城的產業發展,鞏固倫敦城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經過兩百多年的發展,倫敦城積累了豐富的金融事務管理經驗,形成了一系列規章制度指導公司的運作與決策,以保障決策公平、高效、透明和擔當。二戰結束後的七十多年裡,國際政治、經濟、金融、科技等領域發生了重大變化,但倫敦依然保持着強大的競爭力,傲立在強手如林的國際金融舞台。

治理模式與競爭優勢地位

高端要素集聚是金融中心發展的基本條件,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人才和企業資源。倫敦城也不例外。在兩百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倫敦城治理模式持續吸引了世界眾多高端人才和知名企業。據2021年2月《城市數據簡報》,2019年倫敦城就業人數達到創記錄的54.2萬人,佔大倫敦市總就業人數的10%,其中金融、專業和商業服務的就業人員達38.6萬人,分別佔總數的35%、24%和12%;科技服務業的就業人員佔7%。2019年,城內各類企業共有24020家,其中99%企業是中小企業,而員工數量超過250人以上的大型企業有300家,提供了半數以上的就業機會。

倫敦城人才資源庫在歐洲首屈一指,特點十分突出,為城區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國際化是倫敦城就業市場最大特點。40%的員工出生在英國境外,其中16%來自歐洲,24%來自世界其它地區。按國別計,英國境外出生的員工主要來自法國、愛爾蘭、印度、澳大利亞、南非和美國。按行業論,銀行、管理諮詢、技術、法務、保險及養老金和會計服務的外籍員工佔比分別為50%、36%、35%、27%、27%和26%。其次,高端人才佔比高。2020年,城內72%員工從事高技能工作,而在英國全國該比例僅為49%。再次,就業人員年輕化。據較早的人口普查數據(2011),在倫敦城工作、年齡在22-39的員工比例為61%,而英格蘭和威爾士這一比例為40%。第四,城市就業人員的男女比例為63:37,但女性佔比在上升。金融服務業是勞動生產率最高的行業之一,2018年平均每個崗位產出為13萬英鎊,與就業市場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不無關係。

倫敦城的企業密度為全球金融中心城市之最。大型企業猶如倫敦城的引力中心,中小企業分散在周圍地區。除了英格蘭銀行(英國中央銀行)和倫敦證券交易所外,世界100家大銀行中有5家總部位於倫敦城,英國其他銀行和大約250家外資銀行機構在此從事國際銀行業務;勞埃德金融集團、安聯保險集團、漢諾威、丘博集團等保險巨頭從事保險與再保險業務。2003年,拉夫堡大學和曼徹斯特商學院的幾位教授合作調研了倫敦城主要行業的企業密度(被定義為公司辦公室百米以內有10個同行企業),結果發現保險、招聘、銀行、商業和法律服務的企業密度分別為0.574、0.559、0.554、0.534和0443。2003年時,倫敦城的金融服務及相關企業數量為23000家,2019年增加了1020家企業,因此研究結論對現在依然適用。

理論上,全球經濟一體化具有去中心化作用,但像倫敦城這樣的國際金融中心卻聚集了越來越多的要素資源。國際金融中心可簡單定義為世界各類機構利用全球金融產品進行交易的場所。換句話說,國際金融中心就是世界金融企業和交易高度集中的地方。正是由於倫敦城與世界其他地方互通互聯,才能成為世界最大的國際金融中心城市。

如表1,得益於倫敦城的巨大優勢,英國金融服務業對外具有強大的輻射功能,與全球主要經濟大國和地區保持密切的金融服務貿易關係。英國金融服務出口的最大市場是美國,其次是歐洲大陸市場,但亞太地區的市場份額增長很快。同時,英國金融服務業優勢吸引了來自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直接投資(見表2),按外商直接投資存量計,六大投資國依次為美國、瑞士、比利時、西班牙、荷蘭和德國。

表1 2019年英國金融服務貿易主要出口市場 (單位:億英鎊)

全球金融觀察|如何打造國際金融中心?倫敦金融城治理模式對前海的啟示 - 天天要聞

(資料來源:倫敦城 2021年2月)

倫敦城治理模式的最大特點是通過拓展國別和地區市場不斷擴大金融對外開放水平、提高金融業務交易量。據國際清算銀行2019年調查,倫敦是全球最大的外匯市場,市場份額達到43.12%,比排名第二的紐約高出26.6%;全球最大的利率衍生品市場,2019年其市場份額達到歷史新高——50.11%。倫敦還是全球最大國際(離岸)債券發行市場,自2006年第二季度超越美國以來始終保持領先,倫敦證券交易所是歐洲最大的證券交易所。在保險服務業方面,倫敦包攬了60%全球航空保險業務、50%的全球能源保險業務和33%的海運保險業務。可見,倫敦城把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納入國際金融生態。

全球金融觀察|如何打造國際金融中心?倫敦金融城治理模式對前海的啟示 - 天天要聞

(資料來源:倫敦城,2021年2月)

未來五年的治理結構與重點規劃

倫敦金融服務業已遙遙領先其它金融中心城市,但倫敦城公司並沒有安於現狀,而是不斷思索未來發展藍圖。綜合倫敦城發佈的相關資料和報告,未來五年里倫敦城預計將從五方面鞏固自己的競爭地位。

第一,在戰略行業營造創新生態,引領世界創新和思潮,如綠色金融、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和生物技術。為此,倫敦城將制定生態發展目標,設立專註於創新的空間區域,聯手行業新秀,推動技術沙盒。

第二,賦能各類企業發展和轉型,讓倫敦成為企業初創、增長和轉型的最好地方。倫敦城將着力提高中小企業韌勁,幫助企業轉型和增長,支持中小企業和藝術家讓城中心充滿活力,助力綠色轉型。

第三,倫敦城向所有人提供平等機會。倫敦城是包容性很強的城市,但仍要不斷挑戰自己要把倫敦城變得更加多元、更加包容。倫敦城將加快人才引進,促進數字金融普惠,簡化城市規劃以適應不斷變化的需求。

第四,為明天的基礎設施投資。倫敦城要確保基礎設施資產能夠定義真正可持續的、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現代化城市,并力爭成為世界的典範。倫敦城未來努力方向如下:應用關鍵技術、促進數據自願共享、統一金融服務和科技監管標準。

最後,讓倫敦成為包容性、外向型城市。凡是在倫敦的人,不管是工作、學習或訪問,都應有一種歸屬感。倫敦將繼續推動中央政府提升監管競爭力,統一英國對國際企業界的發聲;向其他城市學習。

倫敦城的未來五年規劃包括了三個重要內容:營造世界級營商環境、提供高品質配套設施、建設宜居環境。一流營商環境旨在幫助企業創業、適應和增長,培養人才,助人成長,營造充滿活力的生態。有人工作的地方就有生活,有生活的地方就必須有優質配套設施,包括購物、娛樂設施、文化場所、旅遊設施。這些配套設施能留住員工、企業和服務供應商。宜居環境則指可持續、柔性建築和基礎設施,以及街道、公園和公共場所。倫敦城不僅是國際金融中心,也是生活情趣十足的地方。

倫敦城治理模式對前海的借鑒意義

《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發方案》提出了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詳細部署,其中金融服務業發展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在諸多利好政策中,《方案》第七章中有關合作區創新治理模式部分的政策含義特別豐富,表明中央政府洞悉治理模式的變化趨勢,並高瞻遠矚地規划了前海合作區治理模式。

《方案》明確,「推進以法定機構承載部分政府區域治理職能,優化法定機構人治理結構、職能設置和管理模式。積極穩妥制定相關制度規範,研究在前海合作區工作、居留的港澳和外籍人士參與前海區域治理途徑,探索允許符合條件的港澳和外籍人士擔任前海合作區內法定機構職務。推進行業協會自律自給,搭建粵港澳職業共同體交流發展平台」。寥寥數語意味着前海合作區將大膽探索創新治理模式,以儘快對接國際規則:企業將承擔部分管理職能,以更好發揮行業的專業水平;在前海區工作、居留的港澳和外籍人參與合作區治理,以彰顯前海合作區的包容性;搭建職業交流發展平台,以促進新思想新創意碰撞、提升合作區創新能力;集政府、行業、企業、員工的智慧,以打造公共治理的良好生態。

前海合作區如何搭建適合自己發展特點的創新治理模式?在此基礎上,前海合作區管理層如何定義科技創新?如何留住和扶持區內境內外企業和高端人才?如何讓境外內外員工和企業參與合作區管理?如何擴大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

對外開放是倫敦城的最大優勢,也促成了當前的治理模式。這種治理模式被實踐證明了是成功的模式。

《方案》已指明了創建創新治理模式、打造實驗平台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努力方向。有關創新政策的落地問題或許從倫敦城公司治理模式中可以找到一些借鑒或答案。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更小更強 OPPO Find X8s有哪些升級點? - 天天要聞

更小更強 OPPO Find X8s有哪些升級點?

4月10日,OPPO Find X8s系列正式發佈,其中早在發佈會之前就曝光的OPPO Find X8s就已經面紗解開,憑藉小屏旗艦定位,讓這個尺寸的機型又有一個強有力的競爭者。
僅1699史低的驍龍8 Gen3直屏旗艦機,太刺激了! - 天天要聞

僅1699史低的驍龍8 Gen3直屏旗艦機,太刺激了!

之前小智說了,本月會有一大波的新機發佈,均搭載高通和聯發科的新處理器,尤其是高通的驍龍8s Gen4機型眾多。不過對於驍龍8s Gen4新機的定價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曝光,但外界普遍認為這批新機會比較尷尬,因為驍龍8s Gen4的性能處於不上不下的水平
強悍性能和智慧體驗並駕齊驅 OPPO Pad 4 Pro評測 - 天天要聞

強悍性能和智慧體驗並駕齊驅 OPPO Pad 4 Pro評測

縱觀近兩年手機市場,在性能上格外內卷,就連3000元左右的中端機型也會配上當年最新的旗艦處理器。反觀平板電腦市場,基本上都是選擇的當年中端處理器或者上一代的旗艦處理器。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這和它的產品定位有關係,不少廠商認為平板電腦還是以輕辦公和娛樂為主,
有些網絡審核也太離譜了,如果這也能審核過,那我也可以發! - 天天要聞

有些網絡審核也太離譜了,如果這也能審核過,那我也可以發!

扭歸扭,打歸打,打完我們還是一對兒看着不太像是P的賣相就不太好喝的感覺實在太慘了一點如今有些網絡審核也太離譜了請不要灌酒,否則後果堪憂俺的帽子威力不容小覷白子取得了碾壓優勢小孩哥:別鬧了我都尷尬死了不要在馬路上放飛氣球場面似乎有點羞恥?衝著這髮型也得加點工資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