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顛趾利出否:除舊布新,化民成俗;仰之行之,風隨影從

《鼎》初爻為陰爻,故題「初六」文王所系爻辭為「鼎顛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無咎」。

「顛」,倒置。「趾」,足。初六體巽伏震,震為足,巽覆兌,口朝下,故曰「鼎顛趾」。

「否」,壞,惡。此指食之滓余。鼎為烹飪之器,倒置則可以清滓余。顛趾,除鼎中滓余之象,故曰「利出否」。

初與四應,四居互兌為妾,體巽伏震為長子,「主器者莫若長子」。母以子貴,故曰「得妾以其子」。

「咎」,過失。《繫辭》說:「無咎者,善補過也。」初六陰爻居陽位,然承二應四,柔順於剛,得陰柔之道,補其過,故曰「無咎」。

《象》曰:鼎顛趾,未悖也;利出否,以從貴也。

「悖」,違背。洗鼎棄穢,本當倒置,不悖常理;「出否」而鼎潔,更新而為用,舊賤而新貴,初六承陽應陽,是為「從貴」。

「鼎顛趾」,不悖常理;「利出否」,是因為仰從尊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