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上文,上文介紹了盧光稠因為害怕楊公能夠「面面出天子」的堪輿妙術,在酒中下毒害死楊公,但楊公竊取的「宮廷秘籍」去向,卻成了一個「謎」。本文繼續探討楊的死因以及「宮廷秘籍」的去向。)
究竟是誰害死楊公?楊公竊取的堪輿「秘籍」哪裡去了?
第二種說法,被秘籍害死。
楊公削髮為僧雲遊虔州(今江西贛州),定居沙河境內的楊仙嶺,在興國、於都和寧都一帶開展堪輿風水活動。並招收徒弟,傳授地理青烏術。
當時,統轄虔州的首領叫做盧光稠,任虔州防禦使,號稱盧王。盧光稠請楊公擇地葬母,調整風水布局,這些事情都有明確記載。
據傳說,盧王手下官員們,目睹了楊筠松的神奇風水術,為楊公的堪輿術所傾倒,都紛紛叫自己的子孫拜楊筠松為師,學習風水術。開始的時候,楊公不大願意,後來盧光稠站出來極力推薦,楊公只好答應。選定的拜師吉日,一眾人就在盧府舉行拜師儀式,成了楊公的徒弟。
民間還傳說,盧王手下有的官員昔日與楊筠松同朝為官,也因黃巢攻破京城逃回家鄉,深知楊公從宮廷竊取了風水秘笈,便想方設法得到它。於是,也指使自己的後人拜楊筠松為師,目的就是尋機毒害楊公,將「宮廷秘籍」佔為己有。盧王的官員們一方面鼓動盧光稠殺害楊公,另一方面唆使別人謀害楊公。到處挑撥離間:楊公不是你一個人的師父,也不是只有你一個徒弟,等到他死了,秘籍怎麼可能落到你的手上?只有儘快除掉他,或者你才有機會獲得秘籍。
一次宴會上,便有人在楊公的酒里下了毒。
楊公服毒後,知道自己的性命保不住,為了避免自己竊取的「宮廷秘籍」落入惡徒之手,也避免徒弟們爭奪「宮廷秘籍」自相殘殺,就把所有人打發出去,找了個借口,讓書童帶着「宮廷秘籍」乘夜逃走。
楊公被毒死於楊仙嶺,由其徒弟扶柩舟運,葬在葯口他生前選定的墓地。楊公安葬的地方原名「芒筒壩,為紀念這位救貧先生而改名為楊公壩,地處于都縣寬田鄉境內,緊靠梅江河畔。明朝萬曆七年,縣令葉夢熊在此豎碑「唐國師楊公之位」。清朝,段道軒、吳肇龍立碑「皇封金紫光祿大夫楊筠松之神位」,聽說至今古碑猶存。
古人語:「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意思是說,一個人本沒有罪,因為身藏璧玉而獲罪。楊公的死,就死在「謀『秘』害命」,「宮廷秘籍」成了他的催命符,被「宮廷秘籍」害死了。
楊公死了,他竊取的「宮廷秘籍」哪裡去了?
楊公死後,他的徒弟們翻箱倒櫃,把他的住處翻了個底朝天,無論如何折騰,始終找不到「宮廷秘籍」,卻發現書童失蹤了。於是,便派人四處搜索尋找……
古往今來,從來就不缺乏惦記「宮廷秘籍」的人群,他們帶着「秘籍」情結、懷着「朝聖」的心情,滿懷期待地奔赴虔州,希望能夠找到一點「秘籍」的蛛絲馬跡,目睹-下「宮廷秘籍」的真容,結果全部都是失望而歸。
還有不死心的人,去虔州打算從楊曾的後人尋找突破口,楊公是一個和尚,只能廣泛尋找曾公的後人進行了解。據說訪問曾公的幾千後裔,學習堪輿(風水)的比較少,即使學習風水的人拿出來的都是普通流行的書籍,並沒有新奇特的秘籍,書籍與羅盤,與其他的地方基本一樣。甚至,就連廣泛流行的楊公《撼龍經》原裝版本也未找到,找到的也是後來的註解版本。再調查當地人的普遍生活水平,與楊公「寅做卯發」、迅速致富的救貧技術相去甚遠。由此可見,「宮廷秘籍」的確是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現在的人奔赴江西,再也不是尋找「宮廷秘籍」,而是做比找「秘籍」更有意義的事情:
①江西是最先傳播堪輿的地方,是民間風水的發源地,到江西緬懷先賢,頌揚楊公「救貧」精神;
②江西是楊公被人毒死的地方,到江西憑弔楊公,嚴厲譴責害死楊公的窮凶極惡之徒;
③把楊公精神發揚光大,將「救貧先生」升級為「致富先生」,為推動經濟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再講民間傳說,當年楊公的書童接受楊公囑託,為了躲避圖謀「秘籍」的追殺,只能喬裝打扮逃命。一路奔逃,風餐露宿,直到身上銀錢使盡,便籍口父母雙亡、被仇家追殺,就地隱姓埋名給財主牧牛,從此生活下來。
結論:楊公丟官棄職,削髮為僧,流落異地,最終客死他鄉,所竊取的「宮廷秘籍」,最後卻是灰飛煙滅。
從此,世上再也沒有「宮廷秘籍」,只有楊公參考秘籍撰寫的《青囊奧語》、《撼龍經》、《疑龍經》等,本來就為數不多的古經文,不是被皇室刻意篡改,就是被民間大師篡改,偽書、假經文充斥着堪輿文化的每一個角落,風水學術界混亂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