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脈是華夏文明一支奇葩,你很難說這就是封建迷信。因為自打三皇五帝到如今,皇帝們的陵墓是都建在風水比較好的的地方,也就是山水相依,要麼地勢險要,要麼風景優美。
按照堪輿學的理論,所謂的龍脈其實就是比較著名的山脈。值得注意的是,所謂的龍脈是有着一定的走向的,站在中國的鳥瞰圖上可以看出,古今以來的龍脈是以崑崙山脈的走向為中心,像一把扇子一樣引領着祖國的大好河山,波濤洶湧,綿綿留長。
這也就帶來今天的話題,在我國歷代的龍脈中,為什麼說有三個至尊的陵墓不能動?為什麼說這些陵墓,有的不能挖,有的挖不開,有的不敢挖?這裏面到底有什麼玄機?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皇陵的事。
天下第一陵穩若泰山
有陵墓就有盜墓賊,這也是相生相伴的關係。可是你見過幾個盜墓賊挖掘自己先人的墳墓?而位於陝西橋山的黃帝陵就是全體華夏人的祖墳,因此上幾千年以來,即便是窮凶極惡的盜墓賊,也從來沒有打攪過這座天下第一陵。
黃帝陵的由來已久,這裡到底葬沒有葬軒轅皇帝其實已經並不重要,因為幾千年來,這橋山的黃帝陵已經被公認為中華的根。
相傳,黃帝陵有軒轅親手種植的柏樹,至今有5000多年的歷史。歷經歲月的流失,後人的不斷種植,黃帝柏樹已經繁衍到80000棵,被人們公認為世界柏樹之父。
說到橋山就不能不說說子午嶺,其實這是橋山的一個支脈,因為這道嶺的走向與子午線高度重合因此而得名。也就是說,這條主線是劃分子午分界線,或者可以稱之為分水嶺,而黃帝陵就坐落在這個子午分界線上,寓意非常深奧。
有趣的是,黃帝陵並不像之後的帝王之陵的傳統走向一樣,要麼坐北朝南,要麼坐西朝東,而黃帝陵的方位卻是坐西北朝東南,與華夏的堪輿學說天傾西北地不滿東南的大勢完全重疊,這種現象一直是堪輿學家的難解之謎。
作為華夏子孫的始祖,黃帝陵是最早出現在《史記》里唯一的軒轅黃帝的陵寢。傳延幾千年的黃帝陵祭祀可以上溯到秦靈帝時代,自此以後,秦漢隋唐宋元明清,歷朝歷代的帝王們紛紛朝拜黃帝陵,這已經是華夏文明的一種標牌和有機組成部分。
正是由於黃帝陵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圖騰,再加上歷代的皇帝們倍加呵護,因此上幾千年來,軒轅皇帝長眠於此,並沒有人來打攪這位華夏的祖先。
由此一來,黃帝陵不能動已經成為華夏子民的共同認知和約定俗成,這也就是為什麼說黃帝陵不能動這樣一種強大的炎黃子孫的共同心聲。
秦始皇帝陵歷盡磨難
作為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寢歷來備受關注。要說秦皇陵沒人敢動並不符合歷史,因為當年在楚漢爭雄的時候,西楚霸王項羽就曾經光臨過這裡。
我們現在很難說項羽當年驚動秦始皇是何用意,但是作為秦末農民起義的一個支派,顯然項羽並不是貪圖秦皇陵的金銀財寶,也就是說它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效果,有點想把秦始皇鞭屍三千的意境。
秦皇陵為什麼會建在驪山,原因很簡單。首先這裡是大秦王朝的發源地,是當時中國政治經濟文化核心圈。第二個意義就在於,依山傍水是秦皇陵的基本選址方向。
驪山是秦嶺的一個支脈,位於秦嶺北麓,東西走向綿延25公里,整體看上去像一匹黑色的駿馬奔馳在廣袤的大地。因為黑色在當時被升格為驪,故得名驪山。
秦皇陵規模宏大,是歷代帝王陵修建時間最長的,規模最大的,因而也是耗資最多的。從秦始皇登基這一年就開始動工,前後經歷39年,甚至在秦始皇去世的時候還沒有完工。
按照後來曝光的秦皇陵的結構分佈來看,這位始皇帝是打算在自己的陵寢再現大秦的大好河山,不過這一點很好理解,帝王們想長長久久維繫自己的統治,這一點並沒有什麼錯。
畢竟在當時,人們認為自己死後只不過是在另一個平行世界生活,而這個推論似乎能夠站得住腳,因而這在今天也是能夠解釋的清楚的一種生活態度。
後來劉邦建立漢朝之後,一方面是為了籠絡人心,再一方面也是為後人立下榜樣,於是便開始修繕秦皇陵,並委派專人來看管秦皇陵,這也是守陵人這個職業的首發獨創。
王莽亂政之後,天下大亂,秦皇陵也開始不得安寧。先是赤眉軍在秦皇陵大肆破壞,後來是黃巢盜掘秦皇陵。我們今天對秦皇陵的基本了解,其實也是基於這一段時間的挖掘發現。
然而對於後人驚動自己陵寢的行徑,秦始皇好像未知先卜,早早就在自己的陵寢里設下機關,以至於叫冒犯者有來無歸。這也就是經歷幾千年的盜挖亂伐,秦皇陵依舊是巍然屹立的原因所在,因為機關太多,所以不敢挖。
因山為陵二帝雙星座
乾陵之所以出名,是因為這裡是帝王唯一的夫妻合葬陵寢,也算是唐高宗與一代女皇武則天的合葬地。歷代的盜墓賊之所以沒有過多驚動這二位,並不是他們名氣大,也不會在乎這裡是夫妻二人的領地,而是因為這乾陵確實挖不開。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尷尬的境況,全在武則天武后的睿智聰明,就是這位發明了封山為陵這個法子,才叫盜墓賊望而卻步。
武則天的封山為陵其實就是直接把這陵寢給建在山上,在高達6000米的梁山直接開個洞,把二帝的靈柩直接放進去,然後用巨石封口了事。這樣做不僅簡單好操作,而且因為山體本身就是陵寢,盜墓賊也無從下手,只好泱泱離去。
結語
今天我們回顧在我國的龍脈上埋葬的三位先哲,他們的陵寢之所以很少遭到盜墓賊的侵擾,關鍵的就是這些龍脈的點穴之地很是高超。這其中,黃帝陵是華夏子孫的根,沒有人能動,也不忍心驚動自己的先人。
而秦皇陵是因為防守嚴密,機關重重,一般人還真的不敢挖掘。至於乾陵就更蹊蹺,因為即便是強悍的軍閥,也因為找不到下手的地方而半途而廢。
其實歷史就是這樣,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正是因為炎黃二帝以寬厚的人格魅力溫暖着每一個人,也因此感召人們的積極向善,這一點尤為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