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學歷史上幾位開宗立派的風水大宗師

2022年02月07日23:13:02 風水 1558

風水是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一門玄術,也稱青烏術、青囊術,較為學術性的說法叫作堪輿。風就是元氣和場能,水就是流動和變化。風水本為相地之術,即臨場校察地理的方法,也叫地相、古稱堪輿術,它是一種研究環境與宇宙規律的哲學,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人的一部分,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比較完善的風水學問興起於戰國時代。風水的核心思想是人與大自然的和諧,達到「天人合一」,早期的風水主要關乎宮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選址、座向、建設等方法及原則,為選擇合適的地方的一門玄學。

中國是一個傳統文化十分豐富的國度,中國的奇人異士遍布大江南北。以風水來說,早在幾千年前就有很多先賢發現了人的居住環境風水好壞會對人產生相應的吉凶影響,墳墓風水好壞,會對後代起到富貴貧賤的影響,於是風水學就被這些先賢們以理論的方式記載下來,並且一代又一代的不斷流傳至今。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各行各業都有精英人士,都有狀元之才。看風水這個行業在中國歷史上也曾出現過很多奇人異士,他們有的是高官,有的是才高八斗卻兩袖清風幾十年如一日研究風水術並且利用風水術行善積德,造福後代。下面介紹中國看風水最厲害的幾位風水宗師:

1、地理風水宗師郭璞

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純,河東郡聞喜縣(今山西省聞喜縣)人。兩晉時期著名文學家、訓詁學家、風水學者,建平太守郭瑗之子。

西晉末年,郭璞為宣城太守殷祐參軍。晉元帝時拜著作佐郎,與王隱共撰《晉史》。後為大將軍王敦記室參軍,以卜筮不吉勸阻王敦謀反而遇害。王敦之亂平定後,追贈弘農太守。宋徽宗時追封聞喜伯,元順帝時加封靈應侯。郭璞除家傳易學外,還承襲了道教的術數學,是兩晉時代最著名的方術士,傳說他擅長預卜先知和諸多奇異的方術。他好古文、奇字,精天文、歷算、卜筮,長於賦文,尤以「遊仙詩」名重當世。郭璞是中國風水學鼻祖,其所著《葬經》,亦稱《葬書》,對風水及其重要性作了論述,是中國風水文化之宗。

2、第二代風水祖師丘延翰

丘延翰,字翼之,曹魏毌丘儉之後裔。是中國歷史上第二代風水祖師,第二代易學、堪輿學的偉大傳承者。

永徽(650~655)時有文名,范越風高弟,嘗游泰山,於石室中遇神人,授玉經,即《海角經》也。洞曉陰陽,依法扦擇,罔有不吉。開元(713~741)中為縣人卜葬地理氣,交見太史奏曰:『河東聞喜有天子氣』,朝廷忌之,斷其所扦山,下詔捕之,大索弗獲,詔原其罪,詣闕下陳陰陽之說,以《天機素書》等書進呈,秘以金函玉篆,號《八字天機》,賜之以爵,拜亞大夫之官。祀『三仙洞』。撰有《撥砂經》一卷,《銅函記》一卷,《五家通天局》一卷,《金鏡圖》一卷,《海角經》一卷,《唐蒙求》三卷」。

丘延翰生前,因為裴氏之卜引來不快,便再度離鄉背井,沿師郭璞南下路線來到江南,發現東南地域,尤其是以江蘇、江西、福建、浙江為中心的地域,文化發達,神鬼信仰十分濃烈,風水因此而獲得良好的生存空間,風水埋論雜亂紛呈,堪輿名流輩出,尚祀、重浮屠之風盛況空前。丘延翰來到這裡後很快加入其風水堪輿名流隊伍中,出入於官邸民宅,與當地曾派不謀而合,頗受敬仰。到了僖宗李儇時代(874—879),曾任國師、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掌靈台地理事的楊筠松,十分喜愛風水,並以地理術行於世,其著《疑龍經》、《撼龍經》、《黑龍經》、《36龍》等傳於世。考其理論,皆不出乎丘延翰的八字天機之說,特別令人感慨的是其天門、地戶、鬼門、人門的提法,竟可追溯到郭璞《山海經注》的傳說里:「西北為天門,東南為地戶,西南為人門,東北為鬼門」,「西北立龍飛翼之樓,以象天門,東南伏漏石竇,以象地戶」,並以天門、地戶說用來比喻水口,影響了一帶城市布局和民宅建築。我們尋根問其楊先生的相宅術來自何方?東南各地流傳着一個無史可查的傳說,人們說楊筠松乘黃巢起義破京之時,乘機竊走皇宮藏書丘延翰的玉匣金經,而後結友入昆崙山苦讀體驗,後返回故居虔(今江西贛州市)行風水地理術為民相宅、相墓、除災攘福,深受當地民間敬慕,人稱救貧先生。

根據風水宗師的傳承脈絡,可以如此推斷,丘延翰才是東南地區風水之祖師,而名盛一時的楊筠松實為其徒,而丘延翰之師乃同鄉晉代郭璞,鑒於此,可以說丘延翰是中國歷史上第二代風水祖師,第二代易學、堪輿學的偉大傳承者。

3、地理風水宗師楊筠松

楊筠松(834年4月20日-900年3月12日),俗名楊救貧,名益,字叔茂,號筠松,唐代竇州(今高州市馬貴鎮)人,著名風水宗師。楊筠松為唐僖宗朝國師,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掌靈台地理事,為唐朝著名地理風水學家。名益,別號玄赤,世稱『救貧先生』。因為其用地理風水術行於世,使貧者致富,所以世人稱其為「救貧」先生,後人由此也稱其為「楊救貧」。


4、風水大宗師李淳風

李淳風(602年-670年),道士,道號黃冠子,岐州雍縣人(今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唐代天文學家、數學家、易學家,精通天文、歷算、陰陽、道家之說。李淳風是世界上第一個給風定級的人。咸亨元年(670年),李淳風卒,唐高宗李治又頒「追復昭」,追復李淳風為「太史令」。


5、地僊風水宗師司馬頭陀

司馬頭陀生於唐末,活動於宋初。曾學習堪輿之術,歷覽洪都(南昌)諸山,欽定佳穴170餘處,多有所驗。一日在拜見奉某百丈(即禪宗高僧)時說:「我在湖南覓得一山,可住一千五百善知識者。」百丈問:「老僧可否住得?」答曰:「不可。」然後指着旁邊在座的華林覺說:「此為主人也。」後來李景讓率眾人建廟於此,請朝廷賜號「同慶寺」,此地遂成禪學中心。結果與其預言一樣。其著作有《水法》、《司馬頭陀地記》傳世。

6、地理風水大宗師賴布衣

賴布衣,原名賴風岡,字文俊,道號布衣子,故也稱賴布衣,又號稱「先知山人」,江西省定南縣鳳山岡人。生於宋徽宗年間(公元1101~1126年間)。曾任國師,後受奸臣秦檜陷害,流落民間,足跡踏及全國,以風水術扶危濟困,助弱抗強,留下了許多神話般的傳說。

風水學歷史上幾位開宗立派的風水大宗師 - 天天要聞


7、國師廖均卿

國師廖均卿寧都人,明十三陵首席選擇家,永樂五年(1407年)七月,皇后徐氏崩,上命禮部尚書趙羽以明地理者廖均卿等往擇地,得吉於昌平縣黃土山,及車駕臨視,封其山為天壽山,以七年(1409年)五月己卯作長陵,……自是列聖因之,皆葬於長陵左右而同為一域焉。

8、風水大師徐善繼、徐善述兩兄弟

徐善繼、徐善述,德興人,初補本邑癢生,因親喪未葬,故與弟善述究心堪輿之學。因得吳景鸞遺書於天門白雲洞遂深明其奧,指示陰陽休囚每每靈驗。馳名於閩南各縣。其易學知識之淵博,也深得當時士大夫欽佩。所著有《地理人子須知》等。

《地理人子須知》全面詳盡的將龍砂穴水悉數論述;不只是摘抄前人成糶,更將自己的思考、心得、經驗和盤托出,坦誠不藏私。另外考證風水名家的歷代案例很多,是古代記載最多的,極利於學習者參考摸索,是眾多堪輿風水著作中的名著,集地理風水之大成。

9、地理風水宗師地僊虱母仙何野雲

中國風水文化史有一個特別的風水先生,他原為元末明初陳友諒軍師,友諒兵敗後,流落潮汕為人營造陰陽兩宅無數。化名何野雲,取其不知何方而來,閑雲野鶴之意。後以何野雲聞名!

風水學歷史上幾位開宗立派的風水大宗師 - 天天要聞

何野雲者,世稱「跳蚤仙」(潮汕話叫「虱母仙」)、邋遢道士,羽化成仙后尊稱:何野雲仙師、龍尾聖王、龍尾爺、龍爺。其人上知天文、下識地理、風水五行,無所不知,無所不曉。虱母仙何野雲對潮汕地區民間的民俗文化,有着深遠的影響。虱母仙何野雲因為功德卓著,深得潮汕百姓人心,升仙后潮汕各地都有廟以紀念仙師,四時香火旺盛。如今在潮汕的各鄉各里虱母仙何野雲是家喻戶曉。

風水學歷史上幾位開宗立派的風水大宗師 - 天天要聞

風水學歷史上幾位開宗立派的風水大宗師 - 天天要聞

古往今來,除了少數極忠臣良將和有功德之人死後能夠廟食之外。此外尚有各行各業的祖師爺,像建築的祖師爺魯班、教育祖師爺孔子、法官祖師爺包拯、小偷祖師爺時遷……在過去傳統的中國,他們受各行各業徒子徒孫的祭拜。而風水業的祖師爺除了郭璞、楊公和祖師級賴布衣能夠廟食之外,就只有何野雲了!

而郭璞之所以廟食,在於皇帝立廟,楊公祠則為三僚後世風水師尊崇,賴布衣則於江西、福建、廣東各有一廟,乃百姓所立。

風水學歷史上幾位開宗立派的風水大宗師 - 天天要聞

風水學歷史上幾位開宗立派的風水大宗師 - 天天要聞

風水學歷史上幾位開宗立派的風水大宗師 - 天天要聞


而賴又與何野雲相類,何祠宇為民眾感其恩德而建,以托何之庇佑!但何與上述其他幾位祖師則又不同,其他幾位祖師於行業內無人不知,民間知之者少數,且均留下傳世之著作。

不同者,虱母仙何野雲知名在於潮汕,影響範圍不及其他幾位祖師!但其在潮汕則留下供後人憑弔的陰陽宅名作及動人傳說。對一方百姓影響力之深度,則前述幾位祖師不足比,虱母仙何野雲在世之時被奉為虱母仙(因放浪形骸、外表邋遢、虱子滿身),逝後則被奉為韓江、榕江、練江三江水神。潮汕地區為其立廟大大小小多達二百多座。甚至遠在重洋之外的泰國也有仙師廟。以一介風水師而能受一方廟食,萬千民眾香火,由古及今,所見乃此一例,則非其他祖師所能比!虱母仙何野雲留下讓後人津津樂道的無數風水作品。單此一點,虱母仙何野雲可為後世風水師和一方百姓景仰。


虱母仙何野雲介紹

何野雲(1325~1393),原是生於元末、活動於明初的一名道人。元末時下山作為軍師,輔助陳友諒的紅巾軍,和朱元璋率領的、劉伯溫當軍師的起義軍,逐鹿天下。後來,陳友諒敗亡,何野雲浪跡天涯。因渾身虱子,蓬頭垢面,行為怪異,故民間稱其號為「虱母仙」。在潮汕一帶雲遊,寄情于山水。明洪武年間,何野雲流落到了潮州府地界——主要是潮陽,揭陽以及海陽,為人營造陰宅,指導建築風水,成為名噪一時的地師。何野雲技術高超,據說他有時候哼着「人生在世不得意、牽動長江萬里愁……國山河在……」等詞句。


供奉虱母仙的廟宇

一代梟雄陳友諒軍師,易名何野雲,民間稱虱母仙,成為潮汕地區一方保護神,乃是潮汕一大獨特的民俗。虱母仙何野雲因為功德卓著,深得潮汕百姓人心,升仙后潮汕各地都有廟以紀念仙師,四時香火旺盛。潮汕人為紀念何野雲,建廟供奉。主要有:潮陽貴嶼何僊陵、仙湖福天宮、仙城安樂三仙宮、揭東風門古徑三仙廟、博羅普濟寺、普寧樹腳村雲昌殿、潮南峽山龍尾廟、揭西黃山王公廟、潮州鰲頭龍尾廟、汕頭岐山古廟、金港龍尾廟、南畔寮龍尾廟、高埕古廟、佳和善社、東墩龍尾廟、徑腳三仙廟、兩英鶴豐紫雲觀三仙廟、揭西仙坡鄉三山永峙廟、洪陽虱母仙廟以及澄海港口龍爺廟等。現潮汕祭何野雲(龍尾聖王)的廟宇達60餘座,義社(父母會)龍尾聖王神壇更是無法統計,僅汕頭龍湖區下蓬鎮各義社(父母會)會所供奉龍尾聖王就多達近百座。


虱母仙曾經是陳友諒的軍師

根據各種史料及民間傳說均明確地記載 「虱母仙」何野雲是陳友諒軍師,得到潮陽縣誌的記載,為唯一的官方文件,這點毋容置疑。虱母仙「何野雲」確有其人,但並非真實姓名。另外從生活常識來說,我們會把自己的情況告知身邊比較親近熟知且信任的人。虱母仙為仙城趙氏建了城寨、建了趙氏宗祠、一世祖五千公墓米缸地(傳為遷骸骨)、二世平田公祖墓雙鳳朝案、三世碧川公祖墓虎地,做這麼多工程,其跟趙碧川必然非常熟悉,且交情深厚。所以趙家應該是知道虱母仙的身世的,從仙城流傳下來的說法,虱母仙曾經是陳友諒的軍師。虱母仙何鳳港盧氏,虱母仙為鳳港盧氏建了欹寨門、四世祖公墓飛鳳地,四世祖母墓石壁嶺雞母石,他們交情亦絕非泛泛,虱母仙在鳳港還有一養女。按照常理,在長期相處的情形下,虱母仙必會跟他們透漏他自己的身世:陳友諒軍師的身份。現在仙城和鳳港流傳下來的說法,就是虱母仙曾經是陳友諒軍師。這與廣泛流傳在潮汕民間的說法是一致的。潮陽縣誌亦印證了這個說法。

據記載,何僊者,俗稱虱母仙,化名何野雲。即公元1362年,何野雲事助陳友諒,與朱元璋爭雄天下,後來戰敗。至正二十八年,即公元1368年,朱元璋統一天下,改號明洪武元年。洪武六年,即公元1373年,何野雲,來到了潮汕,便開始隱逸於荔枝岩,風門古徑野雲岩,徑腳仙寮,桑浦山金雞把後門,鳳港,山門城等地。何仙行蹤飄忽莫測。到了後來,便經常居住在鳳港盧氏四世祖盧寬家中。並以擅長造祠堂廟宇、名勝亭閣、圍築鄉里、造橋通津、掘井泉、修築渠道以利航運著稱鄉里。何仙還以善占卦、擇風水稱譽鄉眾。何仙又被稱為地僊,其足跡廣布潮汕各地。洪武二十六年,即公元1393年,何仙逝世,享年68歲。盧氏主人,遵其囑咐,在鳳港鄉外鳳頸處,為他修築了一處墓穴,並鐫其銘曰:何僊陵。

虱母仙何野雲其遺作《何野雲潮州名地鉗記序》結尾處有詩曰:

何人曉得是神仙
野鶴孤飛年又年
雲開露出牛眠地
留與人間種福緣

此詩是一首藏頭詩,每一行第一個字連起來,即「何野雲留」,表明是何野雲留的詩句,亦表明仙師在潮汕地區的作品,是留給潮汕地區的一筆文化遺產財富。第二句「野鶴孤飛年又年」,表明何野雲自從陳友諒兵敗後,多年孤身一人的落寞心情。第三句的「牛眠地」,比喻風水寶地,何僊幫潮汕各村各寨做的各項工程建築,都是其高超技藝的結晶。最後一句,表明何僊與潮汕人民的緣分,暗含勸世人為善結善緣。


據光緒十三年(1884)《潮陽縣誌》卷十三雜錄篇中的原文記載:「明初有虱母仙者,精於青烏之術、至潮陽為人擇地,而多不扦穴,聽人自得之,矢口成讖,後吉凶皆如券,每遇其蹲坐處,則多吉地,故人往往陰識之以為驗。或曰:即何野雲也,從陳友諒而敗,佯狂來此,然終不得而詳,居止無定,多在鳳港盧家,其鄉外有冢累然,傳為所葬處。」

風水學歷史上幾位開宗立派的風水大宗師 - 天天要聞

清潮陽縣誌關於虱母仙何野雲的記載

何野雲墓位於潮陽區貴嶼鎮鳳港鄉鳳頸下手砂,碑文為「元地僊虱母山先生墓,鳳港主人盧立,光緒十三年(1887)重修」。據重修仙陵碑記所載:何仙師享年六十八歲,逝於1393年,此穴位乃仙師生前已相中。光緒十三年重修其墓,至1996年又重修。墓旁有何僊紀念祠。(照常理,墓碑應該寫的是姓名,仙師墓碑沒有寫姓名何野雲,而是寫虱母山先生,估計是因為「何野雲」是化名、易名之故,不是虱母仙的真正姓名)

風水學歷史上幾位開宗立派的風水大宗師 - 天天要聞

潮陽鳳港何僊陵虱母仙墓 中間發黃的碑為光緒重立

風水學歷史上幾位開宗立派的風水大宗師 - 天天要聞

汕頭電視台報導 潮陽縣誌記載 虱母仙年輕時是陳友諒的軍師

風水學歷史上幾位開宗立派的風水大宗師 - 天天要聞

汕頭電視台報導 潮陽縣誌記載 虱母仙年輕時是陳友諒的軍師

風水學歷史上幾位開宗立派的風水大宗師 - 天天要聞

汕頭電視台報導 潮陽縣誌記載 虱母仙年輕時是陳友諒的軍師

風水學歷史上幾位開宗立派的風水大宗師 - 天天要聞

汕頭電視台報導 潮陽縣誌記載 虱母仙年輕時是陳友諒的軍師

虱母仙在世時是一位道人

從一些傳說,比如「鑿仙泉救難」、「坑水變酒嫌無糟」等,可知虱母仙何野雲當時是以道人的形象行走在潮汕大地的。

虱母仙何野雲其遺作《何野雲潮州名地鉗記序》中言道:「誰識仙風道骨」,進一步證明虱母仙何野雲是一位道人,這個事實也有上面多方文獻證明。鄒普勝是白蓮教徒,也是一位道人,所以虱母仙何野雲有可能就是鄒普勝,這個結果只是可能而已。

虱母仙何野雲其遺作《何野雲潮州名地鉗記序》中更有言道:「國不介慮,家無牽懷,脫志在塵埃之外」,說明自從陳友諒兵敗後,心中無國無家,虱母仙寄情山水,閑雲野鶴的心境。

「何野雲」是陳友諒軍師的化名是符合邏輯的。先簡單從這兩個名字的字面意思理解,「何」即暗含有「自己不知自己從何而來」,或者說「不願告訴世人自己是從何而來」的意思;似在暗示自己「改名換姓後隱居山林」之意;「野雲」就更好理解,意思是「從此不問政治,不捲入俗世紛爭,不貪俗世凡塵的榮華富貴,甘心寄情山水,過閑雲野鶴的生活,樂得安逸超脫。」這樣理解則完全與史料記載及民間傳說相吻合。

據知情的鳳港鄉里人介紹,在1970年破四舊,立四新時虱母仙墓被開掉,裏面存一副道袍和一支塵拂,據此可知,虱母仙在世時是一位道人,這是確鑿的。但並不能證明這只是一座衣冠墓,為什麼呢?據遷墳有經驗的人介紹,在潮汕比較潮濕的環境中,骸骨埋到地下,如果在山地乾燥的地方骨頭可以存在三百年左右。當然我們這裡講的是潮汕民間的安葬方法,而不是像埃及木乃伊那種經過特殊加工且極度乾燥的地方,骸骨可以存在千年以上。而在潮濕的地方,幾十年就化沒了,成為泥土。這個經驗是得到多方證明的,而且他曾經遷過一座30年左右的墳,裏面的骸骨就已經化沒了。所以照這樣分析,虱母仙的墓是座落在潮濕的練江邊上,甚至有時候發洪水時水會漫過墳埕,因此虱母仙的骸骨不能保存太久。虱母仙逝於1393年,距1970已經577年了,近600年歷史其骸骨極大概率已經化為泥土。綜合上述,可以得出結論,虱母仙在世時必是一位道士。這與流傳於民間的很多傳說的形象相符。


思考1:朱元璋為什麼沒徹底追殺陳友諒軍師?

從另外一個史實來推測,為什麼朱元璋不會追殺失蹤了的陳友諒軍師。鄱陽湖大戰陳友諒死後,陳理率眾退入武昌據守,眾將擁友諒兒子陳理為帝,不久,明兵破武昌,陳理降,元末第一猛將張定邊遁入佛門(在福建泉州晉江靈源山上隱居,採藥救人,當地有很多他的傳說。後來活到99歲,明朝已經換了三個皇帝。作為曾經跟張定邊共事過的陳友諒軍師,到潮汕而為地僊,他們兩人算是各有所歸了),後朱元璋封陳理為歸德侯,禮送陳理出境入朝鮮,後終老於朝鮮。朱元璋對陳友諒的老父老母也予以善待,陳友諒的哥哥陳友才得到父母侄兒安全的消息後,也率部投降。

思考2:手上沾過血的陳友諒軍師有可能是仙嗎?

楞嚴經》中有言:「無一眾生而不具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這兩句經文的方便說法。在佛家看來,眾生皆有佛性,即便是過去作惡多端的「壞人」,若能改換心性,棄惡從善,也可成就菩提佛果。譬如《法華經》當中,佛陀就為「出佛身血」的提婆達多授記,未來當得做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就這樣成了勸導惡人停止作惡,一心向善的經典之語。

《左傳·宣公二年》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思考3:"傍名人"現象

近年來各種「傍名人」現象見諸於報道,網絡搜索很多這方面的信息。名人故里爭奪之風愈演愈烈,從神話傳說、三皇五帝,到先秦諸子、三國群英,甚至佳麗、反派。風起雲湧的「故里爭奪戰」,女媧、炎帝、牛郎織女等傳說人物,老子西施、曹操等眾多歷史名人都未能倖免。因為虱母仙何野雲在潮汕家喻戶曉,但是其真實身世又沒有官方說明。利益驅使,虱母仙無可倖免地,被"傍名人"了。有的人牽強附會,說虱母仙故里是他們某某地方的,他們會杜撰一些理由及文獻佐證他們的觀點(真實性存疑),但其實是破綻百出,經不起推敲;有的人把虱母仙在潮汕為民謀福的故事,杜撰安插到他們的祖先身上;有的人否認虱母仙何野雲曾為陳友諒軍師,理由是他們的祖先何野雲其實是個大官(這樣只能說明他們的祖先何野雲,跟潮汕虱母仙何野雲是不同的兩個人,同名同姓古來有之);有的人說他們的祖先壽命跟潮陽鳳港何僊陵記載的壽命不同(同樣只能說明潮汕虱母仙何野雲跟他們的祖先是不同的兩個人);有的人把「何野雲」這個名字,安插到他們祖先(原名非此名)的身上,杜撰出一些文獻證明「何野雲」是他們祖先(其實他們祖先原名並不是「何野雲」);甚至還有人聲明虱母仙的墓在他們的家鄉(但實際上他們所謂的家鄉沒有像潮陽何僊陵一樣的古代墓碑和碑記為證),如此種種,實在可笑,是希望通過「傍名人」吸引人去投資發展旅遊業?他們的"傍名人"並不會被潮汕人民所認同。所謂謠言止於智者。

風水學歷史上幾位開宗立派的風水大宗師 - 天天要聞

「虱母仙」何野雲是陳友諒軍師,得到潮陽縣誌的記載,為唯一的官方文件,這點毋容置疑。並且何僊陵重修碑記也是如此記載。虱母仙「何野雲」確有其人,但並非真實姓名,只是化名。古往今來,有無數高人奇人沒被歷史文獻所記載,所以曾經的陳友諒軍師「何野雲」的真實姓名,根本就沒必要再去考證,現在根本不可能去考證距今600多年前的具體史實(一些文獻只能參考),肯定沒有確定的答案,就讓其作為一個美麗的謎,一個神奇的傳說在人們心中千古流傳。

虱母仙在歷史上實有其人,詳情參考下面鏈接:

「虱母仙」及其化名「何野雲」稱呼的由來

潮陽貴嶼鎮鳳港何仙陵虱母仙墓

虱母仙何野雲的身世之迷

風水分類資訊推薦

易學風水入門——十天干己土,以及己土人的格局喜忌? - 天天要聞

易學風水入門——十天干己土,以及己土人的格局喜忌?

各位好,本期我們來了解下十天干中的己土,以及己土人的格局喜忌。《滴天髓》有云:己土卑濕,中正蓄藏。不愁木盛,不畏水狂。火少火晦,金多金光。若要物旺,宜助宜幫。這句話我們可以理解為:己土卑薄軟濕,乃戊土枝葉之地,亦主中正而能蓄藏萬物。
家裡擺放神位,什麼朝向最好?很多人都選錯了! - 天天要聞

家裡擺放神位,什麼朝向最好?很多人都選錯了!

請您在閱讀本文之前,擊文章上方的「關注」,以後您就可以免費收到「風生水起」每天推送的最新文章動態。感謝您的關注!很多人喜歡在家中擺放神位,祈求神靈庇佑。然而,你可知道,神位的擺放朝向大有講究。今天,我們來探討神位擺放的最佳朝向,提升家居風水。
解讀老祖宗說的:「家開青龍門,賽過祖宗墳」,青龍門是指什麼 - 天天要聞

解讀老祖宗說的:「家開青龍門,賽過祖宗墳」,青龍門是指什麼

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中,我們的先輩們留下了許多富含深遠智慧的諺語。其中,「家開青龍門,賽過祖宗墳」就是一個引人深思的例子。那麼,「青龍門」究竟是指什麼呢?這又是如何成為了家庭繁榮的象徵呢?讓我們一探究竟。「青龍門」在風水學中被用來指代家庭的正門。
門後的秘密:風水學如何決定你的財富與健康 - 天天要聞

門後的秘密:風水學如何決定你的財富與健康

風水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門重要學問,也是中國古代人們對自然界和社會環境關係的一種認識和處理方式。風水學的核心思想是「氣」的流動和積聚,通過合理布局和觀察環境,來達到調節家居風水,改變人的運勢的目的。
屬鼠的你,家裡這些風水忌諱要警惕,別讓小失誤釀成大錯! - 天天要聞

屬鼠的你,家裡這些風水忌諱要警惕,別讓小失誤釀成大錯!

點贊加關注,評論一句我接,從此一順百順!在古老的東方文化中,風水學被賦予了深遠的意義,它不僅是一種生活哲學,更是一門關乎家宅安寧的神秘學問。特別是對於屬鼠的朋友們來說,家居風水布局上的一些細節,可能會影響到整個家庭的運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那些不容忽視的風水忌諱吧。
搬新家記得,這「3處」放硬幣,「寓意好」建議收藏! - 天天要聞

搬新家記得,這「3處」放硬幣,「寓意好」建議收藏!

搬新家記得,這3處放硬幣,寓意財運亨通,生活更如意——你可千萬別忽略了新房剛搬入時,是最適合進行一些風水布局的時候。不僅為了美觀,更為了家庭運勢。在這之中,放置硬幣便是一個既簡單又實用的方法。很多人可能對此並不在意,但你知道嗎?硬幣的擺放位置,實際上關乎着家庭的財運和和諧。
夢見逝去的親人,是上天在給你這五個提示,大吉大利 - 天天要聞

夢見逝去的親人,是上天在給你這五個提示,大吉大利

在閱讀之前,溫馨提醒您,本文僅供參考娛樂,不可迷信!夢,是心靈的竊竊私語,是潛意識的漣漪。當我們在夢中與逝去的親人重逢,那朦朧的身影,那熟悉的笑容,彷彿是穿越時空的深情呼喚。在民間傳說中,夢境被認為是陰陽兩界的橋樑,是生者與逝者溝通的神秘之地。
一圖搞懂「風水煞」 —— 「開口煞」 - 天天要聞

一圖搞懂「風水煞」 —— 「開口煞」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總有一些看似神秘而又無處不在的事物,而風水學中的「開口煞」就是其中之一。它雖然無形,但卻可能對我們的生活產生着潛在的影響。接下來,我將繼續為您揭示更多關於「開口煞」的奧秘,以及如何應對它帶來的潛在影響。首先,我們來深入了解一下「開口煞」的定義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