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的好壞得問腳,老話說:「腳穿兩鞋,事事不順」 ,到底是哪兩雙鞋呢

有句話說的好,鞋子合不合適,只有自己的腳知道。也就是說,我們判斷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要看它的實質性。

在古代的時候,雖然人們的審美觀點和現在有所不同,但是他們特別注重腳上的鞋子。因為古代的交通條件不太方便,人們出遠門的時候都是徒步而行,所以腳上的鞋子一定要舒服,走路才不會太累。

因此民間留下一句老話,腳穿兩鞋,事事不順。這句話的表面意思是說,有兩種鞋子不能穿在腳上,不然會諸事不順。到底是哪兩種鞋子呢?

1.不合腳的鞋子

拋開過去,就拿現在來說吧,有些年輕的女孩子逛淘寶時,看到漂亮的鞋子就情不自禁的下單了。等鞋子穿在腳上走起路來一點都不合腳。現實生活中還有部分人因為買了不合腳的鞋子而誤事。

比如說,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小明同學,他要準備參加一場運動長跑比賽,於是和媽媽一同來到商場的一家鞋店。小明第一眼就看中了櫃檯上擺的一雙藍色運動鞋試穿了一下,試穿之後感覺鞋子稍微有點擠腳,就讓櫃檯的服務員拿雙同款大一碼的運動鞋,服務員說這款運動鞋已經斷碼了,正準備補貨,要不過幾天再來買吧?可是小明好不容易看上自己喜歡的鞋子,感覺湊合著穿吧,所以就買了自己喜歡的藍色運動鞋。可是就在小明穿着這雙藍色運動鞋參加長跑比賽時,跑了半路腳疼的受不了,然後放棄比賽。

在生活中像小明這種情況,買鞋子只看外表,而穿在腳上根本不合適人並不少。所以說不合適的鞋子即使外表漂亮也不要買,不然不但經濟受損,而且還會諸事不順。生活總會因為你一次不合適的選擇,讓你承受一些代價,我們要知道,不合適就是不合適,強求也是沒用的。

2.破損的鞋子

破損的鞋子指的是穿舊的鞋子。比如說,有一位張大媽,小時候苦日子過慣了,平時特別節儉,鞋子的鞋底穿的都磨平了,還是捨不得扔掉。有一天早晨張大媽去菜市場買菜,正好洒水灑的滿地是水,由於張大媽穿的鞋子鞋底都磨平了,一不小心就滑倒了,張大媽這一摔地上不要緊,竟然把腿給摔骨折了。老伴和兒子都抱怨她,省着省着,窟窿等着。所以破損的鞋子就不要穿了,像張大媽這種情況豈不是省了小錢,花大錢嗎?所以說,我們一定要及時清理生活垃圾,人生垃圾,學會斷舍離。不合腳的鞋就仍了,不合適的人就再也不見,對此,你是怎麼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