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頭白襪子野牛現身西雙版納,性情兇猛剛烈,居然老虎都怕它!

近期,在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出現了12頭「白襪子」野牛集體覓食的壯觀景象。這種野牛體型碩大,叫聲震天,與西遊記中「牛魔王」非常相似,因此這種野牛也被譽為現實版的「牛魔王」。

白襪子野牛

這種野牛,中文學名為白肢野牛,又稱野牛、野黃牛,因其四肢為白色,故被形象地稱為「白襪子」。

白襪子野牛是世界上現存體型最大的牛,其一般體長為2.8-3.3米,肩高1.8-2.0米,體重約1000公斤,最大體型的肩高可達2.2米,體重可達1500公斤。

其頭部大而沉重,額頂突出隆起,鼻骨尖長。肩部隆起然後向後延伸至背脊中部,再逐漸下降。四肢粗而短,尾很長,末端有一束長毛。其雄性體毛為黑色或黑褐色,雌性體毛為深褐色,幼仔體毛顏色較淺。

白襪子野牛主要棲息於熱帶、亞熱帶闊葉林、竹林或稀樹草原,主要以各種草、樹葉、嫩枝、樹皮等為食。它們通常每群10餘頭,在晨昏活動,也有在夜間活動的習性。

從地理分佈看,白襪子野牛主要分佈在印度和東南亞等國家,在我國僅分佈在雲南普洱市和西雙版納州。

白襪子野牛在4歲時性成熟,交配期一般在9-10月份,孕期約為9個月,每胎通常只有1仔。這種野牛在國內的數量相對較少,據估算,我國僅有約200頭白襪子野牛,其數量比野生亞洲象還要少,一度瀕臨滅絕。

白襪子野牛的性情特點

白襪子野牛的性情特點可以用兇猛、機警而又敏感來概括。

白襪子野牛是一種非常有力量和攻擊性的動物。當它們感到受到威脅時,會毫不猶豫地沖向威脅源,用其強壯的身體和銳利的雙角進行防衛。這種兇猛的性情,使得它們在野外能夠有效地保護自己免受捕食者的侵害。

在印度的卡納塔克邦,曾經有攝像機記錄到一隻孟加拉虎靠近正在吃草的白襪子野牛,沒想到野牛們憑藉著敏銳的嗅覺和敏感性,立刻感覺到了危險的降臨。在孟加拉虎還沒有攻擊的時候,這群野牛便顯現出了火爆的脾氣,紛紛抬起頭,直接向著孟加拉虎發起了猛烈的攻擊,直接把這隻孟加拉虎給嚇跑了。

白襪子野牛的感官非常敏銳,尤其是嗅覺和聽覺。它們能夠迅速察覺到周圍環境的變化,對潛在的危險保持高度警惕。這種機警性使得白襪子野牛能夠在野外複雜多變的環境中,迅速做出反應,確保自身的安全。

白襪子野牛對於人類的活動和外界干擾非常敏感。當它們感知到人類或者猛獸接近時,一般會表現出緊張或逃避的行為。

除以上3個特點之外,白襪子野牛也具有強烈的領地性和社會性。

白襪子野牛具有強烈的領地意識。它們會在自己的領地內巡邏,以確保沒有其他野牛或捕食者侵入,這種領地性有助於維護其種群的穩定和繁衍。

雖然白襪子野牛在受到威脅時會表現出兇猛的一面,但它們在種群內部卻是非常社會化的動物。它們通常以群體為單位生活,相互之間有着複雜的社交結構和行為。在群體中,它們會通過各種方式進行交流,如通過身體接觸、聲音等來傳遞信息和情感。

白襪子野牛這麼兇猛,為什麼會瀕臨滅絕?

白襪子野牛,儘管具有兇猛的性情,但仍面臨瀕臨滅絕的困境,主要原因在於:

最嚴重的影響是非法偷獵和捕殺。白襪子野牛的肉質被認為鮮美,這使得它們成為了非法偷獵者的目標。據不完全統計,超過90%的白襪子野牛因非法偷獵而死亡,數量從30多年前的1000多頭髮生了銳減。

第二個因素是棲息地的破壞。隨着人類活動的增加,白襪子野牛的棲息地遭到了嚴重破壞。森林砍伐、農業擴張和城市化進程都導致了其生存環境的減少和惡化。這使得白襪子野牛無法獲得足夠的食物和生存空間。同時,由於棲息地的破壞和碎片化,白襪子野牛的種群被隔離成多個小群體。這導致了基因交流的減少和遺傳多樣性的降低,增加了種群滅絕的風險。

還有就是白襪子野牛的繁殖非常困難。繁殖周期較長,孕期約為9個月,每胎通常只有1仔。同時,由於棲息地的破壞和非法捕獵的影響,許多雌性白襪子野牛無法成功繁殖,進一步加劇了種群的衰退。

我國對白襪子野牛的保護

為了保護我國境內的白襪子野牛,我們在白襪子野牛的主要棲息地,如雲南西雙版納等地,設立了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白襪子野牛提供了相對安全、穩定的生存空間。

在保護區內,加強了巡邏和監測力度,確保白襪子野牛不受到非法捕獵和破壞棲息地的威脅。我們還建立了保護站和監測站,對白襪子野牛的數量、分佈和生態環境進行長期監測和研究。

同時,相關科研機構和研究團隊對白襪子野牛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包括其生態習性、繁殖行為、遺傳多樣性等方面,為保護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例如,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發佈了獨龍牛(白襪子野牛的一種)的高質量全基因組組裝序列,揭示了其起源與系統地位問題、染色體融合的分子機制以及環境適應性的遺傳基礎。

通過以上措施的實施,我國在保護白襪子野牛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的保護成效,種群數量逐步得到有效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