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諮詢:遊戲成癮的三個發展階段


遊戲成癮被正式列入精神疾病」的消息引起廣泛關注,也引發了不同聲音。

部分玩家表示難以理解,認為自己好好的,其他方面也健健康康的,怎麼就成了精神病呢?也有部分家長擔心給孩子貼上「精神疾病」的標籤,會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

其實,這項提議是世界衛生組織經多年考量。

另外值得注意得是,世界衛生組織對診斷「遊戲成癮」的條件也非常嚴格,當事人的行為模式必須足夠嚴重,而且已經造成個人、家庭、社會、教育、工作或其他重要方面的重大損害,並通常明顯持續了至少12個月才能確診。在診斷時,專業人士除了按照這個標準以外,還要通過對孩子進行詳細的測試,才能得出正確的診斷!

而且,今年3月,《美國精神病學雜誌》上的一份最新研究顯示,符合美國精神病學學會提出的「互聯網遊戲障礙」癥狀的遊戲玩家並不多,只有0.3%到1%的人滿足「互聯網遊戲障礙」標準65%的遊戲玩家並沒未達到上述癥狀。

因此,廣大人士不必過於驚慌,更不要隨便給自己或他人下診斷!

雖然只有一小部分的玩家符合這個標準而出現問題,但現在沉迷遊戲的孩子呈低齡化趨勢,孩子們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尚未成熟,自制力較差,影響到生活、學習,讓父母擔心不已。

因此,若能夠較早意識到網絡成癮的一些徵兆,針對不同的階段,採取治療而改善,可有效阻止問題惡化。

目前,網癮基本診斷標準如下,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網癮基本診斷標準:

1. 上網已經佔據了你的身心;

2. 只有不斷增加上網的時間和投入程度才能感到滿足,從而使得上網的時間比預定的時間長;

3. 無法控制自己上網的衝動;

4. 每當網線被掐斷或由於其他時間不能上網時,就會感到煩躁不安或情緒低落;

5. 將上網作為解脫痛苦的唯一方法;

6. 對家人或親友隱瞞迷戀網絡的程度;

7. 因迷戀網絡而面臨失學、學業或失去朋友的危險;

8. 在投入大量金錢、時間和精力時有所後悔,但第二天卻仍然忍不住還要上網;

9. 因為長時間迷戀網絡導致睡眠節律紊亂,如:晝夜顛倒、倦怠、顫抖、視力減退、頭痛、頭暈、食欲不振等軀體癥狀。

以上癥狀如果有四項或四項以上符合,同時每日上網時間在4小時以上,一周上網時間在5天以上,並持續一年時間以上,並且伴有精神癥狀、軀體癥狀和心理障礙的一種或幾種,那就表明你可能已經患上了「網絡成癮」的病症。

網絡成癮,其實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價值缺失」和「價值補償」貫穿始終。

一、好奇階段

這時,上網只是嘗試、好奇和從眾,不過是偶一為之,是想尋找一種新的世界,以替代自己枯燥的、飽受挫折的學習生活,並開始從中嘗到一些甜頭。

我國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三大缺失:

▍ 第一,信心缺失。學校沒有實現個性化教育,採取統一目標,對於有些學生來說目標太高,付出很多努力後仍然難以達到,從而失去信心,甚至產生自卑感。

▍ 第二,夥伴缺失。由於課業緊張、性格內向,加之多為獨生子女,一些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缺少夥伴,心情煩悶時,無人傾訴,互聯網就成為他們的一種交流工具。而沒有夥伴,孩子很難走向社會,也無法正確認識自我、肯定自我價值。

▍ 第三,娛樂缺失。娛樂和休閑是快樂的源泉之一,是個人全面發展不可缺少的環節,也是實現各種社會需要的最便捷方式。隨着網絡的便利,上網打遊戲或交友,成為最方便、最省錢的娛樂。部分玩家表示「學習壓力越大,打遊戲的時間會越長,越習慣用玩遊戲來釋放工作壓力」,也有部分玩家表示「不是遊戲好玩,而是這個世界越來越沒意思了」。

從根本上說,這三大缺失都直指「價值缺失」,即青少年深感自己的人生價值遭到質疑、甚至是否定,他們缺少友誼、缺少尊重、缺少成就感,從而對生存的意義感到茫然。因此,他們要去網上尋求補償,以獲得對自我價值的充分肯定。

在網絡成癮的第一階段,家長和老師對孩子的動向不容易覺察,但可以從孩子是否厭學,是否表現出對網絡的嚮往,看出蛛絲馬跡。這時,對青少年的教育最易奏效。首先,適當降低目標,或將大目標分解為若干小目標,讓孩子有可能達到,逐步推進,不能操之過急。

其次,向孩子開放更多適合他們、並能吸引他們的休閑娛樂活動,必要時父母要帶動孩子學會健康的娛樂。第三,學校或家庭多組織一些活動,促進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以增進孩子與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家長和老師不應禁止孩子上網,把網絡說得一無是處,而是要積極引導,讓電腦和網絡成為他們認識、改造和完善現實世界的強有力工具。

二、着迷階段

孩子花費大量時間上網,是上網成癮的第二階段,進入着迷階段。這時,學生已沉迷上網,並影響到學習和身體健康。

不過,上網時間雖然長,還沒有完全喪失自控力,至少能完成老師和家長布置的作業和任務。

這時,老師和家長已經感覺到問題的嚴重性,並竭力去制止。但孩子對他們的勸說無動於衷,有着強烈的逆反心理。

這一階段的特點是,孩子通過遊戲或聊天,從網絡中尋找到很多樂趣,並將其作為滿足社會需要、解決一些令人困惑問題的手段。

學習不好的同學,可從遊戲升級中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學習好的同學,可暫時擺脫課業的束縛,讓自己的思緒野馬般馳騁;內向的同學,可在網上找到自己的同類,並從他們的讚許中深感溫暖。而且,這些需要的滿足,是迅速的、低代價的。網絡補償了三大缺失,他們可從中獲得對自我價值的充分肯定。

在這一階段,家長和老師不應對孩子訓斥和打罵,而要與他們充分溝通和交流,要向他們講清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區別。不要對上網持全盤否定態度而千方百計讓孩子徹底脫離網絡。這種做法對孩子而言,是在徹底否定他們這一階段的生活意義,嚴重打擊了他們的自尊心,是對他們的一種控制。這會激起他們的逆反心理,加劇了「價值缺失」,乾脆「破罐子破摔」,滑入第三階段,成為真正的「癮君子」。

要重視青少年在互聯網上獲得的成功和樂趣,並幫助他完成一些設定的目標。若他喜歡網上交友,不妨滿足他這方面的要求,承認這種交友的正當性,一起探討、分享,使之由地下變為公開。

若他很認真地學習技巧而闖關,不妨肯定他這些學習態度和方法,將這種能力慢慢遷移到生活中、學習中。

若父母察覺孩子已經對父母、老師產生了排斥,不願意溝通,也不願意傾聽,可尋求專業心理諮詢師的幫助,讓孩子更好地從遊戲世界走到現實世界。

三、成癮階段

在這個階段,上網已經成為習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現實生活中得不到的,如友情、尊重、成就感等,都可以從網絡中獲取。

這時,由於沉溺網絡已久,網癮的各種弊端都已暴露無遺,虛擬生活與現實生活的衝突非常尖銳,對上癮者學業、身體、心理都產生惡劣影響。

比如,過度疲勞,除了打遊戲就是睡覺,睡眠不規律』不想學習,對學習敷衍了事,甚至厭學、逃學『與朋友疏遠,拒絕與同學交往或參加任何社交活動,只想每時每刻打遊戲』情緒不穩定,時而煩躁焦慮,時而抑鬱寡歡,甚至破口大罵、攻擊身邊的人,等等。

這個階段,大多數人已經非常清楚網絡遊戲已經影響了自己的正常生活。有時也想改變現狀,卻難以自拔,常常為此而深感苦惱。而在前兩個階段,他們並不覺得上網有什麼不好,沒有改變自己行為方式的主觀意圖。

在這個階段,對網絡的入迷已進入潛意識狀態,不知不覺地支配着人們的行為。就如同吃飯穿衣一樣,用不着特意提醒自己。由於長期玩遊戲或網上交友,青少年已在大腦中形成了固定的聯絡通道和興奮中心。這是「上癮」的最根本特徵,也是根除「網癮」的困難之所在。

所以,單純從意識層面去進行教育,不會取得多大成效。

建議父母尋求專業心理諮詢的幫助,從根源改善孩子沉迷網絡的現狀,並學習一些新的思維方式、行為規範,重塑健康生活。在這個階段,家長的態度、教育方式、家庭氛圍若針對性改善,不僅能夠幫助孩子更快走出網絡成癮,也能避免孩子再次迷戀網絡成癮。

聽說吧心理諮詢提醒

若你的孩子不能控制上網行為,逐步有網絡成癮的表現,並且孩子在這方面與你存在着敵意,此時最好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針對孩子的不同階段,採取不同的對策,幫助孩子擺脫網絡成癮的同時,學會在現實生活中合理的使用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