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國有能力、有底氣應對各種風險挑戰。今年以來,各地紛紛圍繞製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出台規劃措施,這預示着我國製造業將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
高質量發展意味着什麼?簡單來說,就是要讓我們的工業品不僅數量多,還要質量高、技術強。在生產過程中更加註重產品的細節和品質,通過技術創新和工藝改進,不斷提升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
要實現這一目標,一開年,從國家到地方都在採取措施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和轉型升級,企業也積極擁抱新技術、新模式,不斷提升自身創新能力。
湖南嘉禾:小鑄件的轉型之路
在湖南郴州的嘉禾縣,當地企業從最早的「小五金」到現在做「大機床」配件,依靠一個個鑄件不斷創新升級,年產值超過百億元,他們是如何實現轉型的?下面就跟隨記者,去看看小鑄件帶來的大變化。
不久前,嘉禾縣舉辦了一屆鑄造產業工匠大賽。在這個展示區,記者看到這些產品的擺放順序恰好是當地產業升級的時間軸。
湖南嘉禾縣鑄造協會秘書長 黃丹:最開始我們生產刀具這些「小五金」,後來是汽車零配件,現在這樣的精密數控機床鑄件我們都能生產。
這個小配件,鑄造精度能達到幾微米,用在航空航天等領域的關鍵結構上。記者來到生產這個小鑄件的工廠,負責人劉光金這段時間天天守在廠房裡。一開年市場火爆,訂單量已排到了10月份。而對企業來說,今年是邁過轉型門檻兒的全新開始。
湖南嘉禾縣金牛鑄業有限公司負責人 劉光金:以前我們生產「小五金」的時候一年就3000來萬元,到了2023年的時候,這種低端產品市場逐漸飽和。那一年我們的營業額直接下降了一半,這個時候企業如果不換賽道的話,被淘汰那就是早晚的事情。
而當時在整個嘉禾縣,像這樣亟待轉型的鑄造小企業有數百家。在這個辦公室里,記者看到一張產業圖譜。
湖南嘉禾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 何君虎:這是我們對整個產業鏈的規劃,現在我們是小企業佔大多數,都集中在上游。可是具備精加工能力的大型鑄件企業、整機裝配企業幾乎沒有,這是我們產業鏈的斷點。
「小五金」按「噸」賣利潤只有幾千塊錢,可精密度高的數控機床鑄件單件利潤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市場上仍然供不應求。於是政府開始着手以現有鑄造產業園區為基礎,瞄準數控機床產業打造「精鑄小鎮」。
要轉型,強鏈補鏈是破題關鍵。政府一邊花大力氣招商引入7家數控整機龍頭企業入駐,一邊大刀闊斧把現有256家小企業通過技術改造整合成135家企業納入精鑄產業鏈。這時候,在政府引導下,劉光金的企業開始為數控機床生產配套鑄件。
湖南嘉禾縣金牛鑄業有限公司負責人 劉光金:那時候做小鑄件就相當於刀切豆腐的感覺,現在做機床件更像雕刻玉石,這裏面最難做的就是合格率上不去。
湖南嘉禾縣金牛鑄業有限公司技術總監 劉典月:我們第一批模具做出來,外觀像模像樣,看不出什麼問題,但就是一直不達標。反覆試驗都找不到原因,反正就是做出來一批報廢一批。那一個月,單我們的原材料就損失了300多萬元。
為了幫助企業轉型,當地政府引進20多所科研院校開展關鍵技術攻關,推動幾十家企業成立研發中心和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在技術專家幫助下,劉光金終於找到產品內部濕度超標這一關鍵點。這時候,政府給予一系列金融支持,廠里投入上百萬建了智能溫控系統,更新了大批設備。
經過一年多的試錯、研發和改進,第一批鑄件生產出來,合格率達到90%。大批智能設備上線讓企業的產能也同步提高了好幾倍。今年一開年,廠里新產品的訂單已超過3000萬元,按照這個增長勢頭,今年能突破7000萬元。而在整個嘉禾縣,一百多家像劉光金這樣的鑄造小企業開始進入轉型發力的新賽道。
湖南嘉禾縣科技和工業信息化局副局長 張日飛:開年以來,我們縣鑄鍛造產業鏈上超過七成的訂單都轉移到數控機床鑄件生產上,一季度我們數控機床配套的鑄件類工業總產值增長了20%以上。
2024年,嘉禾縣鑄鍛造產業實現產值百億元,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40多家,實用型專利超過600個,基本形成涵蓋前段鑄造、中端精加工、後端裝備製造的完整精鑄產業鏈。
各地布局「出招」
加速產業鏈轉型升級
就像湖南嘉禾正在發生的這場變革,未來的「中國製造」不再是簡單的代加工和低端製造,而是擁有核心技術的高精尖產品。當前,各地各個產業都在出台措施加快這場高質量發展的變革。
在河南這個生產礦山設備的產業園,開年以來工廠一直在忙着趕製訂單。一開年,企業就接到來自墨西哥、巴西一批千萬元的外貿訂單。墨西哥客商卡魯斯為了增加本國的銅礦生產線還專程來到河南考察。
墨西哥客商 卡魯斯·薩爾迪瓦·亞歷杭德羅:非常震撼,工廠特別大,設備很專業,性價比很高,我想我們會建立一個長期合作的關係。
如今,通過自主研發,這裡的產品涵蓋了選礦、磨粉、建材等全產業鏈,出口到了歐洲、非洲等150多個國家和地區。
河南佰辰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外貿負責人 楊玉華:我們從最早單個破碎設備的出口到後面整條生產線的出口,再到現在根據客戶的需求進行產品與方案的定製服務,不斷開拓新的市場。2025年我們的目標是銷售額4個億,在去年的基礎上實現再翻倍。
不僅是傳統製造企業搶抓機遇,今年作為河南出口「新三樣」的電動汽車、光伏產品、鋰電池等,開年以來都保持了快速增長的勢頭。
不只是河南,今年各地都在圍繞產業鏈轉型升級出台行動方案。山西提出通過優化「鏈長+鏈主」制度體系,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到今年底全省級產業鏈整體營收突破8000億元,產業鏈配套體系更加完善。北京堅持把產業生態作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抓手,打造人工智能等重點產業鏈群,在今年推動形成一批重大標誌性成果,合力提升產業競爭力。
今年,國家也將實施新一輪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加強對工業大省運行調度和督促指導,引導各地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同時,研究制定建立保持製造業合理比重投入機制的方案,加力推進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支持政策落實,啟動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工程等加速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總台央視記者 朱江 朱虹 湖南台 河南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