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盲盒行業市場規模呈爆髮式增長,無論是商場里的潮玩店鋪,還是線上電商平台,盲盒都佔據着顯眼的位置,成為當下熱門的消費品類之一。
然而,盲盒經濟的快速發展也伴隨着一些問題。《法治日報》記者近日梳理某第三方消費者投訴平台發現,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有關盲盒的投訴超過2100條,投訴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冒充其他品牌、以次充好、遇到問題商家不給解決等。
市場上有問題的盲盒產品是如何生產的?為何眾多消費者遇到問題盲盒卻難以維權?對此,記者近日展開調查。
冒充正品
隨着《哪吒》電影的爆火,其聯名款人物盲盒也一「盒」難求。但記者發現,除官方授權的店鋪外,一些商家仍表示可以在自家購買到正品盲盒。有些商家承諾當天發貨,有些則是預售,但保證一周內發貨。
記者挑選了兩家店鋪銷量過萬的商家下單,他們售賣的《哪吒》系列盲盒外包裝與某品牌正品沒什麼區別,商品的文字介紹和圖片展示也一樣,價格則分別是一件13.9元和一件69元。
13.9元一件的盲盒到手後,記者打開包裝盒,立刻飄出一股難聞的味道,包裝盒與市場上正售賣的盲盒不同。與商品圖片介紹不一樣的是,外包裝打開後裏面本應是6個獨立的小盒子,而該商品打開後映入眼帘的是6個簡易封口的透明塑料袋,從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裡邊的玩偶做工粗糙,有一個玩偶的眉毛甚至印到了眼睛下方。
69元一件的盲盒價格和線下門店價格一致。記者購買線下同款盲盒對比發現,雖然該盲盒較之前低價購買的盲盒更像正品,但和正品還是存在不小差距。比如該盲盒紙盒會更輕薄,盒內僅有玩偶主體和介紹卡,而線下門店購買的盲盒外包裝較厚,摸上去有明顯顆粒感,而且盒中還附帶說明書和防潮袋。拿出玩偶對比後差別更明顯,線上盲盒的玩偶做工粗糙、脫膠,散發著塑料味;線下盲盒的玩偶表面光滑無異味,無拼接痕迹。
某線下門店的工作人員表示,記者線上購買的兩款盲盒都為仿品,官方正品外包裝材質厚實、裁切整齊、粘貼牢固,封口處常帶有品牌密封貼或一次性開啟設計,並且有完整、清晰的品牌標識和防偽標籤,可通過官方渠道進行查詢驗證。建議消費者通過線下門店或者正規官方渠道進行購買,避免上當受騙。
以次充好
「我在某平台購買盲盒,抽到物品標價為399元的電動剃鬚刀,但收到貨後,我通過電商平台檢索該商品,發現該電動剃鬚刀售價僅為59.99元。」來自河北的王先生告訴記者,他抽中的本是某大品牌的升級款剃鬚刀,到手後才發現,商家在盲盒中放的是該品牌普通款剃鬚刀。
天津的李先生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前不久,他通過電商平台購買了一款手辦盲盒,到手後發現該盲盒包裝簡單,裏面沒有手辦,只有一個鑰匙鏈。鑰匙鏈外包裝只寫着材質為「塑膠」,除此之外再無其他任何產品信息。
以次充好的盲盒產品在網上還有很多。記者在某電商平台上看到,有大量標註為「電子數碼3c」的低價電子產品盲盒,記者隨機選擇了一家銷量為1000+的店鋪,其中有多個盲盒款式可供選擇,從幾元到幾百元都有,最貴的盲盒商品「高端純電數碼超大箱」價格為466元。
儘管價格不一,商家卻明確表示,便宜的盲盒也可能開出高端數碼產品。
記者購買了該店鋪標註為「電子數碼三件套」的產品盲盒,到貨後打開發現盲盒內有一部老年機、一個有線耳機以及一個老式充電器,加起來的價格遠沒有其售賣的盲盒價格高。並且三件物品並不能匹配使用,充電器不能給該手機充電,而該手機也不能匹配該耳機。
記者隨後聯繫該商家,對方表示:「盲盒都是隨機的,你可以再買一個,有很大機會抽中手機。」記者注意到,在消費者懷疑商家以次充好後,很多盲盒商家會以「概率」「運氣」等理由推卸自身責任,並引導消費者再次購買,而這時,仍然有不少消費者選擇相信,「再買一次也虧不了多少錢」。
除了電子產品盲盒,目前市場上銷量較好的食品盲盒和衣服盲盒,也存在以次充好的問題。
天津的李英(化名)告訴記者,她買過不少食品盲盒,但基本是臨期產品或者是沒聽過的牌子的食品,還不如原價去購買正常日期和常見品牌的食品。衣服盲盒更是買過一次就不想買了,「衣服已經髒了甚至發霉,一看就知道在倉庫積壓了很久」。
大量定製
大量有問題的盲盒產品是如何「誕生」的?
在某電商平台,記者以「盲盒批發」為關鍵詞檢索發現,有許多售賣定製盲盒的商家,盲盒按大小、材質等分不同價格,最便宜的一個不到一元錢。有商家稱,他們不僅能直接仿製大品牌玩具盲盒,還能根據客戶提供的樣圖製作盲盒。
如果不想定製,還可以直接購買現成的盲盒。一位售賣各種手辦的商家告訴記者,如果要的多,他們的商品可以按斤售賣,一斤只要幾元錢,再購買便宜的包裝盒就能夠製成盲盒,一個盲盒成本可能只有兩三元,但定價10元還會有不少消費者購買。
線下同樣有售賣仿製盲盒玩偶的商家。近日,在北京某綜合商場內,記者看到有大量散裝盲盒售賣,但有些上色不均勻,有些零部件缺失。
有店主表示,一些從外觀上看上去足以以假亂真、做工好的仿品,很受盲盒商家的喜愛。以某品牌玩偶為例,散裝仿品8個25元,加上外包裝後一個仿品盲盒就能賣25元,雖略低於正品售價,但利潤很可觀。「如果對正品沒有執念,散裝是最合適的平替產品,你可以挑挑看。」
當記者詢問這些盲盒在哪裡生產時,該店主說,所售產品大部分為個人工作室製作。
根據相關線索,記者聯繫到一家可製作盲盒的工作室。該工作室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可以定製知名品牌的盲盒,但是不能一比一還原,要對其中細節進行改動,這樣就能避免版權糾紛。
維權困難
記者在調查中注意到,儘管盲盒產品存在不少問題,但消費者維權成功的事例並不多。
在某電商平台上,一位售賣衣服盲盒的商家店鋪好評率極高,她向記者透露自己「成功」的秘訣:「我和很多商家一樣,都是把盲盒銷售當成清庫存的工具,但我會讓盲盒有概率『物有所值』,只在進價基礎上提高一點售價,有時還會讓利,並且堅決不發有明顯質量問題的衣服。」
該商家說,即使有消費者買到盲盒後不滿意,也會因為盲盒「售出後不退不換」的規則「忍氣吞聲」,有些商家會利用此規則,讓消費者投訴無門。
河北的楊先生平時喜歡購買各類盲盒,也遇到過不少盲盒問題,但多次成功維權,他表示,盲盒「盲」的只是消費者,往盲盒裡放商品的商家是不「盲」的,想要維權就只能從商品宣傳上入手,證明該盲盒貨不對板。
「許多商家會在消費者投訴後迅速修改頁面,商品頁面截圖是唯一能固定宣傳內容的證據。還要注意的是,盲盒到手後要用手機錄屏整個拆盒過程,每個步驟都不能少。」楊先生說。
採訪過程中,有不少消費者向記者反映,在購買盲盒後發現裏面裝的是已經下架的舊款商品,或是臨近保質期的食品。這種行為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也破壞了盲盒市場的健康發展。
法治日報| 作者 韓丹東
(來源:法治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