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極速財訊
在一間不大的屋子裡,縫紉機 「噠噠噠」 地響個不停,林鑫正全神貫注地坐在縫紉機前,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針頭落下的位置,她心中只有一個目標 —— 親手製作一件羽絨服。
2024 年這一整年,羽絨價格一路飆升。以羽絨服裝標準的 90% 白鴨絨為例,年初時約 420 元 / 千克,最高時漲至 550 元 / 千克左右。鵝絨的漲幅更為驚人,90% 鵝絨每千克價格突破千元大關。
商場里厚實點的羽絨服更是動輒上千元,有時候即便花了高價,買到的羽絨服,可能還是劣質絨,躲不過黑心廠家和商家的用飛絲、羽絲、粉碎毛等劣質材料冒充羽絨的套路。
所以,現代年輕人主打一個不當大冤種,紛紛去網絡上尋求教程,重拾上世紀媽媽輩的手藝,開啟冬日裏羽絨服自製新時尚。
01自製羽絨服穿起來都冒汗
90後寶媽林鑫自製羽絨服,是因為有一次,她偶然將女兒兩件羽絨服放在陽光下查看,發現裏面填充的是飛絲,不是羽絨。所謂 「飛絲」,是指在羽絨加工過程中,從羽毛上脫落下來的單根短絲,保暖效果並不好。
當然也有更為現實的原因,他們生活在山西晉城,有兩個孩子,開銷很大,房子正在裝修,家裡資金並不算寬裕。
羽絨服就是生活中無法躲開的第一個大件。「前些年,品質尚可的一件羽絨服,七八百就能拿下,可如今,同樣水準的,動輒就要 1000 多,價格幾乎翻了一番。」
看到有人自製羽絨服發佈教程,她眼前一亮,遂花一筆錢,買了一個小型的電動縫紉機和500克的羽絨。第一次試手,她準備簡化下操作方式。常規流程下,先從網上淘一個心儀的紙樣,有了紙樣當作參照藍本,再裁剪、充絨和縫製。她直接買了一件長款羽絨服外殼,把數件舊羽絨服的絨打濕後填充進去。
從晚上七點半,做到深夜兩點多,忙活了5個小時,羽絨服才縫製好。只是晾乾後,她發現羽絨沒有像預想中蓬鬆起來。擔心不夠保暖,她又把做好的羽絨服拆了,憑感覺往兩個袖子里又各添一把羽絨。
自製羽絨服的經歷讓她意外發現了自己的手工能力。雖然針腳不夠細密,但是突然覺得具備了一個很厲害的技能。這也讓她想起,小時候媽媽坐在昏黃的燈光下腳蹬着縫紉機為她縫棉服的場景。每次做完新衣服,她都會開心好多天。
第一件自製羽絨服的成就感也爆棚,厚實的長羽絨服裹到腳踝,非常暖和,現在天氣只要降溫,她幾乎都會穿這一件。她還第一時間將製作過程的視頻發佈到了名為 「林媽媽的小豬和小虎」 的社交賬號上。沒想到,該視頻迅速走紅,斬獲了高達六百萬的播放量,成了她做博主以來最受歡迎的視頻。
按照網上買的樣式做羽絨服是常規操作,一些有想法和經驗的人,直接搞起了個人專屬設計。
家住遼寧錦州的布丁,從小就喜歡縫縫剪剪的活,今年更是給家中的每一位成員 —— 兒子、女兒、丈夫以及她自己,都量身定製了一件羽絨服。
布丁給孩子做的羽絨服
兒子喜歡在口袋裝小物件,布丁給他設計的兩面穿羽絨服,一面就有七個口袋。穿去學校,立馬成了 「焦點」,同學們圍上來打聽在哪裡買的,他自豪地說:「我媽親手做的!」 聽著兒子的講述,布丁樂開了花,有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女兒喜歡穿裙子,布丁就在羽絨服下擺精心設計了裙擺樣式。而自己的那件紅色羽絨服,由於怕冷,還做了毛領。
雖說自己動手縫製羽絨服難免在細節之處出現些小瑕疵,就拿針腳來說,手工操作很難達到專業工廠那般對針腳間距的精準把控,常常會出現針腳疏密不均的狀況。再看收口部分,羽絨服的下擺、袖口、領口這些關鍵收口部位,一旦縫製手法稍有欠缺,就容易變得坑窪不平,失去了規整。
但在布丁眼中,這些小毛病根本瑕不掩瑜,自己做的羽絨服是真材實料,拿她老公買的某品牌羽絨服舉例,標稱填充有 190 多克羽絨,可實際觀感卻遠不及她親手所制、同等含絨量的羽絨服那般厚實飽滿,老公穿着出門,甚至會冒汗。
而她把這些視頻分享到網上後,視頻的播放量上漲很快。布丁覺得風向變了。之前她也發過一些給小孩子做衣服的視頻,比如把兒子的衛衣改成馬甲、秋衣改成背心,很多人都指責她 「摳門」、「對孩子苛刻」,但現在好多人都想跟着她學。
對於這種轉變,她也能理解。「除了價格不斷上漲、質量還不理想外,如今錢越來越難賺了,大夥過日子都得精打細算,能省一點是一點。」
02 賣課程的、賣拉鏈的都火了
入冬以來,自製羽絨服的話題在社交平台上格外火爆,甚至一條講述 「網友已經開始自製羽絨服啦」 的內容,點贊與分享量輕鬆突破 10 萬。
網友們圍繞這個話題議論紛紛,無奈、戲謔等各種情緒交織。有人大吐苦水:「科技狠活到處都是,吃穿都得靠自己動手了。」 還有人調侃出新奇省錢攻略:「更省錢的攻略來了,買只大鵝,肉吃了,毛用來做羽絨服。」 更有人感慨時代輪迴:「以前老一輩都是自己剪裁衣服,現在要回到那個年代了。」
甚至一些充絨機的自製教程也備受關注。羽絨質地輕盈,在充絨環節,稍有不慎,絨毛就會飄得滿屋子都是,後續打掃起來既耗時又費力。市面上的充絨機,價格從數十元到數百元參差不齊。這屆年輕人把錢省到了極致,幾個常見材料,空礦泉水瓶、吸沖兩用氣泵、膠帶膠水,經巧妙組裝,就能變身簡易充絨機。
這也帶動了整個產業鏈的火爆。今年下半年,博主秸子原本平淡的小生意一下子火爆起來。秸子本職是西服量體師,行業不景氣,生意慘淡,收入直接下滑了三分之一。不過,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工作清閑下來,她也有了更多時間做自己的營生。
她要從海南回江西老家過年,可市面上充絨量高且適合小月齡寶寶的連體羽絨服,價格動輒上千元,實在太貴。無奈之下,她決定自己動手做一件,沒想到,打那以後,她就再也沒給女兒買過羽絨服。而今年,她還給自己做了一件,充了將近兩百克絨。
桔子打版做的羽絨服
相關視頻發佈後,評論區、私信里,問題如潮水般湧來:「新手做羽絨服難度大嗎?」「精準紙樣有無可靠獲取途徑?」「哪種面料保暖又實惠,哪裡能買到?」
秸子雖然儘力回復大家,但消息提示卻常常醒目地顯示着 「99 +」。她粗略估算了一下,每天收到的諮詢少則十幾條,多的時候能有好幾十條。她的三個手工群,人數跟坐火箭似的,累計增加了上千人。
秸子瞅准商機,去年仿造電商平台上的紙樣賣家,開始售賣自製羽絨服的紙樣和視頻教程,她一共上線了五個羽絨服款式教程,包括一個成人長款羽絨服,兩個成人短款羽絨服 ,以及兩個親子羽絨服,每款羽絨服的教程的價格在 30 元左右。
而去年購買的人數在 300 左右,今年購買熱情被徹底點燃,截至目前,購買人次已迅猛突破 700,且增長勢頭不減。從銷售時段來看,10 月至 1 月是絕對旺季,這四個月的銷量穩穩佔據全年的 90% 以上。
與自製羽絨服相關的上下游產業也跟着沾光。一些經營布料的小店敏銳捕捉到商機,特意開闢出 「羽絨服面料專區」,將防風、防水且保暖的面料分類擺放,還配上詳細的參數介紹和製作建議,一周就能賣出上百單。賣拉鏈的商家也不甘示弱,有商家推出一條包郵活動,一周內賣出了 200 多單。
03 訂單上漲了三分之一
火的不只是自製羽絨服以及相關產業鏈,翻新、定製羽絨服的生意更是火爆得超乎想像,僅北京西四大街的魯傳平師傅手頭就積壓着上百單,正爭分奪秒趕工,還有同行透露有近 200 件羽絨服亟待完工。
在北京朝陽區左家莊,一家毫不起眼的二十來平米小店,三台縫紉機嗒嗒作響,一場與寒冬的較量如火如荼。
店主孫紅喜直言:「今年訂單量和往年比,漲幅至少三分之一,而到現在已經承接了七八百單,還有近 200 件沒做,生意多到忙得做不過來。」
特別是去年 11 月,央視曝光不法商家以 「絲」 充 「絨」 的羽絨製品造假亂象後,「7 萬件羽絨服查出含絨量為 0」「造假兒童羽絨服兩月賣出 6 萬多件」 等羽絨服相關詞條紛紛登上各平台熱搜,店裡的生意越發火爆,而且來的新客戶大多是年輕人。
門店已經經營了將近 20 年,早些年,店裡常客多是上了年紀的老街坊,他們就圖個經濟實惠、耐穿,會把舊的羽絨服拿來翻新。可今年大不一樣,年輕人成了消費主力軍,佔比高達六成。
孫紅喜的門店
如果單純從成本來看,翻新定製的成本要比自製的高。多位寶媽透露,加上羽絨和布料,自製一件成人羽絨服的成本大概在 200-300 元。而翻新在自己提供羽絨的情況下要 400-600 元。定製的成本則更高,一件長款羽絨服,要達到絕佳保暖實用效果,400 克羽絨打底,價格就得一千二三百元。
但這還是沒能阻擋訂單量的飆升,甜蜜的 「小煩惱」 也接踵而至。在孫紅喜看來,這背後的主要原因是,消費者對市面上銷售的羽絨服品質心存疑慮,可自身又缺乏時間與精力去親手製作,無奈之下,便紛紛將目光投向了像他們這般能夠提供翻新定製服務的店鋪。
去年10 月入秋時,顧客不趕時間,孫紅喜團隊慢悠悠做,10 天能交一件。但當下深冬臨近,年輕人購買慾爆棚,訂單如雪片飛來,現在起碼得半個月交貨,若遇要求高、工藝複雜的,20 天都未必完工。畢竟這是量身定製,每個人身材、對羽絨品質和充絨量要求各異,無法批量生產,人工成本飆升,店裡人手有限,孫紅喜常常忙得焦頭爛額。
為了按時交貨,老吳和店員們開啟了 「高速陀螺」 模式。每天清晨 8:30,小店準時開門,迎接新一天的忙碌。晚上 10 點,本該打烊休息,店內卻燈火通明,縫紉機噠噠聲此起彼伏,加班加點成了家常便飯,休息倒成了奢望。這樣的狀態已經持續了將近三個月。
實在招架不住時,孫紅喜只能使出「絕招」,將裁剪好的半成品仔細打包,寄回千里之外的老家,拜託親戚幫忙縫製。成品寄回北京後,他再親手填充羽絨,做最後的精細加工。雖說過程折騰,但在這節骨眼上,也是無奈之舉。
隨着年關將近,這股羽絨服翻新定製熱潮還在持續升溫,可孫紅喜們也快到極限了。再過一周,店裡就不再接單,大家都盼着忙完這陣,能安心回家過個團圓年。屆時,這小小的羽絨服店裡暫時安靜下來。只是,有關羽絨服的各種陰霾,恐怕在大眾心中一時半會兒仍難以消散。
04年輕人愛上自製
在當下,快節奏如鼓點緊催,消費主義的浪潮洶湧澎湃,然而,就在這片喧囂之中,一股「自製」 之風,正不動聲色地在年輕人的世界裏悄然興起,漸漸成了一種時尚。
自製羽絨服只是這股熱潮中的小浪花。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摒棄了單純的 「買買買」 模式,轉而愛上了自製。
聽聞維生素 b 具備驅蚊功效後,便有人將維生素 b6 片小心翼翼地碾碎,倒入純凈的水中,輕輕搖晃,直至均勻混合,就這樣,一瓶自製驅蚊液應運而生。有人巧用廢棄的塑料瓶和舊布料,製作出別具一格的花盆。
更有人直接進階成手工大神,買來黃金料,在房間內親手打造戒指、耳釘、吊墜等飾品。還有人腦洞大開,突破常規思維,利用手機和放大鏡,精心拼湊出簡易投影儀,更有奇思妙想之人,把礦泉水瓶與風扇這兩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物件組合在一起,反覆調試、精心鼓搗,打造出創意十足的 「土味空調」。
自製的熱潮更是席捲至難度頗高的家居裝修領域。就拿林鑫來說,她們的房子從鏟牆皮、做水電,到鋪地暖、貼瓷磚、做瓷磚櫥櫃,每一個環節、每一道工序,無一不是她和老公親力親為。
雖然有時候也感到累,但錢卻省下了。市場上報價動輒大幾千的瓷磚美縫,他們僅花費幾百塊便輕鬆搞定。花費 300 多購置鋼材材料,不僅打造出懸浮書桌,還做出了兒童樹屋。截至開始塗刷乳膠漆,總共才花費 2 萬多塊錢。她預計5萬塊錢把房子裝修好,而她爸爸的房子,裝修完成卻花了十幾萬。
而追求高性價比,只是年輕人沉迷自製的因素之一,更為關鍵的是小小的創造帶來的滿足和幸福。而藉助一件件自製的物品,當代年輕人重新找到了一種生活的掌控感。
(文中林鑫、布丁皆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