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完41周歲生日的范冰冰,在自己的微博上一口氣曬出9張慶生照。
最搶眼的就是脖子上那條「天價海螺珠」。
海螺珠一直被稱為「地表最貴有機寶石」。
范冰冰這條項鏈的每一顆海螺珠都很大顆且飽滿,是堪比「鴿子蛋」級別的昂貴。
她的個人珠寶收藏,一直有許多驚喜的素材。
今年過年我們剛一起聊過她的「玻璃種」翡翠手鐲,過生日又曬了全套高質量海螺珠,在珠寶收藏上的審美,還是挺過關的。
比如這次大出風頭的海螺珠,就不是太常見的流行款。
雖然屬於珍珠的類別,但海螺珠並沒有「澳白」、「金珠」等市面上常見的珍珠種類出名。
但它在珠寶圈的地位卻相當高,在粉色寶石家族裡,僅位列粉鑽之後。
而它之所以名氣不大,也完全就是因為它太稀少珍貴了,所以難以在市場上流動。
外形上它也和普通白色系珍珠差異很大,全身散發充滿少女感的軟糯粉色,光潔的表面下是流動的火焰型紋路,每一顆都不一樣。
之前倪妮拍九月刊封面的時候,就用一身高定禮服裙配海螺珠出鏡。
這一款耳飾來自華人珠寶品牌Cindy Chao,用淺金色和柔和淡粉色做搭配,柔和又不缺存在感。
貝殼類出身的海螺珠,最原始的形象,就是這樣一個大海螺的樣子。
顏色偏櫻花粉的色調,據說作為食物來說,這一款海螺的肉也非常好吃。
每次有人在小red書分享吃海螺吃到的珠子,大家都會一擁而上地評論。
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恭喜了再說……
海螺珠還有個別名叫「珍珠中的愛馬仕」,雖然身處寶石圈,但價格卻是比普通鑽石還要貴的存在。
湯唯和最會買寶石的「玉婆」伊麗莎白·泰勒,也很喜歡佩戴海螺珠參加大型典禮活動。
珍珠主要分為「天然珍珠」和「淡水珍珠」兩大類,而學名為「孔克珠」的海螺珠,就是天然珍珠里的王者。
價格和珍貴程度,都一騎絕塵。
海螺珠作為珠寶被使用的歷史並不長,最早被發現也十分偶然,
加勒比海當地人在捕獲大鳳螺作為食物時,看到了這一款貌美的海螺。
它最早的文字記載來自哥倫布的航海日誌,他把這種海螺珠稱為「粉色珍珠」。
但從16世紀開始,隨着新世界的發現以及貿易的發展,大鳳螺的螺殼被從加勒比海地區,作為壓艙物帶回歐洲。
富有藝術想像力的意大利雕刻師們,把大鳳螺殼雕刻成了各種美妙無比的立體浮雕,深受各界名流喜愛。
這種風潮在1750年到1815年達到頂峰,當時法國的約瑟芬皇后就特別喜歡這種浮雕。
如果說鑽石是被「壟斷的珍貴」,那海螺珠就是真實的因為太稀少而難以獲得和流通。
鑽石和許多天然寶石都可以大量被開採出來,但只有海螺珠全球一年最多可產出3000顆,最近兩年的數量甚至下降到了600多顆。
因為要連續開採差不多5萬隻海螺,才能在去肉後得到1顆可用的珍珠,所以成功率完全看大自然的造化。
在培育寶石的領域,目前也無法人工培養出海螺珠的色澤和樣子。
鑽石因為太多了所以可以分不同的級別,但海螺珠因為太稀少所以都無法分級,只要鑒定是海螺珠就可以賣高價。
所以囤一套高質量的海螺珠,一直是珠寶圈最有性價比的投資。
最早將海螺珠設計成作品的品牌是Tiffany,在1893年的芝加哥世博會上,蒂凡尼展出了數量眾多的海螺珠展品。
而當時蒂凡尼的首席買手昆斯博士,就是這一設計成品的背後推動者。
由蒂芙尼(Tiffany&Co.)訂製的八邊形深粉色海螺珠項墜及耳飾。
同時,海螺珠也深受名媛貴婦圈的偏愛。
我們之前寫過的「珠寶收藏大拿」向太陳嵐,就有收下過一整套的海螺珠耳飾+長項鏈組合。
這種偏少女系的配飾,在她身上居然也出現的挺驚喜合理。
何超蓮參加時尚晚宴,也用全套海螺珠首飾配Chanel高定現身。
從耳環、手鏈到戒指,全部配齊。
因為天然珍珠的屬性,讓它可以輕鬆流傳百年。
淺粉色的外觀也不會像其他白色系珍珠那樣放久了容易發黃,所以很適合收藏保存。
做成戒指和耳環款式,是最常見的選擇。有一些近乎透明的粉色,非常迷人。
約翰霍普海螺珠收藏中的一顆 現藏於倫敦V&A博物館。
朱珠之前自拍分享過一枚海螺珠戒指,表示自己很喜歡這種大而華麗的古董款珠寶設計。
許多海螺珠飾品,也會特別設計成可自行拆卸組合的樣式,大大提高了百搭實用性。
它也很適合被設計成胸針的形狀,配套出席一些正裝場合。
丹麥公主伊莎貝拉前段時間,就有佩戴一枚水滴形海螺珠胸針出席皇家活動。
和全套白色西服套裝搭配,看起來十分素雅有氣質。
伊莎貝拉戴的海螺珠胸針是奶奶瑪格麗特二世送給她的洗禮禮物。也是當年亞歷山德琳王后送給瑪格麗特二世的洗禮禮物。
好啦,今天關於海螺珠的小分享,就聊到這裡了。
大家還有哪些感興趣的寶石想了解的,歡迎隨時提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