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寶石的切割方式叫做:糖包山切割。看起來很甜,實際上這個方式切割好的彩色寶石就像糖一樣,十分的獨特。雖然是一種素麵的切割,但是卻很有講究,首先需要將寶石切割成椎體,從側面上看,呈現三角形,而從正面看上去,則更加接近圓形或者正方形,所以很有趣。
這種寶石的切割方法源自於國外,這種切割寶石像極了巴西里約熱內盧的著名旅遊景點,是一座很獨特的山,而這座山的形狀形似法式麵包,因此而得名叫做:糖麵包山。那麼如此相似的寶石切割就被寶石從業者稱為:糖包山切割。
這種寶石切割沒有華麗的刻面,只帶有微微的刻麵塑形線條,僅保留了蛋面的圓潤。但是寶石的顏色卻更為濃郁飽滿,這樣的設計有助於突出寶石本身的美感,如果從寶石的錐形頂部向下欣賞會發現寶石的深度是很夢幻的。
不過這樣的切割方式對寶石原材料也是很講究的,材料要夠大夠厚,寶石的顏色也要清新自然。如果太小不夠切割所用,太暗的材料切出來影響美觀度。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有太多的瑕疵,素麵的寶石沒有避開的可能。
所以總結起來就是寶石要:大克拉、顏色濃艷、瑕疵少等,滿足這三點切割出來的糖包山寶石才會特別出彩。也因為對原材料的特殊要求,切割出來的寶石自帶大牌感,也成為很多國際大牌首飾的最佳選擇,通過精心的設計鑲嵌後,能夠完美的展示出寶石獨特的美感。
常見的糖包山寶石的切割石材有祖母綠、藍寶石、紅寶石、碧璽等貴重寶石,還有一些紫晶,托帕石,橄欖石等一般寶石,甚至有一些滿綠翡翠也採用這樣的切割方式。
如上圖這件糖寶山切割的寶石就是翡翠,因為材料的原因才進行如此的切割,這樣的裸石造型也是翡翠首飾中獨特的存在。
上圖是糖包山切割的紫羅蘭翡翠,鑲嵌後作為戒指佩戴在手很是大氣。因為翡翠的材料是各自形狀的,所以在切割上為了保住材料不浪費,那麼會挑最適合的切割方式。所以在翡翠上也有各種造型的款式,要創新才有可能。
在西方,糖包山切割的寶石歷史悠久,如今在很多大牌的古董珠寶上就能欣賞到。上圖是來自於卡地亞的藍寶石手鏈,主石就是一顆重達47.07ct的糖包山切割緬甸藍寶石,也是一件古董首飾,距今已有100年歷史。
側面看更能體現主石的特點,以前的寶石才叫豪氣,現在很難再見如此高品質且碩大的寶石了。這條手鏈在拍賣會上以6100000瑞士法郎拍出,也刷新了寶石的拍賣紀錄,成為拍賣史上最高價成交的寶石手鏈之一。
這種切割的寶石自帶時尚感,即使時間已過百年,但是它獨特的琢形方式就是時尚的輪迴,也可以說從未退出過時尚舞台。這樣的切割讓寶石的天然色調更為飽滿集中,適合大牌的寶石,所以自然深得大牌的深愛。
本文來自珠寶鑒定師媛媛的原創,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