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那些新銳服裝設計師
近年來快時尚品牌的日漸衰弱,設計師品牌的暗自崛起都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一個全新的審美時代來襲了。
拒絕隨大流、拒絕統一化,越來越多的千禧一代更加註重個性化的設計。層出不窮中國的設計師品牌開始在人群中大放光彩。
今天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些中國新銳設計師們,歡迎補充~
NO.1
CHENPENG 陳鵬
陳鵬研究生畢業於倫敦藝術大學lcf的男裝專業,並在同年保送了皇家藝術學院的男女裝設計專業,並在英國倫敦建立了同名品牌chenpeng。
他的設計堅持着One-sized fashion的平均時尚主義,為少數特殊體型人群發聲,其設計美學中沒有美與丑的分界線,而是突出個人特點。在他的畢業首秀上,這樣的設計理念便獲得眾多關注。
2016年倫敦時裝學院的畢業設計上秋冬系列<NORMAL IN NORMAL>,羽絨服的設計靈感來自於對比胖瘦兩種類型人群的身形,chenpeng希望無論是以胖還是瘦為主流的審美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認識到自己的特別。
在羽絨服上做文章的設計師是少之又少的,似乎我們總認為了時尚與保暖二者不可兼得。實用性也一直是先鋒設計師、學院派設計師與市場需求的一個平衡點。
而chenpeng着重於設計羽絨服,在堅持自己的設計理念的同時,很好的平衡了冬季對於保暖的市場需求。
chenpeng 2017SS靈感來源於救生衣,用可漂浮的泡沫粒子代替鵝絨材料,防水面料結合高發泡填充物,來表現身體與外界之間的第二層肌膚。
2020年的秋冬系列《「形」而上》,設計師試圖通過纏繞,複製,變形,扭曲去表達情緒的變化。用抽象化的方式傳達病態的沮喪和排解這種沮喪的幽默感。
呼籲每個人都能時刻張開雙臂,去擁抱身邊的親人、朋友、愛人,用愛去治癒孤獨症,以擁抱與全世界和解。
總有人對於倫敦時裝學院有着刻板印象的存在,比如「太商業了」、「頭頂上有聖馬丁」諸如此類的話語。
但其實你去仔細的研究lcf的網站,你會發現它對於時尚領域會有非常專業的細化,許多時尚的課程幾乎都是獨一無二的。
「太商業了」這樣的評論,怎麼不能說是一種褒義呢?獲得市場的認可可以說是每一個設計師需要的。
從太多的lcf畢業的設計師身上,我能看到更多就是對於設計和市場平衡的把握。
NO.2
JACQUES-WEI
這是一個非常新銳的中國設計師品牌,設計師JACQUES WEI畢業於巴黎ATELIER CHARDON SAVARD服裝設計專業。
畢業後師從Marta Manitovani高定刺繡工坊,這也是他在巴黎學習藝術設計時獲得的得天獨厚的優勢,高級定製的實習經歷給他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2019年創立同名設計師品牌JACQUES WEI。他的設計風格喜歡運用柔軟親膚的面料、大而流暢的線條,在顏色的選擇上多用那些飽和度較低沉穩、內斂、溫柔的色系。
印花的設計一直都是JACQUES WEI的設計亮點。
在2021年的春夏系列中,可以看到浪漫和實用是可以兼得的。奢華的面料加上大面積的印花,巧妙的顏色使成熟的女性魅力中帶有無盡的浪漫。
Jacques Wei的2021秋冬系列描繪了秩序的矛盾,以及20世紀70年代狂野、自由的愛情,奢華的雞尾酒會和對地下俱樂部文化的沉迷。
展示了那個年代資產階級女孩的特性。半個世紀前的音樂、藝術和傢具元素被放在一起,產生了不匹配的碰撞。
NO.3
李浩冉/瞿思穎
李浩冉(Haoran Li)與瞿思穎(Siying Qu)畢業於帕森斯藝術學院,之後在紐約成立了品牌PRIVATE POLICY。
兩位年輕有為的設計師曾在Alexander Wang, Calvin Klein, Jason Wu、3.1Phillip lim多個知名的時尚品牌積累行業經驗。
在校期間兩人因為論文合作項目而結識,這其實也是大部分的海外藝術院校都會為學生提供跨專業合作的機會。
兩位設計師想要探討青年文化在紐約這座世界性的國際大都市裡的體現。
他們認為,他們的設計不僅僅是美學上的體現,而是需要反應當下的實質社會問題。
從社會階級歧視和環保問題,到對東南亞漁業的奴工現象的批判,從全球化的掙扎的探討,到討論扭曲的美國夢。用設計的手段做到為此發聲。
在2020年的秋冬系列裏,兩位設計師就想要談論美國的毒品問題,那些灰色地帶的大型製藥公司。
該系列被命名為『Get Well Soon』意為快點好起來,這是暗指製藥行業存在的問題及其黑幕交易的事實。
醫護行業常使用的橡膠手套、類似於護士制服的領口剪裁、注射器的裝飾、分子結構的印花.......這些元素無一不是取材於製藥行業。
他們堅持着通過社會政治信息作為創作靈感的來源,用幽默詼諧的手段來暗諷該社會現象。
而在2021年秋冬系列「We Remember You」里,兩位設計師向那些曾經從珠江三角洲到加利福利亞的淘金熱移民群們致敬。
兩位設計師與美國華人博物館合作尋找這些工人的歷史照片,其中許多人在美國的大陸鐵路上工作。
他們的設計肯定了這些工人的成就,同時也與當前針對亞裔美國人的歧視犯罪的增加相呼應。
兩位設計師被歷史照片中工人們所穿的美國和中國傳統設計的融合所震撼。
PRIVATE POLICY打破了時尚無形中規定的美學界限,引導人們關注更多的時事並對這些問題進行反思,專為那些關心世界的人而設計,在時尚與世界之間搭建了橋樑,讓時尚成為了一種宣傳手段。
對於正在準備作品集的同學來說,能引發最多設計靈感的莫過於「culture shock」了。
東西方的文化交融與衝擊,給了我們更多的思考和角度,將想法轉換到自己的設計當中,也是院校老師所想要看到的。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四個中國設計師皆遵循着自己的追求而設計,也相信越來越多的中國設計師會在時尚的舞台上用他們的設計來改變世界~
轉載於微信公眾號【藝術作品集情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