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錫悅被罷免:一個沒那麼有懸念的結局
分類:動漫
瀏覽數:4030
作者 / 博士j
經歷了111天漫長且起伏的博弈與煎熬,韓國總統尹錫悅終於迎來最終審判。首爾時間4月4日上午11時22分,韓國憲法法院對總統尹錫悅彈劾案進行宣判:現任8名法官一致裁定,尹錫悅於去年12月導演的「戒嚴」風波,嚴重違反了憲法和法律,總統職務即刻被罷免。至此,尹錫悅成為繼朴槿惠之後第二位被彈劾罷免、未完成五年任期的在任總統。諷刺的是,當年把朴槿惠拉下台並送進監獄的,正是尹錫悅。如今兩人雙雙上榜,不知再相見,會作何感想。去年12月3日,尹錫悅匪夷所思地發出「緊急戒嚴」,表示此舉是為了剷除「從北勢力」,維護「自由憲政秩序」。然而,戒嚴僅僅維持六個小時,便被韓國國會投票解除。於是,尹錫悅創下了「自己政變自己且政變失敗」的荒誕先河,從此被刻在了歷史的抽象柱上。「戒嚴」失敗後,韓國國會在去年12月14日通過總統彈劾動議案,尹錫悅不僅被暫停職權,還面臨被拘捕的局面。隨後,尹錫悅做出了幾番掙扎和抵抗,企圖避免被捕,劇情一度看上去好像誰都拿尹錫悅沒辦法的樣子。不過,尹錫悅還是沒有逃掉,今年1月15日,他被韓國公調處逮捕,開啟「鐵窗」生活且再次創下先河,成為韓國憲政史上第一個被捕的在任總統。2月25日,韓國憲法法院針對尹錫悅彈劾案進行了辯論。通常而言,憲法法院會在辯論結束後的兩周左右時間內進行審議,然後作出宣判。比如,前總統盧武鉉彈劾案審議了14天,前總統朴槿惠彈劾案審議了11天,而此次尹錫悅案的審議卻耗時38天之久,又刷新了韓國憲政史的一項紀錄。就在憲法法院審議期間,戲劇性場面又出現了。3月7日,首爾中央地方法院釋放了被拘押51天的尹錫悅,這讓外界再度認為「劇情可能反轉」,尹錫悅似乎有機會「涉險過關」。但實際上呢,尹錫悅並沒有恢復「自由身」,而是被限制在漢南洞總統官邸內活動,說白了,就是換個寬鬆、體面的地方等待彈劾結果罷了。當然,尹錫悅的結局,也成了媒體界、分析界熱議的焦點。各方圍繞執政黨的守盤策略、在野黨李在明的案件污點、韓國社會的對立意見等,不停添油加醋、製造話題,讓關於尹錫悅結局的輿論始終看上去「懸而未決」,似乎不到最後一刻,尹錫悅都有機會逆風翻盤。如今,靴子正式落地,喧囂爭論歸於平靜。但其實只要熟悉個中細節,甚至深挖一下韓國政治的固有弊端,便可清楚知悉,尹錫悅不得善終,實際早成定數。近幾年,韓國朝野亂斗如火如荼。去年4月,在野的共同民主黨贏得第22屆國會選舉,在國會中佔據多數席位,完全卡住了尹錫悅的脖子。面對「朝小野大」的劣勢局面,尹錫悅在國會幾乎無法通過任何一項關鍵法案,也沒有一個人事任命能得到許可,甚至連下一年的財政預算都無法決定。共同民主黨不僅財、權、人上把尹錫悅卡到吐血,還死死地揪住第一夫人金建希「收禮」、執政黨韓東勛「短訊風波」、總統親信明泰均「干政」等醜聞,持續對尹錫悅「貼臉開大」,就是要置執政黨於死地。正是在朝野攻訐螺旋升級的情況下,四面楚歌的尹錫悅最終才出了下策搞「戒嚴」,試圖用最極端的方式來扭轉頹勢。只不過,「衝動」並不代表「明智」,尹錫悅沒有那金剛鑽,就只能砸了瓷器活,不僅沒有「團滅」進步勢力大佬,反而犯了憲政的「大忌」。按憲法法院的意思,就是尹錫悅身為總統,為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竟不惜動用軍隊抓捕政治對手,這種干涉國會正常運轉的做法不能被姑息。因此,尹錫悅等於將「軟肋」「死穴」親自遞給了在野黨,那還指望在野黨能下手仁慈?開玩笑,不搞死你不算完!同樣,眼見尹錫悅捅了史詩級的大簍子,其所在的執政黨國民力量黨方面,事後立馬開始同尹錫悅劃界限,後續也不斷跟他做「切割」,黨首權寧世一再強調「無論憲法法院做出何種判決,都只有接受」。何況,尹錫悅本是「政治素人」,在執政黨內根基就不穩,出事之後更是牆倒眾人推,黨內最希望的就是及時止損,讓「尹錫悅個人去背鍋」,千萬別把整個黨都拉下水。另外,韓國媒體對尹錫悅的評議也多為負面,傾向進步派的《韓民族日報》《京鄉新聞》等一直旗幟鮮明地支持彈劾尹錫悅,而歷來傾向保守派的《朝鮮日報》《中央日報》《東亞日報》等媒體,陸續也選擇了中立態度,甚至後來站到了「彈劾」一方。朝野顯露出的這些諸多跡象表明,尹錫悅根本沒機會翻身。此前外界一直擔憂,憲法法院的8位法官可能出現5票贊成、3票反對的局面,從而讓尹錫悅官復原職。但只要看看過往就知道,韓國憲法法院在做重大判決時,通常對外會給出一致的意見。比如盧武鉉案,憲法法官們直接全票駁回;而朴槿惠案,則是全票通過。畢竟,憲法是一個國家的尊嚴,如果在憲法的重大問題上,都能出現判決不一致的現象,豈不等同於國家連基本尊嚴都不要了。所以,憲法法院儘可能拉長審議時間,把判決書的細節做足,也給朝野兩黨、社會各界的不同觀點充分碰撞、拉扯的空間,待激烈摩擦相對緩和後,再公布判決結果,且允許公眾旁聽並直播審判,這些都說明了「尹錫悅一定會被罷免」。為什麼?因為對於韓國民眾而言,尹錫悅的「戒嚴」,揭開了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傷疤」,多數民眾認為尹錫悅直接突破了韓國民主化以來的政治底線,甚至讓韓國淪為世界笑柄,極大影響了韓國政府的嚴肅性與國際威望。韓國背後的美國「大哥」,在「承認」尹錫悅上,一直沉默不語。尹錫悅曾對拜登政府俯首帖耳,甚至為了滿足民主黨推行的美日韓三邊同盟策略,不惜違背國民強烈的民族情緒,主動向日本低頭妥協。然而,以現如今川普睚眥必報的強勢性格,打擊民主黨勢力的極端做法,以及不喜歡擴大同盟的保守思路,尹錫悅在川普的眼中,恐怕連澤連斯基都比不上。更何況,川普近期不斷「炮轟」韓國,宣稱韓國對美徵收高關稅的做法是「忘恩負義」。所以,跟拜登穿一條褲子的尹錫悅,勢必是川普打壓亞洲的「棄子」典型。韓國總統制度形成以來,前期雖幾經變更,但無論是李承晚還是朴正熙,本質上都只是把總統制用於自己的獨裁。到了第五共和國時期,全斗煥仍舊依靠總統制,大權獨攬,韓國根本無法形成穩定的憲政秩序。直到1987年民主化運動後,韓國終於在內外共同壓力下,「像模像樣」地推出了執行至今的憲法,並正式確立了現行的總統制度。為什麼說「像模像樣」?因為軍政府總統把控韓國這麼多年,權力大到沒邊兒,儘管民主化風潮終於吹進韓國,但走到政治前台的民主勢力最初的願望,只是一定程度上限制住總統的絕對權力,儘可能清除專制的土壤。當然了,軍政府顯然並不想被完全限制死。所以,在民主勢力與軍政府互有妥協的大背景下,誕生了如今的這部憲法以及這套總統制度,而既然是妥協的產物,那麼,其中必然存在掰扯不清的bug。韓國現行總統制度的缺陷在於:一是總統權力仍然很大。雖然韓國國會掌握立法權,但並不掌握全部立法權,以總統為首的政府也可提出法律案,這就不可避免會對國會的地位和權威產生消極影響。所以,韓國很容易出現,國會通過議案,被總統否決,比如尹錫悅是行使否決權最多的總統,尤其是多次否了「金建希特檢法」,無愧於護妻狂魔之稱號;另一方面,總統提出施政想法,國會能給否決掉,比如尹錫悅在當前的國會下,基本啥也幹不了。此外,國會雖能彈劾總統,但條件卻很苛刻,贊成必須超過三分之二,在保守與進步力量相對平衡的條件下,國會彈劾總統基本無法達成,這種約束效果就很然並卵。二是韓國總統任期是5年,且不允許連任,這種設計初衷是阻止軍政府抓權不放,但最終卻成了民主政府政策延續的「攔路虎」,也為韓國患上「政治清算病」埋下禍根。說白了,無論總統干好乾壞,都只有5年,因此總統沒有連選連任的壓力,惡果就是,總統只要上了台,在有限的權力時期內,肯定更多考慮個人眼前利益,而不考慮國家長遠利益,選官員也必定任人唯親,或者給予支持其上任的財團更多便利,導致腐敗橫行。更可怕的是,只要反對黨贏了下屆選舉,肯定會直接推翻上屆的政策,然後狠刨上屆總統的墳頭,把上屆總統抓起來,形成所謂「青瓦台的詛咒」。三是總統與國會任期不同步,「朝小野大」局面很容易出現。韓國國會議員任期為4年,總統任期為5年,因此,國會與總統任期時間線各種對不上,這就加劇國會與總統之間的摩擦。以上三點制度上的結構性缺陷,完全落到了尹錫悅的身上。朝野兩黨互相瘋狂挖對方的污點,在野黨控制了國會,處處給執政黨下絆子,但又彈劾不掉尹錫悅,尹錫悅則不停否決國會,讓整個政府都無法正常運行。因此,尹錫悅被幹掉,是個必然的結局,即便沒有搞出此次「戒嚴」風波,尹錫悅也不會平穩着陸,更何況他還搞出了「戒嚴」?!總而言之,違反韓國憲政、重擊國民痛點、深陷朝野亂斗、觸碰川普逆鱗,加上韓國政治無解的弊端,無論從哪一點出發,尹錫悅此次都不可能「渡劫」。春來不似春,是對韓國政治最貼切的形容。在這種尷尬的形勢之下,尹錫悅絕對不是最後一個「被詛咒者」,而荒唐的「戒嚴」鬧劇以及悲慘的總統下場,未來可能還將反覆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