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在東軟醫療北京總部基地空曠的地下車庫裡,黃岩的腳步聲格外清晰——這位剛剛入職的血管造影事業部掌舵者,正走在東軟醫療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dsa)自主研發的起點。
彼時,國內dsa市場近乎完全由歐美品牌壟斷,在相關的介入輔助設備、耗材等領域也多是如此。
冰冷的現實與零下的溫度,澆不滅黃岩胸中激蕩的熱血:"就從這裡開始,定要鑄就中國自己的高端dsa!"
歷史性時刻在2019年降臨。
東軟醫療首款懸吊系列dsa neuangio30c「漢武」橫空出世,填補中國國產高端dsa空白。隨後,東軟醫療的dsa研發以及商業化夜以繼日地向前飛奔。截至2024年底,國產dsa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突破至12%-13%,而東軟醫療在國產dsa中的佔比超60%,居國產第一。
2025年,中國醫療影像市場正在進入新一輪的壓力賽。
新周期里,所有品牌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突圍。東軟醫療亦是如此。
3月中旬,在dsa研發立項的第十年,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院士牽頭,東軟醫療聯合國產醫療器械領軍企業共同打造的「國產自主品牌心導管室綜合解決方案」正式發佈。
4月8日,第91屆cmef開幕當天,東軟醫療重磅發佈了512層超高端寬體滑軌ct、全球首創無軌懸吊七軸dsa深度融合的「一站式多模態複合手術室解決方案」。
「前者雖為初代集成方案,但已充分證明:心導管室全鏈條可實現100%國產替代,這標誌着我國在醫療影像治療領域邁出戰略突圍的關鍵一步,從根本上破解了『卡脖子』技術受制於人的困境。這也意味着即便在極端情況下,全自主解決方案仍能保障中國患者的就醫需求,其戰略價值遠超單一設備替代。後者則將作為智慧醫療新標杆,重塑手術未來。」在接受「器械匯」專訪時,東軟醫療副總裁、血管造影產品事業部總經理黃岩說。
東軟醫療的「新解法」,正在掀起引領中國醫療裝備前沿發展的澎湃浪潮——這不僅關係到其未來的想像空間,在某種程度上,決定着未來整個中國醫療影像行業的競爭格局。
1
打破慣例,史無前例的「國產聯動」
「精準診斷是醫療過程的起點,有效治療才是健康價值的歸宿。」黃岩指出,實現健康中國的戰略願景,關鍵在於構建「診斷-治療-康復」的全鏈條醫療能力。若僅停留於疾病篩查層面,而無法提供精準治療工具,將背離醫療創新的本質目標。
因此,在不斷升級迭代dsa的基礎上,東軟醫療突破傳統單一設備替代思維,通過整合安吉特高壓注射器系統、開立醫療ivus系統、睿心醫療血流儲備分數系統(ffr)、深圳開鴻鴻蒙系統、埃普特醫療和友德邦醫療的介入耗材等自主品牌全產業鏈資源,構建高度集成化的智能平台,成功打造出首個國產全自主心導管室解決方案,構建了從影像診斷到治療決策的智能閉環。醫生可通過統一操作界面實時調取患者影像、生理參數等數據,實現多設備無縫聯動。
心導管室綜合解決方案突破了三個行業慣例:打破設備廠商間的技術壁壘,通過聯調機制,建立起功能學以及影像學的互聯互通;打破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聯動壁壘,將耗材企業(如埃普特、友德邦)納入聯調體系;構建了從設備、到系統、到整體解決方案的完整閉環。
黃岩表示:「該項目的戰略意義已超越醫療領域本身。通過建立完全自主可控的技術生態,既實現了醫療設備數據的安全閉環管理,更為國家公共衛生戰略提供了關鍵基礎設施支撐。這種『生態級替代』的創新實踐,正在重塑中國高端醫療裝備產業的發展格局。」
目前,該解決方案已在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二院瑞康心血管病醫院等醫院完成臨床落地。
實現產業鏈協同絕非易事。為什麼東軟醫療脫穎而出?深層邏輯或可從三個維度解碼:
其一,央企賦能構建產業生態優勢。2024年9月,通用技術集團成為東軟醫療第一大股東,這家中央直管骨幹企業的戰略入股,不僅為東軟醫療注入國有資本背書,更在心導管室整體解決方案的研發過程中,通過資源整合、政策協同和渠道賦能,深度激活了上下游企業的協作潛能。
其二,產業界上下游的持續創新,為中國治療設備領域實現聯動的創造了可能。不同於早期dsa產業鏈由外資壟斷,近年來,除了東軟醫療"漢武"系列高端dsa成功登陸國內外市場,安吉特、開立醫療等企業在紛紛在各自專業領域達成創新突破,為全面打破進口壟斷、重構全球醫療技術版圖奠定了堅實基礎。
其三,技術層面,針對跨品牌的兼容性、數據互通性難題,東軟醫療通過與合作企業研發團隊之間的聯動聯調,實現了對於硬件在控制學領域的互通以及對於軟件在影像學信息的互聯。比如,與安吉特高壓注射器的整合是雙方團隊通過聯動聯調實現設備物理層面的精準對接;與開立醫療超聲系統的整合過程,則是通過將超聲導管獲取的血管橫斷面影像與東軟醫療dsa造影投影圖像進行實時配准,實現"雙模影像融合",為醫生提供"腔內-腔外"多維視角。
"雖然現階段的心導管室解決方案仍是基於windows系統開發,但全面適配國產鴻蒙系統已列為戰略升級方向。」黃岩說,「這條路才剛剛開始,很難,但這條路一定要走。"據他透露,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心內科主任董鵬教授團隊已聯合華為、科大訊飛等國內頂尖科技企業啟動深度戰略合作,共同推進全自主心導管室解決方案的迭代升級。
2
重磅發佈,重塑手術未來
在「外聯」打造全自主心導管室解決方案之外,東軟醫療依託其在國產ct與dsa雙領域的行業領軍優勢,重磅發佈的「一站式多模態複合手術室解決方案」也是此次cmef上的一大看點。
該方案將東軟醫療的512層超高端寬體滑軌ct、全球首創無軌懸吊七軸dsa等影像設備與外科手術設備進行了深度融合,實現了影像檢查、微創介入與傳統外科手術的無縫對接,讓醫生在同一手術室內,就能完成從術前精準診斷、術中治療到術後評估的全流程操作,極大地提高了手術效率與準確性。
其中,無軌懸吊七軸dsa採用無軌道懸吊機架設計,避免層流罩分割,符合千級潔凈標準,降低術後感染風險,支持2.3米縱向、2.74米橫向靈活覆蓋,輕鬆實現神經介入大角度投照、心臟介入蜘蛛位造影;dsa還結合東軟醫療idm平台智能平衡圖像質量與輻射劑量,可自動匹配最優參數,守護醫患安全。
此外,超高端寬體滑軌ct能夠以亞毫米級分辨率、毫秒級掃描速度,為危急重症患者爭分奪秒搶佔生命黃金窗口;「零轉運」的創新模式讓患者無需移動就能接受多種檢查與治療,在胸痛、卒中、創傷等急需快速反應的醫療場景中,能為患者贏得寶貴的救治時機,真正做到與時間賽跑,拯救生命。
站在cmef發佈會現場,見證東軟醫療一系列整體解決方案的發佈,黃岩感慨萬千。2016年的場景仍歷歷在目——彼時,項目組甚至"一張設計圖紙、一行核心代碼都沒有"。從這樣的起點出發,東軟醫療一步一個腳印,攻克了重重技術壁壘行走至今。
十年磨劍終成鋒。
"十三五"至"十四五"期間,東軟醫療三度摘得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突破「低劑量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的研製」;攻克「dsa用低劑量高分辨率大面陣cmos平板探測器的研製」;承接「國產高端低劑量dsa/ct-dsa功能創新及介入診療應用研究」。
在此基礎上,東軟醫療成功研發出「漢武」、「漢・光武」、「漢・文景」等一系列高端dsa產品,填補了國產高端dsa市場的空白;成為中國首家、全球第二家同時擁有高端cmos探測器dsa和非晶硅探測器dsa的企業;形成微創介入診療解決方案,並建立培訓體系和中心向全國推廣。
這些里程碑,不僅標誌着國產高端醫療設備的突破,更重塑着中國介入醫學的發展格局。
3
圈層滲透,打響中國品牌認知戰
毋庸置疑的是,在被歐美品牌壟斷的dsa市場中,東軟醫療已然開闢出了一條屬於中國的路徑:
在中國dsa市場中,東軟醫療穩居第四位,與ge醫療、飛利浦、西門子醫療三大外資巨頭形成「3+1」競爭態勢。
在全球dsa市場上,東軟醫療實現「歐洲攻堅」與「全球拓荒」的雙線突破:2024年,東軟醫療成功在意大利、英國、德國、葡萄牙等國家實現銷售,在「一帶一路」沿線的南美、拉美地區以及中亞獨聯體國家獲得廣泛認可。2025年,東軟醫療計划進一步拓展非洲、東南亞、中東市場,持續擴大全球業務影響力。黃岩還透露:「今年第一季度,國際合同訂單漲幅遠超預期。」
談及能夠在dsa領域成功突圍的原因,黃岩回歸到品牌認知模式本身:「dsa這類高端治療設備是一個topdown(自上而下)的業務。與診斷設備可以bottomup(自下而上)即從基層市場起步、隨着體量增長逐步打開市場不同,治療設備依賴傳統的『師帶徒』模式。因此,頭部醫院、頂尖用戶的接受與認可非常重要。」
設備的高水準與高質量是獲得認可的關鍵。黃岩認為,「國產dsa雖然起步晚,但是起點高。東軟醫療2016年起步時,擁有先進的it技術、人工智能、信息化軟硬件等,因此能夠迅速走完進口品牌多年積累的技術路徑。」
在技術研發的「硬核」實力的基礎上,經過五年多的商業化深耕,如今,東軟醫療dsa用戶中超40%來自三甲醫院,其中多是復旦大學中國醫院top100榜單上的頂尖醫療機構;2024年,在歐洲十大心臟病中心中,東軟醫療dsa成功落地五家。這讓黃岩倍感自豪:「誰能想到,中國國產dsa能夠進入到這些層級的醫院!」
東軟醫療也高度重視不同層級醫院的差異化需求:通過與頂尖醫院及專家團隊的深度合作,滿足高層級醫院在教學、科研方面的需求,幫助攻克臨床難題;同時,針對基層醫院,推出經濟型設備及配套應用,以高性價比助力基層醫療機構提升診療能力。東軟醫療還與臨床學會、醫生集團合作,構建從三甲醫院到基層醫院的幫扶體系。通過頂尖專家的指導,基層醫生的診療能力不斷提升,真正實現了「大病不出縣」,為降低醫療成本、提高醫療效率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如此種種,最終塑造了國產dsa的超越新範式。
作為東軟醫療血管機業務的負責人,黃岩對國產品牌的未來發展有着清晰的認知。採訪中,他反覆強調:「國產品牌之間不應是激烈的競爭關係,而應是協同與合作。」
從1997年推出中國第一台全身ct開始,東軟醫療曾獨自扛起國產ct的大旗。2016年以後,隨着聯影、明峰、賽諾等國產品牌的崛起,國產ct得以在全球市場上更清晰地發出中國強音。「希望看到更多國產dsa品牌崛起。只有在競爭中互相協同、合作進步,中國國產醫療設備才能真正走向世界。」黃岩表示,「也希望中國醫生在不斷接受和使用國產設備的前提下,對中國國產設備給出更足的信心與支持。」
正如東軟醫療ceo武少傑在本屆cmef所言:「這不僅僅是簡單的『國產替代』,更將創建『中國標準』,構建起我們自己的全鏈條自主技術生態。期待與各界專家、夥伴彼此賦能,攜手推動中國醫療裝備邁向更強大的未來!」(來源:器械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