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安保搞最大規模升級,一種越來越明顯的傾向 | 京釀館

2024年04月10日13:12:34 動漫 5558

美日安保搞最大規模升級,一種越來越明顯的傾向 | 京釀館 - 天天要聞

▲資料圖:當地時間2023年5月18日,日本東京,日本g7峰會召開前夕,美國總統拜登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舉行會晤。圖/ic photo

「為對抗中國,美國和日本正計劃對其安全聯盟進行自簽署安保條約以來的最大規模升級。」《環球時報》援引外媒報道,知情人士透露,美國總統拜登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將在岸田4月訪美之際宣布重組駐日美軍司令部的計劃,以加強兩國間的作戰規劃和演習事宜。

報道稱,美日兩國希望加強安全關係,以應對他們聲稱所謂「來自中國的日益增長的威脅」,這要求他們的軍隊要有更無縫銜接的合作和規劃,尤其是在面對台海衝突這樣的潛在危機時。

自1951年美日簽署安保條約以來,已進行過不止一次所謂升級。嚴格來講,這次升級未必算得上是64年來最大一次。但就其要「對抗中國」的戰略思維來說,暴露出來的危險傾向值得高度警惕。

「最大規模升級」改什麼?

據報道,美日安保體制這次升級,已經明確的重點是要提升駐日美軍的指揮權限,並加強與日本自衛隊統合作戰司令部(將於今年底成立)的協調。

在美國眾多海外軍事基地中,日本的數量最多。駐日美軍有88個專用基地,此外還有數十個與日本自衛隊共用的基地,兵力54000人,司令部設在橫田基地。目前的駐日美軍司令由美軍第五航空隊司令里基·魯普中將擔任,他是一位三星將軍。

此前駐日美軍司令部主要負責美日聯合訓練、協調美日地位協定等,職能有點虛。對於駐紮在神川縣橫須賀的美國海軍第七艦隊、駐紮在沖繩的美國海軍陸戰隊,駐日美軍司令部無權指揮,指揮權在位於夏威夷的美軍印太司令部手裡。如果有緊急事態用得着美軍時,還得與相距6200公里、有19個小時時差的美軍印太司令部打交道。

當然,美軍指揮體制的調整是非常麻煩的事,特別是讓經常唾沫四濺、充滿軍事冒險主義念頭的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利諾讓出部分指揮權更不容易。所以拜登政府考慮的方案是,部分提升駐日美軍司令部的指揮權,賦予其與日本自衛隊統合司令部協調物資調度、情報共享的權限。

美軍在夏威夷以西行動80%的油料、50%以上的彈藥要靠駐日美軍基地供應。沖繩基地的通訊系統是美國海軍在全球的6個核潛艇作戰中心之一,嘉手納等基地的通訊系統早已併入了美國海軍和戰略空軍的指揮網絡,可以說,提升駐日美軍司令部的指揮權限,將進一步強化日本作為美軍前進基地的角色。

此外,拜登政府還在考慮建立一支由四星將軍指揮的美國軍事聯合特遣部隊,在日本階段性停留以增加威懾力,或在日本境內成立由高階將領帶隊的美日聯合小組,以補強駐日美軍司令部的協調功能。顯然後一種方案更容易實現。

打開潘多拉盒子的過程

嚴格來說,不算上此次美日安保體制升級,美日安保體制已經修改了多次了。

1951年美日安保條約簽訂時,除了明確駐日美軍的任務是防衛日本免受外來軍事攻擊外,還規定駐日美軍有權制止日本內部動亂。其利用和防範日本之心再明顯不過。

1960年美日安保條約作了一次大修改,刪除了駐日美軍有權制止日本內部動亂的條款,在第六條規定,為保障日本安全以及遠東地區的國際和平與安全,美國可以使用其在日本境內的陸海空軍設施和基地。這就是「遠東條款」。

「遠東條款」第一次正式明確了日本是美軍在遠東的先遣基地,為日本後來在美日安保體制中的角色改變作了鋪墊。

1978年冷戰高峰時,美日搞了一個防衛指南,美國明確承諾把日本納入核保護範圍。1997年美日又搞了一個共同防衛新指南,明確把「日本有事」的範圍擴大到了朝鮮半島。

在2015年,美日防衛合作又宣稱要突出美日同盟的「全球性質」,即日本自衛隊可在全球範圍內向美軍提供支援。這打破了二戰以來對日本軍力的束縛。日本政府就此聲稱,從此以後 「自衛隊可以出現在地球的任何一個角落」。

美日安保體制的變化過程,可以說是打開潘多拉盒子釋放魔鬼的過程。

美日安保搞最大規模升級,一種越來越明顯的傾向 | 京釀館 - 天天要聞

▲這是2010年5月19日拍攝的駐日美軍普天間基地。圖/新華社

將使自衛隊獲得進攻權限

我們可以發現,1960、1978、1997和2015年美日安保體制的修改,着重點是強化美軍在日本和「遠東地區」的存在和日本自衛隊的後勤支援能力。

而即將進行的這次修改則格外危險,因為美日安保指揮體制的升級和混同,事實上將第一次賦予日本自衛隊進攻的權力。這是對日本戰後和平憲法的徹底背棄。

更值得警惕的是,這一次美日安保體制的升級,是日本積極推動的。

自2022年底日本修訂三大安保文件,決定到2027年把國防開支增加一倍,採購可打擊1000公里外船隻或陸基目標的導彈,並公然把中國視作有史以來的「最大戰略挑戰」以來,日本就一直要求改變美日安保指揮體制,部分日本政客甚至公然提出「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1997年美日共同防衛新指南曾提出類似「朝鮮半島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說法,但在2015年的修改版中不再強調。所謂「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提法,表明日本部分政客的對華思維狂妄到了什麼地步。

我們還可以發現,日本之所以在近年不斷擴大軍事活動範圍,主要是靠了兩招:一是甘當戰略棋子,二是借大國博弈格局渾水摸魚。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對於日本的安保新戰略,地區國家固然應警惕,想讓日本成為在亞太地區軍事代理人的美國,是否也該想想未來可能引發的反噬?

撰稿 / 徐立凡(專欄作家)

編輯 / 遲道華

校對 / 劉軍

動漫分類資訊推薦

我來幫鐵路寫一份不打官腔的通報 - 天天要聞

我來幫鐵路寫一份不打官腔的通報

摘要:通報和回應,永遠不要以公眾的常情、常理、常識感為敵,這種高溫天氣環境下,悶罐場景中讓人衡量「是否到了破窗應急預案的緊急程度」,這是反常情常理的。這樣的通報,是卡在公眾嗓子中的一根刺。輿情是什麼?輿情就是卡在輿論嗓子中不吐不快的刺兒。 吐槽青年出品K1373次列車旅客砸窗事件,鐵路部門的兩次官方通報,...
最大風力12級,「丹娜絲」已加強為颱風級 !對海南島無直接影響​​​ - 天天要聞

最大風力12級,「丹娜絲」已加強為颱風級 !對海南島無直接影響​​​

據中央氣象台消息颱風「丹娜絲」趨向台灣海峽強度逐漸加強今年第4號颱風「丹娜絲」已於06日05時由強熱帶風暴級加強為颱風級,其中心位於北緯21.3度、東經118.1度,也就是在距離台灣高雄西偏南方向約270公里的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2級(33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75百帕。預計,「丹娜絲」將以每小時10-15公里的速度...
鴻蒙智行智界系列車標確認本月落地 - 天天要聞

鴻蒙智行智界系列車標確認本月落地

IT之家 7 月 6 日消息,智界系列產品總監 @智界海藍天 昨晚在鴻蒙智行 App 宣布,車主的車標建議本月落地,並表示這是「三件事之一」(目前三件事未具體公開,當前僅知曉車標為其中之一)。另外,根據網友 / 博主分享,智界系列產品總監 @智界海藍天 還補充說明:「車標就是要給老車主朋友們。」IT之家昨日報道,智界系列產...
蔣萬安聲援高虹安!新竹合體喊話:告訴賴清德「我們不同意」 - 天天要聞

蔣萬安聲援高虹安!新竹合體喊話:告訴賴清德「我們不同意」

台灣民眾黨「保安號幸福列車」第一站於5日從唯一雙罷的新竹市出發!新竹市長高虹安與國民黨民代鄭正鈐聯手邀請台北市長蔣萬安站台聲援,並出動車隊掃街,展現「藍白合」抗罷氣勢。蔣萬安表示,民進黨大罷免毫無正當性,呼籲每位民眾都一定要出來投票,告訴台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我們不同意」!為對決大罷免,高虹安5日起出...
宿命迴響!BLG再戰T1欲雪S14之恥,這次做好了萬全準備? - 天天要聞

宿命迴響!BLG再戰T1欲雪S14之恥,這次做好了萬全準備?

目前MSI已經戰至白熱化,LPL二號種子BLG一路過關斬將,僅僅只在對陣MKOI的比賽中丟掉了一小分,而目前在擋在BLG面前的是大魔王率領的T1,BLG只要戰勝T1就可以直通MSI四強,而一年以前,T1曾在S14橫掃BLG奪冠,兩隊的宿命再次迴響,讓我們一起來關注一下這場關鍵性的對決吧!有一說一,BLG在MSI上並不虛T1,最近三年的BO5中...
《波斯女人·制帽匠》:講述死亡就是在講述生活 - 天天要聞

《波斯女人·制帽匠》:講述死亡就是在講述生活

作者簡介托馬斯·伯恩哈德(Thomas Bernhard,1931—1989)奧地利著名小說家、劇作家,被公認為20世紀最偉大的德語作家之一,也是「二戰」之後德語文壇風格最獨特、影響力最大的作家之一,對他有很多稱謂:「阿爾卑斯山的貝克特」「敵視人類的作家」「以批判奧地利為職業的作家」「災難與死亡作家」「誇張藝術家」「故事破...
龍珠超,鳥山明最後分鏡公開,野獸悟飯VS自在極意孫悟空全彩圖發佈 - 天天要聞

龍珠超,鳥山明最後分鏡公開,野獸悟飯VS自在極意孫悟空全彩圖發佈

由於《龍珠超》漫畫長時間處於休刊狀態,因此第24卷單行本和官方全彩圖更新時間被大大延遲。而現在,自在極意孫悟空VS野獸悟飯這部分內容的全彩圖終於公布了,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彩漫多了哪些細節。 逐漸白熱化的父子對決得知孫悟飯達成了野獸形態,孫悟空迫不及待想要和孫悟飯比試一番。孫悟飯野獸狀態一出,孫悟空和貝吉塔...
【新刊速遞】《國家安全論壇》2025年第3期 - 天天要聞

【新刊速遞】《國家安全論壇》2025年第3期

期刊簡介《國家安全論壇》於2022年初創刊,是由國防大學主管、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主辦的學術期刊。重點刊發總體國家安全觀、國家安全思想與理論、國家安全戰略、國際安全、重點領域安全等方面的專業學術成果。 本期目錄內容摘要排版 | 李雨積 鄧楠本文源於《國家安全論壇》,本文為公益分享,服務於科研教學,不代表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