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腌泡菜遭韓網圍攻,粉墨打歌用中國元素卻不認?不講理了吧

真的沒想到,

因為泡菜,我們已經被「死纏爛打」將近三個月了。

上次是因為他們急了↓↓↓

妹想到,

新的一天,新的生氣,

他們又一次「莫名其妙」地急了↓↓↓

李子柒靠着田園牧歌式生活可是紅遍海內外,

因為作品質量高、影響力大被越南人1:1抄襲就「算了」

#缺課的同學《完全活成了另一個人?》

她一個四川綿陽人

竟然因為在視頻里隨便做了點泡菜↓

#眾所周知,四川泡菜是巴蜀美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所以,人家趁着過年前腌點兒泡菜怎麼了?

就被圍攻了???

#不用猜都知道,又是他們!韓國人!

好傢夥,

還搬出「泡菜冰箱」來證明「泡菜起源論」↓

最後用「賊喊捉賊」的方式在評論區刷屏,混淆視聽↓↓↓

只要看過的,

基本上都忍不住擺出三分譏笑三分涼薄四分不解

並且得出如下結論↓

怎麼,只要是泡菜就一定是韓國泡菜了么?

況且整個視頻也妹cue韓國泡菜啊……

可以說,與韓國、韓國泡菜都毫無相關,

韓國網友卻因此在評論區搞人身攻擊,實在是太過分了

#看到新聞的暴躁老哥在線不解

而且就算是論泡菜的起源,

很顯然我們也沒在怕的↓

不過,這也不是他們頭一回莫名其妙地群情激憤了……

李子柒做個柿餅,

他們也要宣稱「柿餅是韓國的」↓

……

任你韓國人再怎麼煞有介事地「科普」,

介紹什麼「高麗」「朝鮮」「新羅」

稍微一查就知道,

你們吃柿餅那時候已經是清朝了↓

#反而再次幫大家複習了「韓國歷史上是我國的藩屬國」

而咱們國家,

有記載以來最早的柿餅是什麼時候的呢?

說實話,

估計很多人對於韓國人爭做「宇宙起源」的行徑

已經不那麼驚奇了

#甚至只想看他們的笑話並且投稿給@迷惑行為大賞

巴特!

任由他們這麼偷換概念下去,

不了解情況的歐美人(甚至亞洲人也會被洗腦)真的可能因此

「不懂就問,這不是韓國泡菜嗎?」

「原來中國也有柿餅啊,這不是韓國的傳統食物么」

「為什麼要在東洋風的舞台視頻下面cue中國呢」

……

#提到東洋風就來氣!

其實,從「漢服挑戰」、「韓服挑戰」

到「死丫頭」於正和韓國人對線,

#這邊建議複習下《又在賊喊捉賊?有完沒完》

還有韓國古裝劇的「漢化」風潮,

「東洋風」的關注度一直就沒降過。

插播一條科普,相信很多i橘子估計和橘一樣,

一開始聽到這個詞,只能想到下面的定義↓

但是在韓國人眼中,

「東洋」其實指的就是中日韓東亞三國,

更類似於漢語中「東方」的概念。

「東洋風」能引起軒然大波,

除了因為上面提到過的「漢服」事件

以及這看起來更像國漫的韓漫↓

還拜(層出不窮的)東洋風愛豆舞台所賜。

從最早打出「東洋風」招牌的VIXX

#16年參加國內綜藝《蓋世音雄》時中國製造團隊給他們設計的舞台造型

#17年小小「出圈」的舞台《桃源境》,同樣的改良漢服、扇子、中國風潑墨布景搖身一變成了「東洋風」

到最近引起爭議的KBS舞台↓

關於挪用中國文化的口水戰就沒停過。

你瞅瞅,

這運用了祥雲、竹子、松柏等等大量中國元素↓

還不夠!

大膽地使用了「簡化版」團壽紋↓

#團壽紋大家必然都見過↓

成員服裝上不僅有漢字,

還有每個中國人都熟知的中國結

按理說,

用了中國元素和概念就大大方方地承認,

可服裝品牌方一直含含糊糊且固執地用「東洋風」指代↓

這一風波沒等到解釋,

最近回歸的(G)I-DLE也走起了所謂的「東洋風」路線,

光是這個珠簾面紗,

韓國網友都一面嘴硬,一面心虛

更別提這濃郁春節氣息的窗欞↓

以及「千手觀音」↓

承認吧

「是叫做東洋風,有和風有中國風就是沒有韓國風」↓

網友們一氣之下「順藤摸瓜」「摸」到了不少團體。

看這明晃晃的「李小龍」↓

大寫加粗的中文書法作品↓

傳統到不能再傳統的「中國龍」↓

甚至有舞台背景讓人一度懷疑

他們正在張家界打歌↓

#看這幾座假山↓

就這,

都能硬生生說成「東洋風」↓

再曆數「東洋風」熱度下,

被採用卻得不到正面認可的中國元素,

那可就太多了↓

#團壽紋,你真的出鏡率很高

還有在樂器、曲風上打「擦邊球」的↓

明明作曲家本人承認使用了中國樂器,

卻只在節目中宣傳「韓國國樂」↓

?「中國」這兩個字真的很難打嗎?

懂了,

韓國元素=韓風,

日本元素=和風,

中國元素=東洋風?是這個意思吧

#在生氣了在生氣了

中韓兩國有些重合的文化元素很正常,

(畢竟有歷史地理因素)

只是一個勁兒地模糊中國的形象,

把概念擴大成「東洋」,甚至進一步挪用或者偷換,

再加上K-pop的影響力,

怕是以後再說到這些元素起源是中國,

也會「百口莫辯」……

我們不排斥文化輸出,

更不避諱文化交流,

只是這種不合理的盜用和文化「侵略」,

真的不可。

最後一句,

如果還這麼用「東洋風」概念的話,

建議「K-pop」一律稱作「Asian-pop」。

(部分素材來自於@觀察者網、@南韓聰明事、@瓦特梅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問題請及時與橘子君聯繫)

(版權歸橘子娛樂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