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刑偵劇曾出過不少經典,有《刑事偵緝檔案》《鑒證實錄》《法證先鋒》等。
林保怡、陳法蓉兩位老前輩,攜手新晉視帝張振朗、傅嘉莉、高鈞賢等演員,帶來了《刑偵12》。
該劇以大尺度案件和多重人格吸引眼球,尤其是「新七宗罪」的設定不可謂不炸裂。
筆者一口氣連追4集,觀感卻一言難盡,港劇剩下的難道只有「往日殘渣」?
01、 故事:大尺度、更大尺度
衣不蔽體,如行屍走肉的年輕女人出現在香港街頭。
路人指指點點,不少人拿出手機記錄這獵奇的畫面。
她害怕強光,又極其虛弱,終於在漫無目的的行走後昏倒在地。
「他人即地獄」,這個女人究竟經歷了什麼?
故事還得從頭說起。
中年女性每天都到警局求助,找失蹤的女兒,被警察以辦案流程為由敷衍。
只有西區督察邢凱(張振朗 飾)願意幫助她,經調查後,他懷疑女孩失蹤跟希業集團有關。
希業集團經營多種產業,還設立慈善機構,是警隊的贊助人。
因此他要調查「金主」,在警隊內部阻力重重。
這位母親在張貼尋女傳單時遭遇車禍,就死在邢凱眼前,堅定了他追查到底的決心。
與此同時,總局警司丁洛風(林保怡 飾)正在調查一起跨國人口販賣案,嫌疑犯鎖定在希業集團的第三代公子傅一鳴。
就在兩邊的調查陷入僵局,開頭衣不蔽體的女孩出現。
她叫曾嘉儀,正是被母親苦苦尋找的女兒。
女孩成了破案的關鍵。
丁洛風通過跟蹤傅一鳴以及監控,找到了疑似囚禁女孩的村屋。
邢凱則憑着曾嘉儀鞋底的泥,開啟他的「外掛」,即他的第二人格,通過推理也鎖定了一處村屋。
傅一鳴是私生子,從小被爺爺家暴的他嚴重缺愛,販賣人口外,他將10幾個年輕人(有男有女)像豬一樣圈養。
這些人就像中了魔法一樣,失去了人性、人格,成了他的「寵物」,劇中的解釋是她們得了斯德哥爾摩綜合征。
她們每天除了發獃,就是等着主人的「寵幸」和餵食。
曾嘉儀,不久前被其中1個男的偷偷放走。
至於他為什麼放?筆者雖大受震撼,但是真沒看懂。(他都能叫曾嘉儀走,為什麼自己不走)
丁洛風和邢凱一起到達囚禁地點,並成功將這些人營救。
邢凱發現,有一個人可能已遭遇不幸。
警方批捕傅一鳴,但是明知囚禁者是他,卻沒有證據,被他圈養的「寵物」們更是無人肯指正他。
根據現場的種種痕迹推斷,邢凱認定傅一鳴在不久前殺了人,找到被殺人的屍體,便能給他定罪。
於是,他帶着同事,在囚禁地附近,挖了幾個小時未果就放棄了。
他不顧醫生反對,強行對神志不清的曾嘉怡進行問詢。
女孩說出真相,是傅一鳴這個禽獸乾的。
邢凱沒有錄音,他希望女孩跟負責本案的警察再說一遍。
就在他離開醫院時,女孩在他背後跳樓了。
女孩在死前留下遺書否認之前說過的話,還特彆強調「是邢凱逼死了她」。
這?!
更抽象的是,邢凱的上司居然沒有深究,只是覺得他壓力大,讓他放假休息幾天。
同事對他的安慰更是逆天,說女孩的媽媽一定會感謝他。
邢凱本人更是一副老子辦案怎麼可能有錯,這還用你說的嘴臉。
因為沒有證據,警方只能扣留傅一鳴48個小時。
就在時間截止前,在心理學家楊芷菲(傅嘉莉 飾)的幫助下,警察在傅一鳴別墅的草地上挖到一具屍體。
埋屍地是傅一鳴每天起床都能看到的地方,心理學家的理論是:通常一個自戀的變態,希望每時每刻都能欣賞他的「戰利品」。
不出意外,還是出意外了。
警方的DNA校對需要時間,不得不在48小時期滿後,放了傅一鳴。
就在傅一鳴前腳離開警局準備跑路,警察又突然就有了足夠將他定罪的證據。
不過,警察卻不能將傅一鳴繩之以法,因為他被神秘的黑衣人執行「正義」。
他被塞到一個滿是冰塊的柜子里,傷口流血不止而死。
不久後,一位女房產經紀被綁着直播向市民道歉。
她身中數十刀,死在酒店房間內。
人口販賣和少女失蹤不過是引子,傅一鳴和女經紀的死亡才是這場大戲的主菜。
殺手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組織,他們以犯下「新七宗罪」的人為獵殺對象。
「新七宗罪」包括欺凌、販毒、壟斷、污染、虐兒、虐畜、不義。
接下來,是吐槽時間。
02、大尺度下,是虛無的空殼
傅一鳴「圈養」10幾個年輕人當「寵物」的畫面,絕對是短視頻和二創的優質素材。
他是真把人當「社畜」了,編劇是真敢寫。
然而在這些大尺度畫面之下,則是不合理的人物和漏洞百出的劇情。
曾嘉儀跟傅一鳴產生「共生關係」,是所有「寵物」中最親近主人的,那麼她為何要逃走?
另外,傅一鳴的囚禁室也太好逃了吧,一個通風口就可以,那麼筆者不禁好奇:他是怎麼囚禁這些人這麼久的?
女孩跳樓前的想法左右橫跳,她又要指證,又要包庇,實在令人無語。
說她是精神混亂吧,遺書中對邢凱的控訴又是那麼邏輯清晰。
更不要提她和母親的關係,那是一丁點也沒有鋪墊。
最令人無法接受的,是邢凱違反醫院和警隊的規定,跟曾嘉儀接觸,並直接導致了女孩的死亡。
事後,他沒有任何歉意。
這樣的男主角,實在令人厭惡。
他作為警察的專業素質也時高時低,既能通過泥土推斷出囚禁地點,又像是個無頭蒼蠅一樣拿着鐵鍬漫無目的的找屍體。
林保怡在宣傳海報上是C位,實際上是男二,且這個角色的存在對劇情的推進,在前期幾乎沒有作用。
丁洛風的人物塑造不多,可用的都是狠料。
他去單親媽媽家裡做客,和母女二人如一家人一樣親近。
小女孩問他平常喜歡什麼,他回答「喜歡彈鋼琴、聽黑膠唱片」。
畫面一轉,他戴着監聽耳機在偷聽母女說悄悄話。
雖然他關心那對母女,但監聽其對話,還是挺令人毛骨悚然的。
總結
在港劇《陀槍師姐》里,觀眾很容易和陳三元共情。
會跟着她一起為戀愛和工作煩惱,查案的同時更多的是走近她充滿煙火味的生活。
如今的港劇,無論從人物服飾、妝造和置景來看都更加精緻,人物塑造卻越來越空洞。
如果人物沒有靈魂,再獵奇的案件也會淪為虛無的空殼。
當港劇只追求「盡皆過火」的形式,便只剩下大尺度的劇情和抽象的人物,故事則完全沒了往日一絲一毫的神韻。(撰文:木未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