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你丨為實現願望三年沒剪髮 這個男醫學生隱藏的秘密太暖心

 
 

萬澤洋是來自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的學生。初見萬澤洋,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留着一頭長髮。 他留長發不是追求個性時尚,也不是為了獨特審美。他說,特意留着這頭長發,是為了實現自己的一個願望。什麼願望呢?這還要從他捐獻造血幹細胞的事情說起。

01

留長發的學醫青年

曾捐獻造血幹細胞

 
 

在位於湖北武漢的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門診大廳的報告打印區常能見到一位身着志願者背心的年輕人,為患者提供導診服務,他就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基礎醫學2101班的學生萬澤洋。

萬澤洋所在的醫學院與醫院僅「一門之隔」,他和同學們經常輪流去醫院做志願者,這也成了他們的實踐課堂。

2022年,大二時的萬澤洋加入了學校的青年志願者協會,參與並組織了一場與捐獻造血幹細胞相關的公益活動,他第一次深入了解到造血幹細胞捐獻的流程和意義。一年後,他便毅然申請加入了中華骨髓庫。

2025年1月,正在備考期末考試的萬澤洋接到了武漢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打來的電話,得知自己與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他立刻毫不猶豫地表示同意捐獻。

萬澤洋:我覺得概率非常小,對於非親緣的人類白細胞抗原配型成功的概率可能只有十萬分之一左右。

在萬澤洋看來,與人配型成功,能夠捐獻造血幹細胞救人,這是莫大的幸運。他第一時間把準備捐獻的事情告訴了父母,剛開始,父母表達了對兒子的擔憂。

萬澤洋:父母也查詢了一下相關信息,問了一些醫院的工作人員,了解到安全性還是非常高的,他們最終還是選擇尊重我的個人想法。

父母同意之後,萬澤洋很快進行了高分辨配型血樣採集、體檢等程序。2025年3月,他把一張請假條交給了輔導員。

3月18日,是讓萬澤洋難忘的日子。在武漢市中心醫院造血幹細胞採集室,血液分離機正在持續工作——萬澤洋的血液被分離出造血幹細胞之後,再緩緩回輸到他的血管中。經過3個多小時的採集,他成功捐獻244毫升造血幹細胞懸浮液,成了湖北省第709例、中華骨髓庫第19641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萬澤洋:可能大家都認為捐獻造血幹細胞是一件多麼厲害的事情,但對我個人而言,就像做其他公益活動一樣,是我生活中的一個插曲。我現在的醫學水平還沒有達到治病救人的水平,但通過這種方式能幫助到他人,自己覺得會非常榮幸。

02

長發男生的「秘密」到底是什麼?

 
 

萬澤洋在捐獻造血幹細胞的過程中收到過一封感謝信,寫信的人是受捐者家屬。信中寫道:「您的善舉不僅是一份生命的饋贈,更是一束照亮生命的光,讓我們家在疾病的陰霾中重獲希望。」

其實,對於萬澤洋來說,捐獻造血幹細胞並非偶然的選擇。在他內心深處,學醫救人,是一直以來的夢想;成為醫生,是對職業的追求和堅持。他為什麼會留着一頭長髮?事實上,這也與他的心愿和堅持有關。

萬澤洋說,他的這頭長發是從2022年剛加入青年志願者協會時開始留的,三年來,他一直沒有剪短過。

大學男生蓄長發,萬澤洋偶爾會引得一些異樣的目光。而他的內心卻始終坦然、堅定。

留長發的「秘密」,萬澤洋並沒有跟別人去解釋。直到他要捐獻造血幹細胞,長發的謎底才揭開。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基礎醫學院黨委副書記 田德生:因為捐造血幹細胞要住院,住院我就想着留長頭髮打理也不方便,我就問了小萬同學為什麼這麼留着長發。他就說廣東的一個紅十字會,他在三年前已經聯繫了一個白血病的組織,也就是可以捐獻頭髮,而且長度要30厘米以上。

萬澤洋期待着,到2025年7月,他這頭留了三年的長髮,就可以捐獻給因為身患疾病而失去頭髮的人了。

03

學醫志向 公益夢想

有愛青年更有力量

 
 

在萬澤洋看來,醫者仁心,也要有一顆大愛之心。幫助別人,溫暖的不僅僅是對方,也溫暖了自己,更讓自己有了堅持和前行的力量,這也是一種獨特的成長。 而在萬澤洋的身邊,不少同學也都在默默做着類似的事情,一種並不張揚但卻堅韌有力的愛,在這群年輕的醫學生們之間傳遞着、影響着、延續着。

萬澤洋: 小時候有點體弱多病,去醫院的次數比較多,覺得醫生這個職業非常厲害。他可以幫助到其他人,有一些憧憬和嚮往,在小時候埋下了一顆種子。

如果說兒時想要當醫生的夢想是一顆種子,如今,它早已在萬澤洋的內心生根發芽,正努力成長為一棵大樹。在他寢室的門上,掛着「黨員寢室」的牌子。萬澤洋和另外三名室友全都是黨員,他們也是學校青年志願者協會的成員。

萬澤洋並不是唯一的公益踐行者,在他捐獻造血幹細胞之前,他所在的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近三年來有6人成功捐獻了造血幹細胞。

對萬澤洋而言,基礎醫學本科五年的學習是追夢的階梯,也是成長的根基,未來,他還要在醫學領域繼續深造,不斷超越自我,奔赴人生目標。在他看來,醫生要守護的是患者的健康,而每一個人,要守護和傳遞有溫度的能量。

萬澤洋:未來我如果有時間的話,肯定還會去參加這些志願項目。如果通過我的行為能夠幫助到他人,我就很滿意了。我並不會覺得,我做這個事情必須要得到回報,如果懷着必須要得到回報去做這些公益事業的心,我覺得這個公益事業其實也失去了它本來的意義和底色。

04

蓄髮以明「志 」

公益以養「德」

 
 

蓄髮明志,古已有之。萬澤洋一頭長髮蓄三年,也是在明志,既是行醫這個志向的志,也是公益這個志願的志。志向的志是大愛,志願的志是小善,通往大愛的路,正是由一個又一個的小善鋪就而成的,也就是所謂「積土成山,積水成淵」。

時常聽到關於醫生這個職業的討論,醫術無疑是重要的,如果有什麼比醫術更重要,那就是醫德,對生命要敬畏,對患者要負責。萬澤洋留長發背後真正的「秘密」,其實就是用自己的方式涵養醫德,用當代青年的精神踐行古老的希波克拉底誓言,而這從來都是一個醫務工作者身上最閃光的品質。

(總台記者 許偉 張文 劉然 武漢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