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關註:減少美國影片進口,讓好萊塢「知道疼了」

近日,國家電影局宣布減少美國電影進口數量,美國多家電影公司的股價大幅下跌。多家香港媒體關注這一情況,並指出這一舉措令好萊塢「知痛」。

據網絡平台數據,截至4月12日17時38分,2025年度中國電影票房(含預售)突破250億,居全球第一。而另一邊,「好萊塢空前緊張!」

由於美國濫施關稅,中國國家電影局表態將「適度減少美國影片進口數量」。在這一消息宣布之後,美國多家電影公司的股價大幅下挫。香港《大公報》刊發報道指出,股市瀰漫恐慌情緒,足見針對美國服貿的反制威力巨大。

電影是服務貿易的一種形式,而美國是中國服務貿易最大逆差來源地。

報道稱,去年好萊塢電影在內地票房合計逾62.73億元人民幣。中國擁有超過8萬塊銀幕,觀影人群超過十億,一部電影即使在北美市場表現平平,只要在中國賣座,依然能夠實現盈利。同時,源自好萊塢電影的衍生品、品牌合作和主題公園等相關產業,也高度依賴中國消費者的興趣。

美國高級媒體分析師保羅·德加拉貝迪安說:「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票房系統的一個必選項。」特朗普政府不斷揮舞「關稅大棒」,好萊塢一旦喪失中國市場這個「必選項」,美國服務貿易遭受的打擊可想而知。

香港文匯網刊發文章指出,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調減好萊塢電影進口可成為中國電影市場拓寬國際視野、促進文化多元交流的戰略轉折點,加強中國與更多國家進行更多文化交流,重構中國電影生態。

《九龍城寨》出品人陳羅超表示,減少美國電影的進口,這對於東南亞、日韓這些周邊國家的電影也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擴大機會。

華語獨立電影基金會發起人肖博認為,隨着中國觀眾觀影審美不斷提高,進口更多其他國家的優秀電影也是一種剛需。據他觀察,北京電影資料館放映的全球各地優秀電影場場爆滿,印證了內地觀眾對世界電影的旺盛需求。


監製/胡翼 宋雪
主編/張蓓 
值班編輯/呂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