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至深! 江竹筠寫給弟弟的託孤遺書

為弘揚英烈精神,厚植愛國主義情懷,銅陵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銅陵市廣播電視台聯合開展「賡續・2025・清明祭英烈」紅色家書全媒體誦讀活動。

一封封紅色家書,是英烈跨越時空的告白。字裡行間,飽含對家國的熱愛、對理想的堅守,訴說著可歌可泣的過往。
此刻,讓我們聆聽家書,讓英烈的聲音迴響,致敬英雄,緬懷先烈 。
今天,讓我們一起聆聽感人至深的江竹筠寫給弟弟的託孤遺書:

家書背景

江竹筠烈士(1920-1949),女,四川自貢人。幼年做過童工,1939年加入共產黨。1940年任重慶新市區區委委員,負責學運工作。1947年4月隨愛人彭詠梧去下川東發動武裝起義。1948年6月,因叛徒出賣被捕,關押於重慶軍統集中營渣滓洞監獄。獄中,她經受了難以想像的酷刑,但堅貞不屈,被難友們譽為「中華兒女革命的典型」。1949年11月14日在重慶軍統集中營電台嵐埡英勇就義。

江竹筠烈士遺書寫於1949年8月。她愛人彭詠梧已不幸在起義中犧牲,自己又身陷囹圄。面對死亡,她是從容無畏的。然而,在充滿黑暗、暴力的渣滓洞獄中,卻時刻思念着寄養在親戚譚竹安家中的兒子彭雲。於是,帶着酷刑留下的累累傷痕,留下了這份遺書。信中告誡要培養孩子樹立遠大理想,為建設新中國獻身,決不可嬌寵溺愛,飽含着一個革命母親對孩子的深切厚愛和殷切希望。讀來感人至深,催人淚下。有的字着墨較重,大約是獄中書寫工具低劣所致。這頁手掌般大的遺書,對人們的教育、啟迪作用是無法估量的。自陳列展出以來,廣大觀眾無不為以江姐為代表的革命先烈崇高的思想境界所感動。遺書縱14.5厘米,橫13厘米,淡黃色毛邊紙。從右向左直行書寫,字體娟秀。1950年,西南博物院發現後隨即徵集入庫。現陳列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重慶:城市之路」展廳。

(文字和圖片來源於網絡)

2025年4月1日起,在學習強國銅陵學習平台、銅陵台微信公眾號、豚雲app、視頻號、抖音號、視頻號「霞姐愛生活」等新媒體平台將陸續推出「賡續・2025・清明祭英烈」紅色家書全媒體誦讀視頻。

敬請關注!

總監製:薛曉成 王時武
監製:錢建華 黃文源
策劃、編導:徐紅霞 洪霞
統籌:吳煜 蒲連光 李萍 萬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