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愛好成為工作,他與她的電影節情緣

超3300部參展作品,有來自105個國家和地區的報名參賽,這個六月,上海是名副其實的「電影之城」。一期一會的光影盛典,除了觀影以外,還有幕後工作者用自己的方式與與電影親密接觸,他們或是為小語種電影敲字幕的志願者,又或是因為上影節,把愛好變成了工作。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其中的影迷和他們的電影節情緣。

剛下班的許諾腳步匆忙,他需要在5點半趕到世紀友誼影城。

今年電影節,許諾又一次成為字幕員志願者。他負責兩部小語種電影,其中的一部西班牙語影片,人物對話較為複雜,即使有7年電影節字幕員經歷,他依舊有些緊張。「一會兒說一句西班牙語,一會兒說一句英語,兩者相互交錯的,它的英語部分是沒有文本的字幕的,與此同時它的西班牙語又是會有英文字幕,需要很快的在這兩種工作方法之間切換。」

為了給觀眾帶來最好的觀影體驗,本碩都是計算機專業的許諾拿出了「獨門秘技」:用空格代表對話間隔時間,只要將人物對話切分得足夠精細,就能最大程度減少失誤。「夠熟練的話,其實可以稍微在他張嘴的時候就預判,希望能盡量做到完美對應。」

電影即將開場,字幕員們開始全神貫注投入工作,這場,還是許諾的搭檔——上海交通大學本科生武承翰,上影節字幕員工作的首秀,他表示:「一個導演完成了一部片子,然後在最後放映的階段,我也是成為了這個片子面向觀眾的一個參與者,比較榮幸。」

而到了電影散場時,有時還會有「較真」的影迷,跑來給他們提些小建議。

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共展映了來自64個國家和地區的461部影片,其中小語種影片不在少數,像許諾這樣的字幕員志願者共有300多位,對電影的熱愛,就是他們最樸素的動力。「熱愛、喜歡,就是喜歡吧,喜歡電影。」「你站在銀幕和觀眾中間,有一種自己把他們引入電影世界,像引路人的感覺。」

每年的這場光影盛典,幕後有着成千上萬的工作人員在默默付出。85後上海姑娘秦以平,是個資深影迷,從復旦英文系畢業後,因為對電影的熱愛,她選擇出國留學修讀電影研究,回國後,正式投身到了影院行業中。

作為上海MOViE MOViE影城節目與宣傳助理經理,秦以平稱自己「其實很喜歡在最後一排,看到很多人同時看向熒幕的那個瞬間,但更有意思的就是,當你雖然是看了同樣的內容,但你可能帶會帶着自己不同的解讀去看,而我們為什麼有這種不同的解讀,這也是非常迷人的。」

今年,她所供職的影城,首次承擔了上影節8部影片的展映工作,其中就包括,已上映56年的科幻經典佳作《2001:太空漫遊》,而這也是秦以平最喜歡的電影之一。「我以前在紐約的時候看過70毫米膠片的版本,後來在洛杉磯也在一個小影院看過另外一個版本,不同的語境、不同的時代、用不同的格式去看,都會給你不同的體驗。」

直到現在,秦以平家裡還藏着數百本青少年時期收藏的電影雜誌。「還給這個看電影雜誌社投過一次稿,就是讀者來信,印象特別深,其實那時候也就是一種分享感悟,表達自己對電影的愛,然後也希望這種對電影的愛可以獲得呼應,就讓你知道你不孤單,世界上有很多和你一樣喜歡電影的人,電影對他們的生活也分別有各自的啟發,就是這種感覺,是非常奇妙的。」

電影放映的間隙,秦以平會去影城隔壁的書店幫手策劃、布置,擺上各種電影宣傳的海報、周邊,這家以導演庫布里克命名的書店,也隨時歡迎影迷們來參與活動,分享、交流。「對我們來說更希望的是做電影節這樣一個集中性的活動,其後面的長尾陣地,我們希望電影節上發生的這些好的、激動人心的東西,在我們日常的生活當中可以更多更頻繁地出現,讓沒有來得及說完的話可以更深入地探討下去。」

看看新聞記者: 邢穎 劉奕寧

編輯: 尤穎慧

攝像: 孔權 張琦 車秉鍵

責編: 李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