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浪潮音樂大賞在京落幕 林俊傑袁婭維分獲最佳男女歌手

6月20日晚,由浪潮評委會發起、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主辦的第二屆浪潮音樂大賞 · 榮譽典禮在北京中央歌劇院舉行。活動現場揭曉了歌手類、風格類、創作與技術類等七大類共計35項榮譽。黃綺珊和希林娜依·高《是媽媽是女兒》、楊乃文《flow》、袁婭維tia ray《如河 (river flow)》分獲年度歌曲、年度專輯和年度製作三大榮譽;林俊傑獲最佳男歌手、袁婭維tia ray獲最佳女歌手。此外,小霞(黃綺珊)、郁可唯、竇靖童、關浩德walter等10餘組歌手與音樂人也帶來了風格多元的品質音樂現場表演。

林俊傑袁婭維分獲最佳男女歌手

歌手《是媽媽是女兒》獲年度歌曲

從版權方報名到最終完成評選,浪潮評委會耗時近三個月的時間,從2023年發行的近10000首新歌和500多張專輯中,甄選出最具代表性的華語音樂年度作品,並經過專業探討後形成最終名單。最終,浪潮音樂大賞三大榮譽中的年度歌曲、年度專輯,分別由黃綺珊、希林娜依·高《是媽媽是女兒》、楊乃文《flow》獲得。歌手類榮譽方面,林俊傑獲最佳男歌手,袁婭維tia ray獲最佳女歌手,火星電台獲最佳團體/組合,關浩德walter獲年度新人。

其中,獲得最佳女歌手的袁婭維tia ray,憑藉 2023 年的全新專輯《在與生俱來的不平衡里(allure)》,同時也獲得了年度製作、最佳流行專輯 2 項音樂榮譽,成為當晚浪潮音樂大賞的最大贏家。

在風格類榮譽中,竇靖童《monday》獲最佳流行歌曲,回春丹樂隊《鮮花》獲最佳搖滾歌曲,草東沒有派對《瓦合》獲最佳搖滾專輯,張瑋瑋《永豐街》獲最佳民謠歌曲,行鳥小次郎《modular chaos 模塊混沌》獲最佳電子歌曲,彰顯了華語音樂不同音樂風格的品質化潮流。

此外,中國廣袤的土地上孕育了多元、豐富的音樂文化,在第二屆浪潮音樂大賞的地方方言類音樂作品評選中,盧冠廷《together as one》獲最佳粵語專輯,熊美玲《一路平安》獲最佳閩南語專輯,巴音《the road (路)》獲最佳少數民族語言專輯。

塑造華語音樂浪潮之夜

黃綺珊、郁可唯唱響年度品質佳作

本屆浪潮音樂大賞也邀請了小霞(黃綺珊)、郁可唯、竇靖童、回春丹樂隊、斯丹曼簇等11組不同風格的歌手,帶來了品質音樂表演。

浪潮音樂大賞開場,回春丹演唱了樂隊代表作《鮮花》。《鮮花》也在當晚獲得了最佳搖滾歌曲的榮譽。憑藉《小龍人》入圍最佳搖滾專輯的島嶼心情也在現場表演了《錯拍人生》;民謠歌手張瑋瑋現場演唱了第二屆浪潮音樂大賞最佳民謠歌曲《永豐街》 竇靖童現場演唱了本屆浪潮音樂大賞的最佳流行歌曲《monday》。民謠、搖滾、流行,不同類型的音樂現場展現了多元音樂風格的魅力。

榮獲最佳少數民族語言專輯的蒙古族歌手巴音,演唱了民族音樂作品《the praise of chinggis khaan》,展現了民族音樂文化的獨特魅力。值得一提的是,浪潮音樂大賞也給華語樂壇的優質新人創造了舞台機會。榮獲最佳新人的關浩德walter在現場帶來《leave me alone》的表演,入圍最佳新人的斯丹曼簇則帶來了自己的原創代表歌曲《他》。

郁可唯演唱了去年爆款劇作《去有風的地方》同名主題曲,寧靜舒緩的演繹治癒人心,這首歌曲也剛剛榮獲了最佳影視音樂歌曲榮譽。許鈞 2023 年新專輯《期待集 open it 》獲得最佳專輯製作榮譽,他在現場也表演了專輯中的代表作品《訊號》。榮獲最佳團體/組合的火星電台則帶來了《7拍》。

浪潮音樂大賞榮譽典禮最後,憑藉《小霞3.0》入圍年度專輯的小霞(黃綺珊),現場演繹了專輯中的代表作品《小霞》,情感濃烈,感動全場。

助力音樂產業高質量發展

表彰華語音樂幕後創作工匠

好的音樂作品離不開幕後創作環節的各個參與者。為了鼓勵品質創作,浪潮評委會設立創作與技術類榮譽,包含最佳作詞、最佳作曲、最佳編曲、最佳單曲製作、最佳錄音工程專輯、最佳專輯視覺設計等榮譽,希望樹立音樂創作各個環節的行業標杆。

其中,刀郎《羅剎海市》獲最佳作詞,林俊傑《願與愁》獲最佳作曲,裘德《麻煩刪掉獅子座》獲最佳編曲,許鈞《期待集 open it》獲最佳專輯製作,盧冠廷/李宗盛《生命的源頭》獲最佳單曲製作,楊乃文《flow》獲最佳錄音室工程專輯,陳奕迅《空城記》獲最佳音樂錄影帶。 

以作品質量為唯一評選標準,浪潮評委會打造了一年一度的浪潮音樂大賞,不僅讓大眾看到了更多能夠代表華語音樂多元發展浪潮的佳作,還為華語音樂內容工匠們打造了難得的相聚盛會。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磊

編輯/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