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撲三部劇,楊冪還有試錯機會嗎?

世界是一個巨大的打臉巡迴,猶記得去年年底,在「尖叫之夜」頒獎會上,獲得了「年度觀眾矚目女演員」的楊冪,在領獎台上發出那句豪言壯語,「2024,我們作品相見。」

是的,當時的她躊躇滿志,因為手上n部主演的電視、電影待播。依照概率來說,但凡有一部能爆,今年對她而言都是一個豐收年。

但誰能想到,調子起太高了會被絆到腳,打臉來得如此兇狠迅速。

2024剛剛過半,從《哈爾濱1944》,到《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再到萬眾期待的《狐妖小紅娘》,新劇和電影三連播,口碑三連撲。

這個結果對楊冪本人和仍抱期待的粉絲來說,是始料未及的。

【1】

童星開始,出道數十年的楊冪,早已適應了鏡頭,擅長怎樣在鏡頭前展示美貌,以確保隨時截圖都是美的,她做到了。

但過於在意皮囊的美,往往就很難兼顧表演和情緒。

在最先開播的《哈爾濱1944》中,客觀來講,看得出楊冪想要突破的決心。就像導演張黎的評價:「楊冪原來在表演漂亮,現在開始擺脫漂亮。」

為了演好女特務關雪一角,她可以說極其努力,基本放棄了表情管理。在耍橫斗凶時,無懼暴露自己的狠辣和猙獰,以至於留下許多面部凹陷、法令紋深、涕泗橫流的黑圖丑圖。

這種豁出去的嘗試,不能說沒有成效。

在限定幾個畫面和情節里,她還是能演出那種身世複雜帶來的驕傲自負的。但是,她的改變還不足以覆蓋戲份那麼多的主演角色。

所以許多浮於表面,沒有深入人物而演坍塌的部分,就被拎出來讓她再次掛上熱搜,成為眾矢之的。畢竟用力不代表完成度高,扮丑不代表演技就能好。

她展現出來的暴躁易怒,總在失控邊緣,顯得色厲內荏,而喜怒均形於色的表現,也難以匹配她在軍統的身份地位。

而油膩矯作的用力表情,甚至被嘲是女版「油王」。

戲內戲外總被拎在一起比較的王鷗和楊冪,同樣飾演民國特務,成品就被網友狠嘲:「汪曼春是吐着信子的毒蛇,舉手投足流露着陰狠;而關雪像使勁撲棱的蛾子,用力過猛,生怕別人不知道她在演。」

而和于謙合作的電影《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票房僅5200w,極其慘淡面臨虧本,上映5天就宣布緊急撤檔,留下一陣噓聲。

最受期待,也最重磅的仙俠古偶《狐妖小紅娘》,妥妥屬於楊冪的舒適區了。這個頂流國漫,從動漫原著到改編後的參演班底,全是俊男美女,人均內娛頂流。放在別的地兒,都能單獨扛男一女一的戲份。

所以去年各種路透、宣傳出街,雞毛蒜皮的邊角料也能捧上熱搜,將粉絲和觀眾的期待值拉到最高。以至於在開播第一集在線播放量40w+,是當之無愧的爆款。

如同跳傘,高空起飛,然後一路狂跌。一條網友高贊評論,看狐妖前:「這麼多帥哥美女,就算拍成屎也不會難看到哪去」。

看狐妖后:「確實看不下去。」

曾經以靈動出道,後來靠犀利霸氣長紅的楊冪,明明回到了古偶仙俠舒適區,但卻演出了一種疲軟無力的面癱感。

塗山紅紅作為塗山之主,就連在《哈爾濱1944》里的倨傲和氣勢都沒了。

她情緒沒有起伏,冷麵僵硬,嘴唇一開一合,像ai機械人;半睜不睜的眼皮,彷彿被班味腌透,只剩下老油條式的應付,有種想撂挑子不幹,急着退休的疲憊。

千帆過盡,沒有生命力的塗山紅紅,和強裝活潑的龔俊組cp十分不配,被嘲在劇里像龔俊他大姨,應該改名《狐妖老紅娘》。

預熱時烈火烹油,後來卻被沒有宣發,悄無聲息就開播的《墨雨雲間》摁在地上狂揍,粉絲驕傲拉踩:打不過《慶余年2》,難道還打不過一隻狐妖?

但回過頭來,這些劇作連撲的黑鍋,難道只能讓主演扛下所有,其他劇本/拍攝/服化道/特效就一點問題沒有?

當然不是。但楊冪作為集流量和爭議於一身的頂流,集齊了所有火力,倒讓其他問題被「輕輕帶過」。

紅色劇《哈爾濱1944》中用大量篇幅講述女反派的不易,通過降智來烘托主角的特工戲;

《狐妖小紅娘》里打着尊重原著實質不合常理的「忘年戀」,女主把男主從小孩兒拉扯16年養大,最後歡天喜地談起戀愛,這種禁忌離譜,甚至超越了人妖殊途。

更別提情節空洞注水,被嘲活像是「兒童劇」,畫面花俏得像頁游,本該扣人心弦的打戲,演員全部站揮舞雙臂,全靠後期特效。

主演固然是外面的枝葉,但劇本劇本,一劇之本,很多劇情從根上就出問題了。

【2】

在腥風血雨的內娛,能殺出一條血路的楊冪,除了風口和運勢,自然是做對過什麼的。

她從正劇出道,比中途轉型的唱跳愛豆有實力;她敢自黑性格好,比中規中矩的演員有話題。

楊冪無疑是最契合流量時代的那種藝人。但事到如今,熱錢與流量的潮水褪去,環境和大眾的情緒低迷。同樣的一套,今天已經玩不轉了。

成立公司成為女霸總的楊冪,短短几年拍了8部劇,7部都是嘉行自製;去年5月終於拆夥,所有人都在觀望和期待,覺得擺脫資本控制的楊冪,終於可以隨心挑選好劇本,實現「人民演員」的夢想了。

但2024年的三連撲,大家終於意識到:選劇不妥是有關係,但演員本身才是最大問題。

網上有條高贊評論:「對她還有期待,是我們自己的錯。」

話不算毒舌難聽,只有一陣濃郁的失望和倦怠。其實挺可惜的。

說楊冪不夠努力嗎?

不對。沒有人能否認楊冪的敬業。出道幾十年,她沒有一刻是閑着的。哪怕是懷孕的關鍵時期,也大着肚子穿高跟鞋在現場奔跑,生產完沒多久就迅速復出了。

已婚已育幾乎沒有影響她走上事業快車道,這麼多年來她固定有劇在拍,有綜藝要錄,採訪紅毯領獎不間斷,每一次機場的私服和街拍都能引發跟風購買。

沒成名前遭羞辱被換角的焦慮,似乎仍然盤踞在她頭頂。所以她如同拚命三娘一般,走紅之後瘋狂軋戲,地位穩健時仍然每年確保有待播作品,事業心在一眾85花中都是前排的。

說楊冪沒有態度嗎?

也不對。2021年李少紅導演銳評楊冪的那句「快樂就是哈哈哈,痛苦就是哇哇哇。拍戲太程序化,不過腦子」,會在所有的採訪里,被自己提起,主動凌遲示眾。

行家的批評,大家的嘲諷,聰明的楊冪甚至比誰都更清楚自己的問題所在。

被稱為轉型之作的《哈爾濱1944》在造勢期,通過人物《楊冪 她的選擇》和各種採訪中,三番四次地強調楊冪想要改變的決心,包括:找專業的表演老師啦,收工後放棄應酬,一遍遍地排練啦,背熟所有台詞不帶劇本,從不遲到啦。

像楊冪這麼好勝要臉的人,不會在心裏沒底的時候,放那麼多狠話。但她為何屢教不改,仍然把劇拍成這樣?

答案只有一個:她是真心想要演好,無奈屢戰屢敗,有心無力了。

楊冪太聰明了,她像個冷靜自持的企業家,可以靠戒掉情緒做個有話題度的明星;但無法靠精心設計,步步為營來成為一個藝術家,後者是需要一點不管不顧的痴迷和瘋魔的。

習慣了工廠流水線一樣模式化的扮演,下意識提供規格一致的批量商品,就很難變回獨一無二,有收藏價值的藝術孤品了。

口號先於實績,營銷大於成品。

可能是出於造勢營銷的需要,但話講得太多太滿,拉高期待值之後,就容易被打臉。在平地撲街,和爬上高樓再撲,觀感是不一樣的。

而每次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愣是留下一種「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的印象。都說事以密成,悄無聲息修鍊或許還能憋個大招;提前敲鑼打鼓地把自己架在高處,那口氣早早就泄了。

【3】

清醒地嘗試,清醒地失敗。

對於楊冪的這種豁出臉面的折騰,寧可被嘲也要再來一次的孤勇,蟬主是欣賞的;但對於觀眾需要消化她失敗的次品,蟬主又是心疼的。

楊冪像高強度連軸轉的陀螺,匠氣多了,靈氣沒有了。

而太用力的人,是跑不遠的。演戲套路非一日形成,根本不可能靠短短數月的名師表演課就改頭換面。

張頌文曾經在演技綜藝里,奉勸那些十來歲就訓練等出道,被眾星捧月的流量愛豆們,「你要跟這個社會活在一起,建議去坐一坐公交車,坐在大街上,去街市菜場,看看絕大多數老百姓的生活是怎樣的。」

現階段的楊冪:拍什麼不重要,選擇不拍什麼更重要。

別爭番位去正劇客串,像新人一樣端小板凳泡在劇組,研究老戲骨的演法;比起瘋狂接戲磨鍊,不如給自己放個長假。投身在柴米油鹽的生活中,才能演出普通人的喜怒哀樂。

戒掉情緒當不了好演員,不願「動心」,怎麼打破套路?連續三次血撲,全網唱衰的今天:大眾留給楊冪試錯的機會和耐心,已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