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瀋陽毛不易誰唱《東北民謠》好聽?網友爭論不休,他倆兄友弟恭

自從小瀋陽在《跨界歌王》上翻唱了《東北民謠》,他和毛不易誰唱的更好聽、誰更打動人心這個話題,在網上就沒有停止過爭論。

在他舉辦的巡迴演唱會上,《東北民謠》也幾乎成了他的「保留曲目」,逢唱必炸場。

毛不易是原創加原唱;小瀋陽雖然不是專業歌手,但論聲音條件和唱功,絲毫不亞於一線歌手,所以兩個人各有擁躉。

支持小瀋陽的網友認為:

小瀋陽是第一人稱,毛不易是第三人稱,角度不同、各有千秋,但我更喜歡小瀋陽的版本,嗩吶是靈魂。

毛不易是用第三人稱來給大家述說東北的故事,小瀋陽則是站在東北的黑土地上告訴大家,這就是東北。

雖然毛不易是原唱,唱的也很好,但是小瀋陽唱得我想哭。總想起小時候東北的冬天,在村裡晚上月亮特別亮,照着大雪,閃閃發光,一進屋裡坐在熱炕頭上,一家人吃着酸菜燉排骨。不知道為什麼,聽這首歌總想起小時候的事情。

更多的人認為,二者無需比較,風格不同:

毛毛是離家的孩子在娓娓訴說,小瀋陽是生活在東北大地的濃烈熱愛。

小瀋陽唱的是東北的風情,是平原上清冷的風;毛不易唱的是遊子的思念,是城市裡孤獨的燈。

網友們雖然爭論不休,但絲毫不影響小瀋陽和毛不易的友情,他帶着足足三大箱禮物,去拜訪了毛不易和李雪琴

小瀋陽好奇毛不易的創作故事

小瀋陽居然帶了石磨和整套做豆腐的工具,現場要給弟弟妹妹製作豆腐吃,雖然中途經歷了一番波折,但做出來的老豆腐相當成功,三個人吃得讚不絕口。

閑聊時,小瀋陽問毛不易:《東北民謠》這首歌,是在什麼樣的契機下寫出來的?

毛不易分享說:「當時還在杭州念大學,想寫一首有關東北的歌,就先哼哼腦海中關於東北的調。」

李雪琴也好奇地問道:「那這個調,是有什麼參考嗎?」

毛不易解釋:「當時一定是有的,但現在想不起來了,因為心目中不管是二人轉還是東北歌手唱的歌曲,都會融合進去。」

小瀋陽也說出了廣大歌迷的心聲:「毛毛這個歌詞,寫得太好了!」

毛不易被哥哥誇獎,臉上浮現出得意的小表情,嘴上卻在謙虛:「沒有、沒有」。

作為二人轉演員,小瀋陽立刻接梗:「願意聽?那我再說一遍啊?」

令人惋惜的是,毛不易低估了《東北民謠》受歡迎的程度,他一直誤以為南方觀眾不喜歡,所以去南方演出時很少演唱;後來又因為東北演出的機會太少,只要在北方,他就會唱這首歌。

可是小瀋陽在個人演唱會合肥站上,演唱這首歌時,大受歡迎。

人們對於家鄉的熱愛和眷戀,是共通的,雖然承載記憶的物質和畫面不同,但情感是一樣一樣的!

小瀋陽邀請李雪琴、毛不易做演唱會嘉賓

小瀋陽自曝在個人演唱會上,給妻子沈春陽設立了一個特別版塊,叫「春秀場」,即「沈春陽的秀場」。

他誠邀李雪琴來自己的演唱會做嘉賓,李雪琴謙虛地說「我也不會唱歌啊」,小瀋陽鼓勵她「沒事,有別的活兒!」

李雪琴哈哈大笑:「我負責喜劇的部分唄」。

小瀋陽說:「你來了,就給你安排一個雪琴秀場。我這都可以隨便加,毛毛也得來一場。」

毛不易一口答應:「但我可負責不了喜劇的部分」。

李雪琴建議小瀋陽在演唱會上「加一首唱跳歌曲」,毛不易也幫忙出主意,「舞蹈老師在前面跳,你可以小動作跳,愛跳不跳那種」。

小瀋陽機智地回應李雪琴:「那你練一個唱跳唄?我請你!」

李雪琴大方回應:「可以啊!我真能練!」

毛不易在旁邊拱火:「那你倆來個雙人的」。

萬萬沒想到,迴旋鏢轉瞬即至,李雪琴回懟他:「那咱倆(跳)吧」。

毛不易被嚇得身體一顫,不敢再回嘴。

合唱《我的好兄弟

臨近節目尾聲,在李雪琴的建議下,小瀋陽演唱了自己的代表作《我的好兄弟》,毛不易和李雪琴在旁邊伴唱,雖然只有3個人,但氣氛之熱烈,一點不輸KTV現場。

看到他們仨放聲高歌,又都是東北老鄉,突然感覺網上關於「誰唱《東北民謠》更好聽」這個話題,毫無意義。

一是因為「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審美;二是毛不易和小瀋陽關係很好,這種爭論萬一影響了兩個人的感情,歌迷們豈不是為偶像惹禍,好心辦壞事?

汪峰禁止旭日陽剛演唱《春天裏》的案例,就是前車之鑒!

#頭條創作挑戰賽##小瀋陽##毛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