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劇追得一肚子氣之後,該如何排解負面情緒

《京華煙雲》劇照

二是可能是因為導演是名導,還有幾個自己也比較喜歡的演員在劇中,輿論也在熱炒,這種劇可能很受歡迎,但自己其實不一定喜歡,往往也是一邊追、一邊罵,直到追完為止。比如《何以笙簫默》,這個電視劇先是好多人議論,再一看網上點數30多億,就好奇害死貓了。開始劇情還有點吸引人,就追上去了,結果就是邊追邊罵而終。

三是家人在追,就「被迫」瞄上幾眼,結果被劇情套住,就和家人一起邊追邊罵,追完之後往往還要罵幾天,發泄完才算了事。這種受環境影響的事情怨不得別人,不能追究家人或者其他人的責任,就算別人推薦給你看的,問題也在咱自己身上。千萬不要為這個事影響家庭和諧和其他人際關係。有的人為了追劇和家人吵架甚至大打出手,這很不好,不合情理。

當然,我說的「罵」只是個形容詞,實際上就是批評,不是謾罵。我的罵,基本上集中在三個點上:

一是編導完全不顧人物的性格、人物關係的現實生活邏輯,想當然地設計故事情節,使電視劇失去了真實性,令人無法接受。這個時候我的情緒針對的是導演,我就想不通,難道將心比心你不知道劇中人不會那麼說、那麼做嗎?你為什麼非要「逼」他這麼做呢?我就責問:焦菊隱當導演的時候,總要求每一個演員為角色寫自傳、搞清楚人物的性格邏輯再演,現在的導演都沒有這樣的要求嗎?還是導演自己就無所謂,讓演員隨便演?

二是演員缺乏起碼的自我修養,但我的情緒仍然針對的是導演:演員演得不對,主要還是導演的問題,可能是導演指導不到位,也可能是演員悟性差還是用了這樣的演員。所以看到演員不入戲在那邊硬哭、硬笑,我基本上不罵演員,就罵導演水平不高或者用人不當,佔用屏幕資源,不負責任。有位導演朋友跟我說:沒辦法呀,我說了不算。我心想我就不信這個,難道說了不算咱不導就完了,我不導還能把我名字寫在片頭上、讓我承擔責任嗎?

三是對電視台不滿。那些個「爛片子」為什麼要放出來「傷害」無辜觀眾?我們坐在家裡好好的,我得罪誰了,讓我看這種爛片子?不少電視劇編導頻頻用各種劇情、各種不堪的表情和語言來侮辱觀眾的智商,給我們加重了生活的「負擔」,你電視台片子不審、不把關能播出嗎?有些爛片子放了幾集惡評如潮,你停播就完了,不但硬要播完,有時還重播,還一遍一遍重播,實在叫人想不通啊!

為了排解這種不滿情緒,我的辦法不僅僅邊看邊罵,還寫出文章來批評、商榷、建議修改。比如看完《我的兄叫順溜》寫了一篇《電影〈鬼子來了〉主人公被殺很有創意,卻被拙劣模仿》,對從其結尾的情節對編導提出了批評(收在本號文章《電影電視劇評論合集》中,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批評指正一下。)

再比如看了編劇陸天明的《蒼天在上》等劇,寫了《給主旋律影視作品提個醒:主題好還要細節真實》,發表在2002年10月31日金羊網-新快報。最發泄情緒的文章是《〈京華煙雲〉弱智的編導》,發表在2005年11月17日《 東方早報》,本號也有收集。當然,我也寫了一些表揚性的劇評,我追劇也追出了許多正面情緒。

總的說來,儘管電視劇編導演也不容易,但不僅履行為了自己的政治責任、滿足人民群眾文化生活需要的工作責任,也為了對觀眾的尊重,為了不刺激觀眾的負面情緒,還是要儘可能把作品搞好,搞不好就不拿出來,可以不可以?

當然我們當觀眾的,不僅要提高欣賞水平,也要積極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推動文藝界、影視界創作和播出好作品;同時也要注意調節自己的情緒,不好看的影視作品果斷止損不看;萬一忍不住看了,就罵幾句算了,不要太較勁。(配圖來自網絡侵權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