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華錄》宋代女子的髮型圖鑑

最近最火的劇無疑是《夢華錄》,一經播出,就收穫了網友的好評。在這部劇中,你可以感受到一個「風雅」的宋朝,劇中的「點茶、焚香、插花、掛畫」等風雅生活方式讓網友感受到了一個素雅雅緻的宋人生活。


因此,這部劇也成為了2022年迄今為止豆瓣評分最高的國產劇。



在《夢華錄》中,「神仙姐姐」劉亦菲擔任了這部劇的女主角。除了「神仙姐姐」靈動的容顏和精湛的演技之外,裏面的宋朝女子的髮髻特別吸引眼球。在劇中,我們可以看到宋代女性的髮髻簡約和豐富多樣的樣式。


但是,你們知道嗎?在宋朝,女子的髮髻樣式並不是可以隨便扎的。因為髮髻樣式是取決於女子的身份地位的高低。

宋朝女子的髮髻一般分為高髻和低髻,一般貴婦梳的以高髻髮型為主,而平民的女子則梳低髻。但是,除了用身份的高低去決定髮髻的高低之外,其實不同身份梳出來的髮髻形狀也不同!

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科普一下吧!



One

丫髻

丫髻在宋代之前便已經出現,丫髻分有雙丫髻、三丫髻,多為未成年女孩所梳。與其類似的還有丫鬟,就是改髻為鬟。而丫鬟和丫髻的區別是:丫鬟多為空心環狀,而丫髻則多為實心柱狀。



Two


朝天髻與雙蟠髻

朝天髻,又名「不走落」,它是始於五代、盛行於宋代的一種中國古代女子髮式,屬高髻式之一種。朝天髻的特徵是高髻聳於頭頂的,並向前反搭呈朝天狀。它採用反綰式梳妝法。

首先,將頭髮梳至頭頂,將其編成兩個圓柱形髮髻,然後將髮髻朝前反搭,伸向前額。為使髮髻高聳,一般還在髻下襯以簪釵等物,使髮髻的前端高高翹起。

雙蟠髻,古代中國婦女髮式之一,又名「龍蕊髻」,髻心特大,有雙根扎以彩色之隙。它是宋代女性髮型中較為常見的一種。

雙蟠髻是以發條為基礎,環轉而成。該髻髻心較大,多數不呈正圓狀,髻底部多扎以彩花,周圍則飾以釵、鈿、步搖等頭飾。



Three


同心髻與盤龍髻

同心髻形制較為簡便,一般是將頭髮挽至頭頂,然後攏編成一個髮髻即可。髮髻具有一定的高度。

盤龍髻屬於宋代女性髮型中簡約易梳的類別。它區別於同心髻的地方是,盤龍髻的梳法是將頭髮整攏,然後縷成長條狀,再以一點為圓心一圈一圈地盤於頭上,形狀類似一條盤於頭部的龍。

盤龍髻的髻型較扁且貼合於頭部,因此在小睡時也不容易散開,為女性提供了便利。



Four


靈蛇髻和包髻

靈蛇髻是宋代女性常梳的髮型之一,尤其在中高層女性群體中流行。

靈蛇髻的梳法主要是將頭髮擰成股,然後仿照蛇的形態做造型,而後固定並飾以頭飾。靈蛇髻在宋代變化衍生出很多的髮式,但整體並未脫離靈動、纖巧、柔美之感,仍以體現女性柔軟、嬌美、纖麗之態為主。

包髻是一種長方形頭巾,戴時將對角摺疊,從額前向後面纏裹,再將巾角繞到額前打結。它的梳法是將頭髮聚攏以後,用織物包裹成型,並飾以頭飾。

在包裹的時候,人們多會使用一些包裹的技巧,使髮髻呈現出各種形狀,如花型、雲彩型等。包髻常與鮮花、金鈿等頭飾搭配,整體簡潔統一,細節亦精緻典雅。




看了小編的介紹,你是不是覺得在宋朝想做一個髮型特別的複雜!相比於古代做髮型,現在的我們要輕鬆多了。

就像小編最近在用的捲髮棒,它就可以很輕鬆卷出各種髮型!它可以根據大家想卷出的捲髮造型弧度去選擇不同的尺寸。

像頭髮比較細軟塌的姐妹,想擁有一頂蓬鬆的捲髮或者俏皮可愛的羊毛卷,就可以選擇13mm尺寸的捲髮棒

對於我們中長直發的姐妹,偶爾想給我們的直發增添點微卷或者內扣的話,就可以選擇16mm尺寸的捲髮棒,然後再卷一個時下最流行的空氣劉海,輕鬆換頭,可以省下不少去美髮店做造型的煩惱。

喜歡大弧度捲髮的姐妹來說,比如大波浪卷之類的髮型,就可以選擇25mm尺寸的捲髮棒,輕鬆打造氣質女神。



它的夾板是採用精油和陶瓷釉面,受熱均勻,30秒快速加熱,即使髮型再怎麼複雜也不用趕時間加熱捲髮棒。它的LED顯示屏,可以讓我們清楚明了根據我們頭髮的細軟粗硬去選擇不同溫度,做到一步卷出完美的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