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一口氣連刷了12集,曹駿這次主演的扶貧劇,太有「味」兒了

很久沒有看到曹駿露臉了。

自《寶蓮燈》後,他和舒暢的演藝事業,都肉眼可見地走向了下坡路。

流量時代的到來,將他們倆都狠狠地拍在了沙灘上。

從炙手可熱的童星,到圈裡無戲可拍的邊緣人,曹駿的「過氣」,讓多少人都為之惋惜。

為了「翻紅」,曹駿也試圖努力過。他和前女友藍盈瑩一樣,上了某檔競演類節目。

儘管台上表現不俗,台下的評委也讚不絕口,可熱度過後,事業還是一如死水一般沒起什麼波瀾。

唯一的一點「紅利」,就是為自己爭取到了《上陽賦》的一個小配角。從男一號到男N號,說的就是曹駿。

就在不少網友都以為曹駿會退圈,甚至會和舒暢一樣,淪為網紅帶貨直播時,他又攜着一部新劇歸來了。

一一《在希望的田野上

這是一部扶貧劇,按理這樣的劇,也最容易翻車,因為太難拍了。

扶貧難,殊不知拍扶貧劇也難。

可一打開豆瓣,幾乎清一色的都是四星,五星,最不濟也有三星。

「特別貼現實,鄉村的故事。真好,演員也好。」


「劇情很精彩,而且也是環環相扣,張楠報道的白果村教學樓的危房事件,從而帶出一系列的人和矛盾,節奏還挺快的。」

「劇情很真實,演員演技在線,劇里的故事也很能觸動人心。」

六百多條評論,有近八成,都打出了四五星的分數,雖然還未開分,可也不難預見這部劇的好口碑。

關鍵曹駿這次還不是男N號,而是名副其實的男一號。

就沖這一點,也要去看看啊。結果一看,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一口氣連看了12集,第一反應就是「有味兒」!這種味兒,涵蓋了方方面面啊。

01:有村味,有土味,也有人情味

說起扶貧劇,實際這樣的劇還真不少。

但拍出來能讓觀眾買賬的,卻寥寥無幾。

上半年靳東李乃文還有毛曉慧等人主演的鄉村劇就讓人一言難盡。明明有好的陣容,好的製作。

可拍出來,卻懸浮得不行。


你見過這麼好看的村婦?

只能說表演痕迹不要太重了,完全沒有抓住村民的那股「味兒」。

再來看曹駿主演的《在希望的田野上》,簡直堪稱大型的鄉村群像戲啊,哪一個角色單拎出來,不是飽滿又生動。

一一村支書張志華

老戲骨「三德子」飾演的村支書張志華,把蠅營狗苟這四個字發揮到了極致。

幫村裡買個櫻桃樹,都要拿回扣。

駐村工作隊的到來,影響了他拿回扣,他就明裡暗裡地煽風點火,阻礙扶貧工作的進行。

一一村婦徐長富妻子,張楠姑婆

徐長富妻子一上場,就是一副男人被抓了,天都塌了的模樣。

哭天搶地不用說,為了把男人救出來,她更是「遇神殺神,遇佛傻佛」。鬧到村委會,鬧到教育局。

還在張楠他們來的第一天,就獻上了臭泔水的大禮。

隔着屏幕,都能聞到那股子窒息的酸味。

這是向扶貧工作隊倒泔水的徐長富妻子,還有冒充貧困戶的「姑婆」。

得知自己沒有評選上貧困戶,也是逮着機會,可勁兒的地在鬧。

一個評選貧困戶的工作,就讓駐村工作隊吃盡了苦頭。從被倒泔水,到被丟牛糞,被推搡,被人指着鼻子罵。

這才是現實版的扶貧啊。

正是應襯了那一句「窮山惡水出刁民」啊。

但村民們的面孔,不僅有惡的一面,也有善的一面。

一一田如林

他是張楠的發小,由衷地羨慕張楠已經走出了大山。


因為窮,田如林的妻子出去打工,就再也沒有回來了。他沒能走出大山,就把希望寄託給了自己的一雙兒女。

得知好不容易出去的張楠,又因為錢,跑回了大山,他拿出了自己的所有積蓄,甚至承諾賣車也要幫張楠。

就為了給兒女造一個走出大山的夢。

這個角色塑造得很有淚點。

一一白果村小學的鐘校長

白果村小學,說是小學,其實就是一個教學點。全校不過二十餘名師生,兩位老師。

鍾校長一直堅守在自己的職位,幾十年如一日。

有心改變白果村教育的現狀,無奈人微言輕,卻也一直未曾放棄。

鍾校長這樣的老師,是名副其實的「教書匠」,一輩子都在教書育人。

除了村民,還有孩子也塑造得極為現實。他們的夢想不是出人頭地,不是考上大學,而是打工掙錢。

這麼生動、飽滿的鄉村人物群像,再配上濃濃的方言,劇還沒正式拉開序幕,那個扶貧「味兒」就已經狠狠抓住了。

02:一目了然,卻也觸目驚心的致貧原因

除了抓住了村味,土味,人情味,這部劇也抓住了「窮味」。

一個地方淪為貧困村,總會有些原因。

要麼是環境,要麼是人。而在劇里。造成白果村窮的,卻是二者都有。

整部劇,是由張楠在網上發佈的「教學樓危房」事件展開的。回鄉的張楠,看到了家鄉的孩子在爛尾樓里上課。

就寫了一篇文章,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以孟副市長,劉副局長為首的部分領導班子,面對突如其來的危機公關,為了不影響前途,能想到的不是正面回應。

而是試圖用不合法的手段,逼迫張楠刪除並公開道歉。

上面的領導班子是這樣的,基層的幹部也不盡人意。

身為派出所的所長,連田發為了女兒上好的學校,知法犯法,還跑到上海去抓張楠。

而村級的幹部,就更一言難盡了。

前任村支書連上面文件的意思,都能領會錯了。而現任村支書,更是藉著職務之便,撈取回扣。

這是領導班子;

那村民呢?

能打工就不讀書,能出去就不回來。留在村裡的,就都是一些老弱婦孺。


再加上自然環境受限,交通不便,水資源缺乏,這個村子人越來越少,也越來越窮。

除了人和環境,電視劇還點出了體制。

都說鄉村教育拖了城市的後腿,殊不知城市一直在掠奪鄉村的教育資源。一個新老師,到鄉村歷練幾年成為優秀老師。

還沒等鄉村「享用」,就被調去了城市。

對比城市教師崗位的「擠破頭」,鄉村教師卻無人問津。老師的缺乏,讓鄉村教育舉步維艱。

城裡三年級就開英語課,可白果村卻連一個英語老師都沒有。


這種「掠奪式」的晉陞機制,不是只有白果村有。這麼一想,這部劇是真敢拍啊。

03:有扶貧味

以往的扶貧劇,很少像這部劇一樣,能切實地體現出基層工作者,尤其是扶貧工作者的不易。

光採集一個貧困信息,都耗費了他們大量心血。不僅要切實落實信息屬實,還要跟村民們鬥智斗勇。

家裡明明不符合指標,卻還要認領貧困戶資格。沒給,就開鬧。

跟他們講理,輕則給你們哭,給你們鬧,重則呢,就動手動腳。

劇里曹駿飾演的張楠,就被潑過泔水,丟過牛糞,還被人指着鼻子罵「殺人犯的兒子」。

幹着最累最苦的活,卻也最不討好。

這就是扶貧幹部的切實處境;

貧困戶建檔是扶貧的第一步,而第二步扶貧攻堅,卻是最難的。

那一步要邁出去,談何容易。就光取信於村民,就是難上加難。

種了一輩子地的農民,突然有一天,這些年輕人跑出來教你種地,要你你能願意?能虛心受教?

即便邁出去那一步,成功了就皆大歡喜,可若是失敗了,就是千夫所指了。

除了體現扶貧工作的艱難,這部劇也在扶貧工作上,有着其他同類型劇沒有的「大尺度」。

一一「一刀切」的扶貧

扶貧工作要遵循該有的規定不假,可若是太過死守規定,忽略人情,那就容易一刀切。

在採集貧困戶信息時,張楠等人看到老漢王京生自述「無兒無女」,所以生活困難,要求政府補助。

第一反應是「又來一個騙補助的人」。

因為王京生他有兩個兒子,兒子還在城裡有體面的工作。

所以駐村工作隊就把他貧困戶的指標給摘了;這摘了不得了,逼得王京生直接掛牌喊冤。

而張楠等人也因此背上了處分;

原來王京生有兒子不假,可兒子們卻都以他再婚為由,拒絕贍養他。


一一「面子扶貧」

對比張楠、李世濤這樣的實幹派,以市教育局副局長為首的劉成鑫,還有下屬崔新成等人的扶貧,就是「面子」了。

不僅沒能切實從村民的利益出發,去考慮脫貧策略。

更關鍵的是為了通過考核,還自掏腰包買米買油去討好村民,讓他們在檢查這一天「安分」一點。

為了所謂的政績,又是拍照,又是找人撰寫文章虛誇。

這樣的扶貧,你能說是扶貧?

敢拍,會拍,就是這部網劇能脫穎而出的關鍵吧。

曹駿有這樣一部好劇,也該「翻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