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經緯網

作者 蕭衡鍾
(華中師範大學台灣與東亞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大學、中國文化大學博士)
一、疫情影響藝文產業及消費文化
台灣文化部門用12億(新台幣,下同)預算推出「藝FUN券」,希望用以振興疫情中的藝文產業,並用抽獎方式分送,獲得極大的新聞熱度。而在此之前推出的兩波紓困項目也投入超過50億,台灣下半年藝文演出解封后的累積票房創下近20年新高,相對於上半年由於疫情影響導致全台大型藝文活動停演來看,形成了一股「報復性消費」趨勢。
另外,年底來台的莫斯科古典芭蕾舞團染疫,導致全團取消演出一事也受到極大的矚目,造成主辦方極大損失;而包含許多藝人的演唱會,也都採取了延期舉辦或增強防疫措施等作法,試圖止血、挽回民眾參與信心。
二、以文化審查引發的出版自由風波
根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37條,大陸的出版、影視、廣播作品進入台灣,如果重製以繁體中文在台發行,業者應於發行前向台灣文化部門提出申請。過去十年來台灣僅有200件申請案,開罰也僅三件,許多出版業者甚至不清楚該「法條」的存在,許多大陸書籍在台販賣也未經過送審程序。
今年因《等爸爸回家》引發風波,該「法條」才再次成為大眾焦點。童書《等爸爸回家》被台灣文化部門認定為是大陸的「大外宣」與「文化滲透」而被要求下架後,關於大陸書籍在台灣的出版審查問題引發廣泛的爭議,台文化部門也強調會加強大陸出版品的稽核體制,引發外界反彈聲浪。
不過,日前台灣網絡電子書店博客來和誠品先後公布了2020年度閱讀報告,其中大陸90後作家萬特特作品《這世界很煩,你要很可愛》在台灣誠品的年度銷售排行榜中奪冠,同時也在博客來奪下了年度暢銷榜亞軍以及新書榜冠軍,萬特特也因此躋身年度暢銷作家排行榜第三名,而擠身前十名的榜單中,共有三名大陸作家。
近五年,心靈勵志書籍在台灣熱銷,大陸也有許多作家會寫雞湯或是傳遞正能量、生活勵志與歷史類書籍在台灣市場也受到歡迎。例如《如果歷史是一群喵》便結合漫畫和歷史,在台灣銷售亮眼,顯見好的作品,不分地域都能受到讀者青睞。不過未來大陸書籍在台出版是否會更加困難,在《等爸爸回家》全面下架後,值得觀察。
三、「文化台獨」作為引起批判
中美貿易戰不只貿易戰與金融戰,更是科技戰與文明衝突,美國就像是禿鷹,想要像冷戰一樣圍堵中國大陸,台灣地區在文明衝突的夾縫中自然親美、成為「反中」前線,導致兩岸民間緊張,台灣教育一切以西方教育為主,陷入自我文明的困境。台灣教科書新課綱的「去中國化」、改中國史為東亞史作法,明顯可見政治意識對於文化教育的干預,需要更多關注與努力。
以前台安教科書的的本國史就是中國史,後面改成先教台灣史再來才教中國史,影響學生的核心價值觀;而新的「2019課綱」更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中,這會造成學生國族認同的改變,就像香港學生的史觀與價值觀被改變一樣,背後都有無形的手在干預,教科書是台當局的意志我們無力改變,從過去教科書中美化日本的經驗來看,新課綱中東亞史料的選擇與敘說是其重點。
疫情嚴峻當下,兩岸是否能夠恢復交流,目前都沒把握,教育課綱的「去中國化」與「台獨化」在未來會更深化,更加影響年輕人的認同,讓兩岸分離越嚴重。2019年至今在台灣的陸生所感受到的是,「台獨」與「去中」、「反中」已不再用其他字面來做包裝,習慣把陸生視為「中共代表人」,讓陸生無法與老師同學交流。
大陸在疫情中要對兩岸文化交流表現出戰略定力,除了在交流上展現戰略定力外,也能發展世界多極化下的文化上的戰略定力,以尊重中華文化為脈絡,發展有現代意義的華人本土社會科學,也就是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而非西方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