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步步驚心》眾多女人中,最受寵愛的,除了女主角若曦,還有一個人比她更受寵愛,那就是她的姐姐馬爾泰若蘭。
比起馬爾泰若曦,馬爾泰若蘭的人生可謂是幸福又幸運。
先說她的家世,馬爾泰若蘭身為西北總兵,馬爾泰將軍的大女兒。將軍,這個職位相當於現在的省長。而西北將軍,更是一個有實權又重要的省長。
還記得,若蘭15歲那年,她跟着父親馬爾泰將軍回京述職。那天,她在郊外騎馬,笑聲像是一串串銀鈴般,飄灑在山林間,裏面全是滿滿的快樂。這個生機勃勃又英姿颯爽的姑娘被八阿哥看到了,自此一見鍾情。
八阿哥求皇上,把若蘭指給他做側福晉。父親是朝廷重臣,夫君是阿哥,從出生到嫁人,生活無憂。
不僅如此,在八阿哥府中,除了福晉郭絡羅明慧之外,便只有她一人了。要知道,在清朝,每個阿哥被封為親王后,可以有一個嫡福晉,兩個側福晉,四個庶福晉,其餘的便統稱為「妾」或「格格」。
可是在八阿哥府里,並沒有多餘的女人,不用每天應對後院中的爭風吃醋,人少又清凈。不得不說,這種待遇在當時可以說是可遇而不可求。
如果說,姬妾少是幸福的。那麼,她深得八阿哥的喜愛便更是幸運的。
結婚之後,八阿哥免去了若蘭對福晉的請安,也順着她的意思,她想要什麼便給她什麼。不僅如此,在當時,嫡庶之分是很嚴重的。可是每次嫡福晉明慧有的東西,卻也少不了若蘭的那一份。甚至,在每年守歲的時候,八阿哥都是陪着若蘭一起度過的。
這種寵愛,甚至引起了八福晉明慧的嫉恨。明慧知道,八阿哥的心全部都在若蘭身上,也正因為看到自己喜愛的人不喜歡自己,才讓明慧和她的「假想敵」若蘭爭了一輩子。
娘家靠譜,夫家也不錯。甚至還得到了丈夫唯一的寵愛,這應該是極為幸福的。所以,在若曦和八阿哥定情之前,八阿哥愛的一直都是若蘭。
對於一個古代的女子來說,衣食無憂、丈夫沒有太多的女人,甚至還得到了丈夫唯一的寵愛。這種待遇,可以秒殺當時所有的女人。如此順遂的人生,可以說是世間少有的。
但,婚姻這件事,如同圍城一般,城外的人想出去,城裡的人想進來。
2
若蘭一出場,卻完全不像受寵的樣子,甚至還經常被嫡福晉明慧和她的妹妹明玉欺負。
有一次,八阿哥來吃飯,巧慧非常高興,忙着打點菜肴和衛生。還記得當時巧慧說,雖然側福晉不在意這些,可是別人也會看人下菜碟。在阿哥府里生活,沒有恩寵,又讓八福晉礙眼,日子肯定不好過。
甚至在若蘭快要死的時候,她想要的不是什麼榮華富貴,也不是什麼誥命。她想要的只是一封休書。在當時,女子被休是一件極為恥辱的事情,而這份「恥辱」,卻是若蘭一生所求。
明明受到八阿哥的寵愛,府里又沒人欺負她,為什麼若蘭明明擁有無數好牌,最終卻沒有好的結果呢?我想,或許是因為她不願放過自己,沉溺於過去不肯出來吧。
若蘭從小就是在西北軍營長大的。蒙古族的姑娘,並不像宮裡的那些格格一樣處處講規矩。大口喝酒、吃肉、學習騎術等,都是若蘭年少時候的日常。或許,也就是因為這種豪爽和快樂,才讓八阿哥注意她。
在西北軍營,她和一個名叫常青山的漢人士兵相愛了。而若蘭的騎術,便是常青山手把手教的。本以為,她們可以成婚,但是聖旨下來,若蘭逼於無奈,只好嫁給八阿哥。
婚後,若蘭似乎認命了,還懷上了八阿哥的孩子。可是當她知道,父親因為害怕八阿哥的責問,而急忙的把常青山推去戰場,並害常青山死亡的時候,若蘭崩潰了。她認為,是她自己背叛常青山在先,害死常青山在後。
自此,她把自己關在佛堂里,天天念經。對八爺的示好不聞不問,對八福晉明慧的欺負也視若無睹。她彷彿活在自己的小世界當中,不去管外部的看法,也不去過問世事。她活着,只為了熬日子。
不管是若蘭嫁給八阿哥,還是常青山的意外死亡。其實,一切都是意外。這並不是若蘭的錯,更不是八阿哥的錯。要怪,或許只能怪常青山和若蘭有緣無份。所以,這一切,誰都沒罪。
而面對意外,有的人會選擇重新出發,繼續去過好生活。可是卻也有人把罪責攬在身上。或許,若蘭不願放過自己,除了是不愛八阿哥,更多的是恨那個無能為力抗旨,又讓心上人死去的那個懦弱又無能的自己。
很多人都說,如果若蘭不那麼介意,她肯定可以過得很好。可是,若蘭的心,是空的。十幾年過去了,她還恨八爺嗎?應該不恨了吧,卻也不愛了。她所執着的,只是那段年少時的美好,和憎恨那個懦弱無能的自己。
3
如果說,若蘭的逃避只是一個人的行為也便罷了,可是她的逃避不僅傷己,更傷人。
首先,她白白浪費了自己的一生。
若蘭嫁進王府的時候,大概16歲,而她死的時候,大概也就35歲。二十年的時間,她把自己關在佛堂里,每天除了念經就是祈福,無欲無求。
試想一下,不讓你出去逛街,不讓和朋友聊天,還禁止一切娛樂活動,把你關在一個屋子裡,天天讓你念經祈福,還一念20年,除了浪費時間,還有什麼意義呢?
若蘭不是不懂,只是她不願意去面對新的生活,也不願去接受常青山的死亡。若蘭把日子都放在佛堂里,除了懷念過去的美好,就是逃避愛人死亡和嫁給不愛之人的悲劇。可是,這種逃避,除了浪費人生,並不會改變任何事實。
其次,她讓親人為她擔心
若曦在八阿哥的府中,基本就是為了姐姐和明玉吵架,甚至頂撞八福晉明慧。若曦比若蘭小十幾歲,可是這麼一個小姑娘卻擔心姐姐,害怕她在府里被欺負,甚至擔心她過不好,還去找八阿哥理論。這又難道不是若蘭的失職嗎?
在劇中,若曦和若蘭的父母並沒有出現。但可想而知,如果為人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心如死灰,天天在熬日子,那麼內心的擔憂可想而知。
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子女的父母。
我不知道,若蘭的父親會不會後悔自己的舉動。但將心比心,如果在現代,自己的女兒不幸福,那麼肯定有很多父母都會想辦法讓女兒和女婿離婚。父母,其實並不需要自己的孩子賺多少的錢,只要孩子幸福快樂便夠了。
可惜,若蘭不能和八阿哥離婚。但是,知道自己大女兒過得不好,而且是因為自己的原因害的女兒鬱鬱寡歡。馬爾泰將軍該有多恨自己,也有多惦記自己的女兒。不得不說,若蘭的懦弱和逃避,也讓愛她的人為她憂心。
最後,她糟蹋了別人的真心。
在劇中,若蘭糟蹋了兩個人的心。一個是常青山,一個是八阿哥。和常青山青梅竹馬,但是面對賜婚,不敢拒絕,卻也不願意開口和常青山斷絕關係。導致常青山最後戰死沙場。
面對八阿哥,明明不愛,卻也不拒絕八阿哥對自己的好。面對八阿哥的真心,若不能以真心相對,便說清楚。可是,她不該的是,在不理八阿哥的同時,卻也接受了八阿哥對她的各種便利和特權。
每個人的真心,都很可貴。若蘭的心在常青山身上,可是她的無情,關閉了對所有人的信任,卻也糟蹋了八阿哥的真心。
4
若蘭的這一生,可悲卻又可恨。可悲的是有情人不能相守,可恨的卻是浪費自己的一生,卻毫無意義。
如果我們碰到了這種情況,那麼應該要怎麼做呢?
首先,面對不愛的人當斷則斷。不愛的人,離開,便是最好的結局。不要浪費自己的時間,也不要去傷害別人的真心。
其次,不要糾結過去,去迎接新的生活。在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很多的挫折。比如,失戀、失業、親人的離去,等等。這些都是讓人感到難過的事情,卻也是已經發生,不可改變的事情。
面對挫折,我們應該做的不是沉浸在難過中,而是在挫折中站起來,去迎接新的生活。每個人的人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沉浸在過去,只會過得越來越糟。而放下過去,迎接新的生活,認識新的人,或許會讓自己的生活更美好。
作者:肥喵,湯小小寫作班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