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惡」後同框帶貨,董明珠與孟羽童,再見老闆比再見愛人更難?

2025年05月24日11:40:13 娛樂 3990

「交惡」後同框帶貨,董明珠與孟羽童,再見老闆比再見愛人更難? - 天天要聞

「交惡」後同框帶貨,董明珠與孟羽童,再見老闆比再見愛人更難? - 天天要聞

看過這兩小時的直播,所有人都會知道,「再見老闆」絕不會比「再見愛人」更加輕鬆。一落座,董明珠就問這個自己曾經看好的晚輩,「思想變了沒有」。孟羽童明白這是對她委婉的批評,她趕緊回答自己還在學習。

緊接着,董明珠含笑摟着孟羽童,但講出的每一句話幾乎都是批評。首先,點明她擅自接代言、接廣告,「是犯了很大的錯誤」;其次,指出她失去格力這個最好的機會;最後就是「上價值」,董明珠欲言又止地說她三觀打了折扣。

只有這個時刻,孟羽童打破了沉默,火速辯解「我三觀挺正的」。

文 | 饒桐語 常芳菲

編輯 | 西打

運營 | 芋頭

再見老闆

《再見愛人4》因為嘉賓言論頻頻上熱搜的時候,微博博主@推拿熊 曾暢想,「拍再見愛人已經難以超越,膽子大就拍《再見老闆》」,讓已經離職的員工和前老闆合體亮相拍綜藝,比如董明珠和孟羽童,又比如俞敏洪和董宇輝,「這得好看成啥樣啊」。

如今,暢想照進現實。5月23日晚,兩年沒同框的格力董事長董明珠和她的前秘書孟羽童,再次同場直播帶貨。從相識到並肩又到「交惡」,她倆的故事充滿了戲劇性,還沒開播就吸引了諸多網友圍觀、品評。

預熱的物料猝不及防中透露出溫馨,又貼合當下的情緒。

三天前,孟羽童在社交平台上貼出了自己和董明珠的聊天記錄。時過境遷後收到前老闆的信息,她覺得「心中一塊大石終於落地」,並且回憶起過去艱難的時刻,輿論風暴里是董明珠握住她的手,安慰她「別怕」。

「交惡」後同框帶貨,董明珠與孟羽童,再見老闆比再見愛人更難? - 天天要聞

孟羽童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曬出自己和董明珠的聊天記錄。圖 / 小紅書截圖

和前同事們坐在飯桌上,孟羽童也不諱言自己深受董明珠的影響,會「不自覺地模仿她」。孟羽童把董明珠當作職業上的榜樣,女性成長為一家企業掌舵者的敘事,深深激勵着這個年輕人。直播海報上,孟羽童董明珠一前一後舉起單反相機看向遠方,一對忘年交冰釋前嫌的情節,已經呼之欲出。

但看過這兩小時的直播,所有人都會知道,「再見老闆」絕不會比「再見愛人」更加輕鬆。

「再見老闆」的課前回顧,從一個靈魂提問開始。一落座,董明珠就問這個自己曾經看好的晚輩,「思想變了沒有」。孟羽童明白這是對她委婉的批評,她趕緊回答自己還在學習。

第一課隨即開啟。董明珠含笑摟着孟羽童,但講出的每一句話幾乎都是批評。首先,點明她擅自接代言、接廣告,「是犯了很大的錯誤」;其次,指出她失去格力這個最好的機會;最後就是「上價值」,董明珠欲言又止地說她三觀打了折扣。只有這個時刻,孟羽童打破了沉默,火速辯解「我三觀挺正的」。

「交惡」後同框帶貨,董明珠與孟羽童,再見老闆比再見愛人更難? - 天天要聞

董明珠在直播中提及孟羽童的「三觀」問題。圖 / 格力明珠精選直播截圖

董明珠一度宣稱要把孟羽童培養成「第二個董明珠」,但後來也是她親自證實,孟羽童從格力離開。在她看來,孟羽童不可能在格力工作的同時,還到公司外做廣告,「這肯定是不合規的」。這次直播,董明珠再次重申:當時都是孟羽童太年輕了,因為年輕,所以抵抗不了外界的誘惑,只能離開格力。

這樣的口吻比起幾個月前算是溫和得多。在此前一次內部發言里,董明珠非常不滿,她說孟羽童是藉助格力平台成了一個網紅,在公司起到不好的作用,因此措辭十分嚴厲,「不能再容忍這樣的人在格力電器,所以把她開除出去」。

如今,要一起帶貨,董明珠的態度和緩了,但基本準則沒有變。評論里,有人問孟羽童未來的打算,董明珠斬釘截鐵地回答:「離開之後要回來,不可能的。」

在很多場合里,董明珠都不避諱地介紹過自己挑選員工的標準。不接受重新回來工作的員工,就是裏面態度最堅決的一條。她也不接受海歸留學生,就在一個月前,董明珠才因為「堅決不用海歸派,因為裏面有間諜」的言論上了熱搜,她說自己不知道誰是誰不是,在無法辨別是否是間諜的情況下,只能保守地選擇國內高校的學生。

如果按照這些標準來看,孟羽童的履歷應該是精準踩在格力的「雷區」——除了「前員工」的身份之外,孟羽童還即將出國留學。不過,面對網友關切的眼光,董明珠還是沒有把話說死,等到孟羽童出國深造一年之後,「還是有可能重回格力」,原因是,孟羽童沒有惡意竊取過公司的技術,也不是轉頭去了別家公司,這起碼意味着她原則上沒有問題。

回應完人們關心的八卦,兩個人沒有任何廢話,火速過渡到了帶貨模式,顯然,這才是這場盛大會面的重要目的。整場直播里,董明珠和孟羽童手牽手、互相寒暄的時間加起來不過幾分鐘,更多時間裏,直播間輪番請出的是介紹廚具的廚師、推銷電飯煲的銷售總監,以及董明珠身邊購買美容儀的女性企業家朋友們。

眾多貨品中,董明珠最心心念念的依然是玫瑰空調。她再次展現了一以貫之的自信。有人批評她的審美「土」,但她不以為意,因為她相信有一批人喜歡,玫瑰空調甚至「沒有貨,不夠賣」。在孟羽童的追問下,她還分享了自己對玫瑰空調二代的暢想,要「整個(外形)就是一朵玫瑰花」,成為一件擺在家裡的藝術品。

「交惡」後同框帶貨,董明珠與孟羽童,再見老闆比再見愛人更難? - 天天要聞

格力的玫瑰空調。圖 / 小紅書@格力電器

現場還一度變成老闆們的「下單pk賽」,有人說要買50個養生壺回去送員工,馬上就有人加到100個。在這樣的氣氛下,孟羽童只能靠邊站,直到評論里不斷有粉絲催問她的身影,導播才趕緊切畫面,面對鏡頭,孟羽童很快露出一個體面的微笑。

只是,費力播了半天,格力直播間的榜單排名還是「帶貨總榜85名」,半個小時後,這個數字下滑到了97名。董明珠花費很長篇幅去推薦的一款「雙面女王」美容儀,原價14000元,即使是直播優惠價也高達9800元,哪怕主播們一再強調「限量」「搶光了」,詳情頁已售數字卻一直停留在個位數。

來去之間的打工人

直播當中,董明珠提到了這幾年的變化,「企業的變化和個人的變化都是共存的」。事實上,這位企業家這幾年重用的愛將,已經變了又變。

引發討論最多的除了一度被視作「董明珠接班人」的孟羽童,還有語出驚人的王自如。

和董明珠一起參加專訪節目時,王自如展現出了極高的情商。主持人問他工資多少,他說自己不在意,從來不看工資條。主持人讓他談談對老闆董明珠的看法,王自如說:「哪怕每天什麼事都不幹,就看她怎麼開會,聽她每天講什麼、做什麼,我都覺得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交惡」後同框帶貨,董明珠與孟羽童,再見老闆比再見愛人更難? - 天天要聞

王自如和董明珠參加綜藝。圖 /《問答八方》

這段話乍一聽圓滑又諂媚,卻又好像飽含職場哲學。打工人一邊嗤之以鼻,一邊又開始糾結要不要抄寫、背誦、逐幀學習。畢竟,這段話的確哄得董明珠很開心,大家也悟了,原來領導真的會喜歡這樣的員工。

看上去,孟羽童和王自如有很多相似性,比如算時間,兩個人其實是「職場同期生」,都在2021年進入格力。他們還都是通過綜藝和董明珠結緣——憑藉求職綜藝《初入職場的我們》,孟羽童成為了董明珠的助理;而王自如早在2016年的創業節目《我是創始人》里,就和導師董明珠越走越近。走到聚光燈下,兩人也都不缺成為網紅的潛質。

但本質上,他們能在格力站到話題中心,背後都是董明珠的意志。

2021年,恰逢格力推進渠道改革的重大轉型時期,董明珠希望公司從線下拓展到線上,推行「新零售」模式。於是,自帶潑天流量的孟羽童,肩負起帶貨的重要任務,幫助格力搶佔線上銷售的份額。至於王自如,身兼「渠道改革負責人」之職,名頭聽上去更響亮些。

只是後來大家才發現,孟羽童的名字被格力註冊成商標,王自如有名頭卻少實權——翻開格力的年報,高管名單中沒有王自如的名字,而在媒體的報道中,他雖負責渠道改革,卻也沒有最終決策權,所有事都得向董明珠彙報後才能決定。

短短兩年之後,孟羽童出走,王自如離職。到了2024年5月,接下渠道改革重擔的,成了一位名叫盧陸群的女性,雖然她大眾知名度很低,但扎紮實實在家電圈打拚了多年,做到了格力的銷售總監。彼時,董明珠穿着漢服在洛陽遊玩時,身邊就有盧陸群的陪同。

在昨天的這場直播里,董明珠一邊坐着孟羽童,另一邊就坐着盧陸群,兩個人還在主持人的攛掇下,展開了一場紅藍之爭,「支持羽童的買藍色鍋,支持盧總的買紅色鍋」。最後,還是董明珠推了一把,如果紅色鍋銷量達到100個,就再給它降價200元。人們恍然大悟,這個穿着樸素的女性,或許才是真正被董明珠重用的那個人。

「交惡」後同框帶貨,董明珠與孟羽童,再見老闆比再見愛人更難? - 天天要聞

昨晚的直播中盧陸群和孟羽童分坐董明珠兩側。圖 / 格力明珠精選直播截圖

不過,兩位網紅的存在,已經足夠激起互聯網的水花。通過層出不窮的新聞,不少人也開始嘗試理解董明珠的用人觀。

要讓董明珠理解當下的年輕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位在商海摸爬滾打幾十年的企業家,打心眼裡覺得,格力這樣的大公司是一所好學校、一個好平台,員工只要下苦心,肯定能夠在裏面學到真本領。她本人的經歷,就是這套敘事最有力的證明——最開始,她以單親母親的身份加入格力,從一名銷售員做起,在一線學會了跟經銷商打交道,也學會了如何去管理團隊,最後她成了一家企業的掌舵者。

或許也正因如此,董明珠會覺得,企業和員工之間不是單純的「僱傭關係」,而是一種「培養關係」。有一回,她甚至真情實感地提議,員工要跳槽,公司就要收培訓費,因為「培養你付出了那麼多財力、人力、物力和時間,你拍了屁股就走了,下一個單位最少要賠償我的培訓費」。

帶着這樣的想法或許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董明珠會對孟羽童、王自如都有很好的第一印象。在《初入職場的我們》里,孟羽童第一次在董明珠面前做自我介紹,只花了一半時間闡述簡歷,剩下的時間,她非常真誠地告訴董明珠,自己是來學習的,她想學習董明珠「極致理性」的處事風格,得到霸道女總裁的「指點」。

「交惡」後同框帶貨,董明珠與孟羽童,再見老闆比再見愛人更難? - 天天要聞

在綜藝中初見時,孟羽童表示自己非常希望向董總學習。圖 / 《初入職場的我們》

王自如也是。在那段引發巨大爭議的獨白里,或許最讓董明珠感到舒心的,並不是說要讓辦公室離董明珠更近的話,而是讓年輕人要學會心態歸零,因為工作時一定會犯錯,是公司為你犯的錯買單,還有人教你怎麼做事。這還不算完,王自如還十足虔誠地感慨,都這樣了,公司「還要給你發錢」,怎麼看,這個班都上得賺翻了。一旁的董明珠聽了,神情很是滿意。

親身經歷會塑造人的觀念。細看董明珠的用人觀,會發現她是一名典型的經驗主義者,曾經吃過的苦、受過的委屈,都會讓她警惕,然後做出相對保守和安全的選擇。

比如,董明珠覺得,企業用人時,最重要的第一品質是「忠誠」。她本人的確是一個符合這一標準的人。1994年,格力快速發展,競爭對手花了大力氣來格力挖人,特意給高管們開出了極高的薪水。當時正好趕上格力給銷售人員降薪,多重原因疊加之下,十幾個銷售骨幹集體辭職,還有人不忘來勸董明珠跟着走。時任經營部部長的董明珠說,自己選擇留下,就是因為感念企業的培養恩情。

這件被挖牆腳的往事,後來被董明珠形容為「滅頂之災」,也決定了她日後的用人標準,並衍生出很多不成文的條例,包括不要家電行業跳槽來的人、不要留學生之類,外界看來有點荒誕的規定。她的觀點就是,這類人都無法保證忠誠性,極有可能背叛企業,讓她和格力再吃個悶虧。

當然,董明珠也並非察覺不到時代的變化,沒有多少人能像她一樣,在一家企業干一輩子。她曾經信任過的人里,很多都離開了格力,有轉頭去了飛利浦的執行總裁,也有加入美的空調的區域大經銷商,還有更多人,面對越來越微弱的盈利,只能放棄了只賣一家的承諾,貨櫃里什麼品牌都有,只要賺錢,誰家都賣。

而最近被她任用的盧陸群,同樣也是從其他公司跳槽來的。據公開報道,這位畢業於浙江財經大學的女性高管,在方太、京東等公司都工作過。2022年,格力的河北總經銷商改賣飛利浦,一度引起經銷商們的集體恐慌,盧陸群就是被派出穩住大盤的人,她穩住了經銷商的情緒,也穩住了業績,創下河北區域近年來的最佳成績,後來越來越被董明珠看重。

還是在一次會議里,董明珠說,只要你能幹,「哪怕90歲我都用你」。可以想見,如今更被董明珠強調的用人條件要素,已不僅僅只有忠誠二字,還有「實力」——相比起來,還是它能夠帶來實打實的企業利潤。

流量捕手的焦慮

過去10年,格力推出過各式各樣的產品,但董明珠經營得最成功的還是自己——在鏡頭前,她殺伐果斷;碰到熱點話題,她總有驚人之語。靠着鮮明的「董式風格」,她一躍成為了企業家中的頂流。

當下的老闆敘事中,最受歡迎的人設之一是對員工講義氣,體諒打工人感受。但作為格力掌門人,董明珠最為人所知的標籤是「強勢」。員工在她身邊,得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才能隨時面對她的質詢。

鏡頭記錄下不少屬於董明珠的名場面。幾個月前,董明珠和格力電商負責人朱芸聰帶着小家電走進了東方甄選的直播間。宣傳產品的過程中,鑄鐵電飯鍋遲遲沒能掛上鏈接,董明珠立刻看向身邊的朱芸聰,語氣嚴厲吩咐他,「即刻去解決,(你)還坐在這兒?一分鐘就能解決的事情。」身在主場的俞敏洪趕緊端着酒杯打起圓場,稱讚董明珠雷厲風行,才讓「格力這麼成功」。

董明珠的性格從來沒有改變。9年前,在魯豫的鏡頭裡,她也沒有掩藏鐵腕的一面。員工沒有安排好接待流程,她走遠了還不忘回過頭大喊:「(我)不把你們都撤了才怪!」製造車間里的溫度比平時高了兩度,她反問負責人:「你是怎麼搞的?」

「交惡」後同框帶貨,董明珠與孟羽童,再見老闆比再見愛人更難? - 天天要聞

董明珠在鏡頭前批評員工工作不到位。圖 / 《魯豫大咖一日行》第一季

想要精準樹立自己的人設,很多時候還得找到一個合適的「敵人」。

很長一段時間裏,小米都在扮演這個角色。雙方在輿論場上的戰爭從來沒有停止。一個月前,格力電器召開的臨時股東大會上,董明珠炮轟小米su7的撞車事故,隨後強調格力的車在北京跑了十幾年,從來沒有火災,「這就是實力,就是技術」。

格力的技術,是董明珠最引以為傲的優點。她也不止一次,批評「對手」小米的產品缺少科技含量。去年年底的一次採訪中,她主動提及小米空調因為專利侵權,賠償格力50萬元。而小米公關部總經理王化也很快回應:「信息不實。」他宣稱小米空調沒有專利侵權,更沒有因此賠償格力。

董明珠與小米這一段相愛相殺的緣分,最早要追溯到12年前,那也是董明珠真正破圈的開始。2013年,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的現場,雷軍宣稱:「如果小米在5年內營業額擊敗格力電器,董總輸我一塊錢。」董明珠底氣十足:「要賭就賭10個億。」

這價值10個億的賭局,最後沒有輸家。2018年,格力以2000.24億元的營收,超過了小米。而小米那邊,在跌宕中改革渠道、擴大規模,不僅於2018年成功上市,收入也在2019年反超了格力。雷軍半開玩笑地懊悔稱,「打賭要打六年。」

在外界看來,董明珠和雷軍不只是兩家企業的競爭,更是傳統與新興製造業的對決。交手中,兩個生長於不同時代的企業家,各自的形象前所未有的鮮明。董明珠的剛強、直接、「鐵娘子」式人設,就此樹立起來。

這一路上,董明珠的敵人不少。她曾痛斥互聯網造車,還批評小米和美的的合作是「小偷加小偷」。

不是沒有人勸過她。身為董明珠的多年好友,財經作家葉檀曾經讓她把「有些話,收一收」。而董明珠依然堅持做自己。她的性格和言論引來了許多爭議。接受魯豫採訪的時候,董明珠站在辦公樓下叉腰發怒的照片,被許多人轉發。作為主持人,魯豫擔心董明珠「這個瞬間看起來不太好看」,但團隊沒有出面處理,只是說,「她見過的風浪比這(照片)大多了」。

「交惡」後同框帶貨,董明珠與孟羽童,再見老闆比再見愛人更難? - 天天要聞

董明珠被人拍下的發火照片。圖 / 《魯豫大咖一日行》第一季

不能否認,這些激烈的爭議給董明珠帶來了無窮無盡的熱度,格力電器董事、負責浙江區域銷售的張軍督也曾經建議總部處理一些過激的批評。但董明珠並不在意,「你管它幹嘛,這個也是流量」。

顯然,董明珠渴望用巨大流量,拉動格力走出瓶頸,復現20年前的輝煌。她最新的動作,就是決定把部分格力專賣店改名或升級為「董明珠健康家」。

最新的直播里,董明珠直言,格力產品要全面進入每個家的書房、廚房、客廳。但實際上,相比起對手,格力始終沒能找到新的增長曲線,空調依然是這家公司最大的收入來源。

而作為核心產品,空調業務也同樣面臨很多挑戰。2024年財報顯示,格力營收為1900億元,同比減少7.31%。格力依然在承受渠道改革帶來的後坐力。

董明珠決心把方向轉向線上直播帶貨。2020年,巔峰時期一共開啟了13場帶貨,累計gmv(總銷售額)達476億元。消費者可以通過經銷商分享的二維碼下單,格力直接發貨,這種模式完全繞開了此前的省級代理商和銷售公司。

這確實也引發了短暫的陣痛。很多區域經銷商瞄準了時機,集體倒戈。不少銷售助理轉而投向格力競爭對手的陣營。就連格力內部員工也被挖角——格力分管銷售的總裁助理胡文豐,和曾經被看作董明珠接班人的黃輝,現在都成為了飛利浦旗下的大將。

更加棘手的是對手的追趕。主打中高端市場、從來「不打價格戰」的格力空調,市場份額正被競爭對手蠶食。奧維雲網數據顯示,截至去年第三季度,小米空調線上銷量市佔率達到14.26%。反觀格力空調,銷量市佔率從21%下滑至18.48%。兩家公司銷量的市場份額差距,正不斷縮小。

董明珠不是一個害怕戰鬥的人。恰恰相反,執掌格力以來,董明珠是靠打贏一場場硬仗走過來的,對手包括但不限於下屬、經銷商到競爭者。她不太展現自己的柔情、迂迴,有媒體形容,「董明珠走過的路,草都長不出來」。

只是現在,董明珠面對的不再是一場賭局,流量也不是萬能的武器。消費市場的冷風吹來,擺在71歲的董明珠面前的,仍然是一場「生死戰」。

參考資料:

1.《董明珠傳》,陳潤

2.《魯豫有約大咖一日行》第一季

3.《董明珠71歲了,她還在戰鬥》,穀雨實驗室

4.《「搞抽象」的董明珠,在做一場危險的品牌實驗》,刺蝟公社

5.《王自如,從來不是董明珠的唯一選擇》,解碼decode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侵權必究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內部渠道」買演唱會門票?勿輕信! - 天天要聞

「內部渠道」買演唱會門票?勿輕信!

近期,各種演唱會較為集中。石景山公安分局日前接到一起演唱會門票詐騙報案,張先生輕信網上的「內部購票渠道」,為買兩張演唱會門票損失近3萬元。其實,在官方購票平台上,點擊進入演出詳情界面時都會彈出警方防騙提示,提醒公眾務必從官方渠道購買演唱會門票,不要與個人、非官方授權的票務公司私下交易。張先生和同事非...
空中牽手!進入新階段! - 天天要聞

空中牽手!進入新階段!

5月19日,從中鐵大橋局新建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速鐵路滬寧段站前V標項目部傳來最新消息:該橋南、北主塔進入上橫樑施工階段,主塔上橫樑模板和鋼筋綁紮作業正在全速推進。此次施工的主塔上橫樑位於上塔柱和中塔柱的轉折處高6米、寬8.4米,結構複雜,分兩次澆築完成,此次主塔實現「空中牽手」,預示着大橋主塔施工基本完成,...
2.4萬部電影 AI 解剖報告:為什麼你的愛豆在電影里永遠死不了? - 天天要聞

2.4萬部電影 AI 解剖報告:為什麼你的愛豆在電影里永遠死不了?

大數據文摘編譯作者:Daniel Parris據說,人固有一死,但史蒂文·西格爾或許是個例外。作為上世紀80年代頗具票房號召力的動作明星之一,史蒂文·西格爾曾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堅持:他在銀幕上從不輸掉打鬥。這背後,是他希望塑造一個戰無不勝的武術家形象的考量。不過,這種對「不敗金身」的執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電影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