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聲》如何成為觀眾的「電影眼睛」?

2025年05月13日14:02:03 娛樂 1069

在民國電影的璀璨星河裡,有一本刊物像一位無聲的記錄者,用十年時光串起了中國電影從萌芽到綻放的重要軌跡。它不是電影公司的宣傳工具,卻成了無數觀眾的「觀影嚮導」;

它經歷了戰火紛飛的動蕩年代,卻始終以獨立的姿態守護着對電影的真誠。這就是《電聲》,一本用文字為民國電影繪製精神圖譜的傳奇刊物。

《電聲》如何成為觀眾的「電影眼睛」? - 天天要聞

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電影如同一顆新星照亮了都市人的生活。1932年,《電聲日報》在這樣的浪潮中誕生。

當時的電影圈正經歷着劇烈變革,左翼文化人士帶着對現實的關注走進電影界,《狂流》《三個摩登女性》等影片不再局限於風花雪月,而是將鏡頭對準社會底層,用故事叩擊時代的脈搏。

《電聲》如何成為觀眾的「電影眼睛」? - 天天要聞

這種變革催生了「電影年」和「電影雜誌年」的熱潮,《電聲》背後的三和公司創辦人林澤蒼,帶着商人的敏銳、攝影家的視角和發明家的創新精神,為這份刊物定下了「不拿電影公司廣告、不做虛假宣傳」的基調。

1934年,《電聲》從日報轉為周刊,如同一個找到了方向的行者,開始在電影資訊的領域裏大步前行,電影內容的比重顯著提升,真正成為了影迷們的「電影之友」。

《電聲》如何成為觀眾的「電影眼睛」? - 天天要聞

《電聲》的十年歷程,像一部跌宕起伏的電影。創刊初期,它曾是涵蓋電影、無線電、體育的「全能選手」,但很快發現觀眾對電影的熱情遠超想像,於是果斷「瘦身」,把更多版面留給電影評論、明星動態和行業分析。

《電聲》如何成為觀眾的「電影眼睛」? - 天天要聞

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後,上海陷入動蕩,《電聲》的出版變得斷斷續續,甚至不得不與其他刊物合刊求生。

但即便在這樣的艱難時刻,它依然每周準時與讀者見面,彷彿是黑暗中的一盞燈,為熱愛電影的人們送去一絲慰藉。那些年裡,阮玲玉去世的特輯創下5.5萬冊的銷量,

《電聲》如何成為觀眾的「電影眼睛」? - 天天要聞

胡蝶結婚的特輯也賣出4萬冊,這些數字背後,是讀者對《電聲》的信任與依賴,它早已成為了那個時代電影愛好者的精神寄託。

《電聲》之所以能在眾多電影刊物中脫穎而出,靠的是對讀者需求的深刻理解。它的欄目設置如同一位貼心的朋友,總能在觀眾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

《電聲》如何成為觀眾的「電影眼睛」? - 天天要聞

「我們的話」欄目就像一個敢說真話的老友,每期都會在首頁對電影界的大事小情發聲。

當有人提議在各縣設立民眾電影院時,它沒有盲目附和,而是冷靜指出:「先有好片子,才有好影院,不然空有影院卻無片可放,只會讓觀眾失望。」這種理性的聲音,在當時跟風炒作的氛圍中顯得格外珍貴。

《電聲》如何成為觀眾的「電影眼睛」? - 天天要聞

說到影片評價,《電聲》更是堪稱觀眾的「眼睛」。它的「電影批評」欄目從不故弄玄虛,而是用大白話講出觀眾的心聲。

評《舞宮春夢》時,既肯定了演員范雪朋從武俠片到現實題材的突破,也毫不留情地指齣劇情老套、鏡頭拖沓的問題,讓觀眾在走進影院前就能心裏有數。

還有「觀影指南」把影片分成A、B、C三等,細緻到每等再分上中下,這種貼心的分類,就像給觀眾一份「電影菜單」,想吃什麼一目了然。

《電聲》如何成為觀眾的「電影眼睛」? - 天天要聞

在電影消息的呈現上,《電聲》做到了有料又有趣。它既有明星們籌備新片、電影公司動態等正經新聞,也有不少讓人會心一笑的小趣聞。

比如卜萬蒼發胖是因為每天喝一杯白蘭地,徐卓呆在黎莉莉簽名簿上寫下「出賣重傷風,一見就成功」的俏皮話,這些細節讓明星們從銀幕上的偶像變成了生活中的普通人,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

《電聲》如何成為觀眾的「電影眼睛」? - 天天要聞

更難得的是,《電聲》始終把讀者放在重要位置。「百言獎金」「觀眾呼聲」等欄目,讓普通觀眾也能在刊物上發聲。

有讀者寫信指出國產聲片演員對白太慢、帶着文明戲的拖沓感,還有人為金焰「鳴不平」,認為說他不聽導演話是誤解。

《電聲》如何成為觀眾的「電影眼睛」? - 天天要聞

這種互動讓《電聲》不再是單向的信息輸出,而是搭建了一個影迷交流的平台,讓每一個熱愛電影的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聲音被聽見。

在那個明星八卦滿天飛、商業炒作成風的年代,《電聲》選擇了一條艱難卻正確的路。它拒絕電影公司的廣告,編輯們自己花錢買票看片,只為寫出最真實的評論;

《電聲》如何成為觀眾的「電影眼睛」? - 天天要聞

它不盲目追求銷量而迎合低俗趣味,而是把更多篇幅留給對電影技術的探討、對左翼電影社會意義的分析。

這種對電影本身的尊重,對讀者負責的態度,讓它成為了一股清流,也讓它的觀點更具分量。

《電聲》如何成為觀眾的「電影眼睛」? - 天天要聞

十年時光,《電聲》見證了中國電影從無聲到有聲的跨越,記錄了阮玲玉、胡蝶等明星的風采,更留下了對電影藝術的深刻思考。

當我們翻開那些泛黃的頁面,看到的不僅是一個個電影故事、一條條明星動態,更是一群熱愛電影的人在動蕩年代裏的堅守。他們用文字傳遞對電影的熱情,用獨立的視角守護着電影評論的尊嚴,讓《電聲》成為了民國電影史上不可磨滅的印記。

《電聲》如何成為觀眾的「電影眼睛」? - 天天要聞

如今,電影行業早已天翻地覆,信息傳播的方式也日新月異,但《電聲》的精神依然閃耀。

它告訴我們,真正的電影刊物應該是觀眾與電影之間的橋樑,是理性與真誠的守護者。

那些關於電影的熱愛、關於堅守的故事,就像老膠片上的光影,雖然已經泛黃,卻永遠在電影史的長河中閃爍着溫暖的光芒。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剛剛通報:無限期封禁!網友怒了 - 天天要聞

剛剛通報:無限期封禁!網友怒了

近日,網紅克里西在直播間內對5歲女孩開黃腔,引發熱議。5月13日,據「抖音黑板報」通報:主播在歷史直播中因向未成年人傳播色情低俗話術,相關不當言論嚴重違反《抖音社區自律公約》,造成惡劣社會影響,已被無限期封禁。目前,克里西賬號已無法搜索。5月10日,網紅克里西在與一名五歲女童互動時,使用涉及性暗示的表述,...
浪尖桌球夢,船屋不了情——奧沙利文的運河人生 - 天天要聞

浪尖桌球夢,船屋不了情——奧沙利文的運河人生

據英媒報道,作為斯諾克歷史獎金第一人(職業生涯累計1473萬英鎊),手握七座世錦賽獎盃的羅尼·奧沙利文本可購置遊艇豪宅,但這位被譽為"史上最佳"的傳奇球手卻選擇了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2018年,他豪....
嫌丈夫丑不要孩子,丈夫給她245萬生下女兒,徐露後悔了嗎? - 天天要聞

嫌丈夫丑不要孩子,丈夫給她245萬生下女兒,徐露後悔了嗎?

文/編輯 貓樂打娛她曾因《情深深雨蒙蒙》中「可雲」一角一夜成名卻在事業巔峰期選擇結婚生子曾因丈夫長得丑而不想要孩子但最後生下女兒的她,如今後悔了嗎?說起演員徐露,大家或許都對她沒什麼印象,也想不起來她的臉。但要說起她曾經演過的角色,那你一定
明星也開始卷學歷了?上戲博士複試名單驚現熟悉的名字!黃曉明或成林更新學弟 - 天天要聞

明星也開始卷學歷了?上戲博士複試名單驚現熟悉的名字!黃曉明或成林更新學弟

當卷學歷的風吹到內娛...近日,上海戲劇學院公布了2024年博士研究生複試名單,眼尖的網友發現:黃曉明和金世佳兩位知名演員赫然在列,引發社交媒體熱議。名單顯示:金世佳報考的是表導演創作專業學位,業務一科目成績為94.34分,黃曉明報考的則是藝術管理/戲劇策劃的專業學位,業務一科目成績為89分。消息一經傳出,迅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