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上天也嫉妒他的口才,
把他引以為傲的舌頭收走了一半,但是他沒有放棄,
在家人的鼓勵下重新站上了主持的舞台。
他就是廣東名嘴何浩鵬,他42歲老來得女,
妻子長得漂亮,如今家庭幸福。
01
生病之後重新站在舞台上的何浩鵬,話筒握得穩穩的。
燈光打下來,他的臉有點圓,笑起來眼角擠出幾道紋。
聲音從話筒傳出去,帶着點沙啞,不像從前那麼利索。
可觀眾席上,掌聲還是響起來了,
雖不如當年震耳,卻真誠得讓人心裏一暖。
導播揮手,鏡頭切到他身上,
屏幕里的他微微點頭,像在跟每個觀眾打招呼。
2019年,這個舞台差點就成了回憶。
舌癌,半邊舌頭被切掉,醫生的話像鎚子砸在他心上。
那會兒,他連「謝謝」都說不清,
更別提站在這講新聞了。
可他回來了,帶着一身倔強,
站在這漸冷的演播室里,繼續講着廣州的故事。
珠江台的熱鬧日子遠了,
《今日關注》也不再是家家戶戶的晚飯背景,
可何浩鵬還在,用他的聲音,守着這座城的記憶。
2019年的夏天,醫院的走廊靜得讓人發慌。
消毒水的味道鑽進鼻子,白色牆壁冷冰冰的。
何浩鵬坐在長椅上,低頭盯着手裡的診斷書。
舌癌,兩個字像釘子,扎得他腦子一片空白。
醫生推了推眼鏡,
說得平靜:得手術,儘快,切掉一部分舌頭。
他點點頭,嘴上應着,心裏卻像被掏空了。
對一個靠嘴吃飯的人來說,舌頭就是命。
演播室、麥克風、觀眾的笑聲,
那些畫面在他眼前晃,像是突然要被掐斷的夢。
手術那天,麻醉針紮下去,他眼前一黑。
醒來時,喉嚨火辣辣地疼,
舌頭裹着紗布,連吞口水都費勁。
護士遞來小鏡子,他看了一眼,
臉腫得像發酵的饅頭,嘴角歪着,說不出話。
他試着張嘴,發出的聲音含糊得像在嚼棉花。
病房裡靜悄悄的,只有監護儀的滴答聲。
他盯着天花板,
腦子裡翻來覆去都是一個念頭:這輩子還能不能再站到台上?
02
出院後,家裡成了他的小世界。
舌頭傷口還沒好,吃飯得嚼半天,喝水都得小心。
發音更別提了,簡單的「廣州」兩個字,
他得練半天,嘴型還是怪怪的。
他坐在客廳的沙發上,
電視開着,珠江台的節目在播。
他看着屏幕上熟悉的演播室,眼眶有點熱。
那些年,他在台上拋梗逗笑,
觀眾鼓掌的場景,像老電影,一幀幀閃過去。
在生病期間,何浩鵬的妻子李曉錦照顧着他,
她坐在旁邊,翻着手機,給他看粉絲的留言。
那些話樸實得很:鵬哥,趕緊好起來,我們等着你回來。
他笑笑,嘴角扯得有點疼,卻沒說話。
女兒嘉雯放學回來,湊到他跟前。
15歲的女孩,眼睛亮亮的,
遺傳了媽媽的好看。
她拿着作業本,裝模作樣地念單詞,逗他跟着學。
何浩鵬張嘴,聲音卡在喉嚨里,含糊得像在哼歌。
嘉雯咯咯笑,拍拍他的肩,說他是全家最努力的學生。
他凝視着女兒,胸口仿若被一盞燈點亮,暖意融融。
每天早上,曉錦會陪他在陽台上練發音。
從「啊」到「廣州」,再到整句話,
練得嘴酸了,她就遞杯水。
他累了,她就講點家常,聊聊菜市場的魚有多新鮮。
嘉雯放學後,也會拉着他玩繞口令,
輸了就得吃塊她不愛吃的青菜。
日子慢悠悠地過,傷口一點點癒合,
發音也漸漸清晰起來。
何浩鵬漸漸發覺,舞台不再那般遙不可及了。
03
三十多年前,佛山電台的錄音室小得像個儲物間。
何浩鵬第一次推開那扇門,手心全是汗。
1980年代的廣州,街頭還是單車和涼茶鋪的天下。
他原就讀於暨南大學,然而失戀之後,
便迷迷糊糊跑去佛山,機緣巧合下竟考入了電台。
2000多人報名,他硬是憑着一張嘴擠了進去。
那年,他正值二十四歲的韶華。
臉龐圓潤,笑起來仿若一個純真無邪的大男孩。
第一檔節目叫《黃昏的聲音》。
50分鐘的節目,他只有5分鐘,
報個時,放首歌,完了。
麥克風前,他盯着秒錶,手抖得差點把筆掉地上。
「聽眾朋友們,現在是北京時間……」
聲音傳出去,他鬆了口氣,像完成了一場大考。
後來他常想,那5分鐘,像是給夢想點了個火。
幾年後,他在廣州電台有了《譚何容易》。
節目一播,收音機里全是他的笑聲。
傍晚的廣州,的士排成長龍,
司機們調到電台,
聽他和搭檔青青聊生活、講段子。
節目火得不行,粉絲跑到電台樓下,只為看他一眼。
那會兒的何浩鵬,覺得自己站在了世界的中央。
2007年,廣東電視台的演播室亮得晃眼。
何浩鵬第一次站在《五年級插班生》的舞台上,
燈光打下來,熱得額頭冒汗。
節目簡單,答對11道小學題就能拿獎,
可他往台上一站,氣氛就不一樣了。
拋個梗,觀眾樂了;接個包袱,掌聲就響了。
屏幕里,他笑得像個鄰家大哥,
觀眾喊他「鵬Sir」,那稱呼一叫就是十幾年。
那時的珠江台紅火得不行。
《今日關注》每晚6點半準時開播,
演播室里電話響個不停,
觀眾打進來聊城里的大事小情。
四大天王輪番上陣,新聞講得又正又活,
街坊們吃着飯,電視機里傳來的笑聲成了下飯菜。
何浩鵬後來也加入了《今日關注》,
站在熟悉的燈光下,覺得自己像個老兵,
守着這座城的脈搏。
可好景不長。網絡時代來了,
觀眾跑去看短視頻,電視機漸漸成了擺設。
《今日關注》的演播室冷清了,
電話鈴不怎麼響,觀眾席的椅子空了一半。
何浩鵬看着新來的搭檔們忙前忙後,心裏有點酸。
他知道,時代變了,可他不想走。
舞台還在,他就得站好。
04
主持之外,何浩鵬從沒閑着。
他演過戲,在《外來媳婦本地郎》里當唐連偶,
頂着光頭跑來跑去,八卦得像個老街坊。
拍戲的日子,他常在片場吃盒飯,
曬得臉通紅,卻樂呵呵地跟導演聊角色。
後來,他又在《七十二家房客》里演卓南,
硬朗仗義,戲份不多,
卻讓人記住了那雙堅定的眼睛。
抗癌後,他還接了點小角色,
站在鏡頭前,像是用另一種方式講故事。
他還干過策劃,幫電台弄頒獎禮,
忙得滿頭汗,卻總能把場子搞得熱熱鬧鬧。
家裡人笑他閑不住,他也笑,
說人得有點事干,日子才過得踏實。
康復後,他把這些事拎起來,
繼續干,像是從沒被打斷過。
05
何浩鵬重新回到舞台,續寫着他的傳奇,
他對抗病魔的精神,
讓人們心疼他的同時,更加敬佩他。
信息來源:
1、何浩鵬抖音賬號
2、何浩鵬Haopeng He的全部作品.豆瓣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