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演短劇不羞恥,我掙得就是這個錢」。
最新一期《無限超越班3》中,柯淳自曝2萬一天片酬,強勢進擊主流。
同節目的橫屏短劇頭部演員李沐宸也表達:「想成為任何賽道的s+首選」。
在短劇圈,人人都想成為曾慶傑、知竹,並不是一句玩笑話。
曾慶傑連續拍攝了長劇《九重紫》、《逐玉》;知竹執導的s級長劇《入青雲》剛剛殺青;《執筆》導演張之微,正在「掌勺」於正重量級新劇《玉茗茶骨》……

短劇製片人劉奕均分享爆款短劇編劇的收入高達一兩百萬,「短劇造星」堪稱全面開花。
從羞於啟齒到爭先恐後、精品頻出,在和圈內的黑馬導演、頭部廠牌的核心從業者聊完後,叨叨感受到,擁有超前認知、敏銳捕捉時代情緒、年輕受眾的創作者們,蓬勃的野心、脆弱與堅持。

我身邊都是00後,
衝浪12g還喜歡追星
陳未衾是橫屏短劇《鵝絨雪》的導演兼編劇。
不久前,她剛剛參加完某綜藝錄製,這次的綜藝初體驗,「比拍戲還累」。

提起《鵝絨雪》,她很坦誠,這部小黑馬短劇,口碑不錯但票房還有比較大的進步空間:「只是讓大家看到我做導演的能力還不差」,離「上桌」還有一定距離。
入行前做過過版權交易工作的她,對ip敏銳度很高,閱小說無數,在看完《鵝絨雪》原著小說後,她很興奮,女話事人、男保鏢的禁忌設定,有深度又原始的慾望和電影感,可以拍得帶感且高級。

陳未衾告訴桃叨叨,她本身善用留白和想像。比如開篇裸照戲,通過借位鏡頭和演員的台詞、表情,尤其是眼神去還原拉扯。她的標準是尺度之下做到極致,但意識流顯然更吸引人:「慾望一定是要帶有束縛和剋制的。越赤裸的東西,呈現在眾人面前,越是要隱忍和剋制,才會讓人回味。就像彈簧,越是向下壓制越是有強大的力量感。」

從小學國畫和油畫,大學專業是動畫導演系,人物造型、畫面精緻、氛圍旖旎是陳未衾的強項,包括演員美感的塑造也是畫面美的一部分。越彆扭的姿勢,鏡頭裡越好看,演員塊頭太大或許在豎屏里是適合的,但在橫屏里會有失美感,從顏值到身材、形體,處處需要精巧把控。
早幾年她選演員主要靠試戲,現在通過聊天就能品味到演員與角色的契合度。長相美醜一目了然,演技高低通過影視片段可以感受,她更看重演員與角色是否本身契合、能否看懂劇本、讀懂角色,與角色靈魂共振。

剝去「欲」和「色」的皮,《鵝絨雪》更獨特的優點,在於女本位視角和對女性慾望的直視。
在這個故事中,女主蔣英賢作為豪門話事人,聰明、有野心,對慾望也坦誠赤裸,在看中男主後,會打直球提出「跟我」的邀請,誰都可以是她利用的對象。也因此,不管是在男女關係,還是在生意場、戰場這類群狼環伺的男性世界中,她都是一個絕對的上位者、掌控者。
長久以來,影視劇女主角無論強弱與否,都保持着精神和肉體上如同僧侶般的高度純潔,而蔣英賢打破了這個約束,沒被觀眾排斥,反而被贊看「爽」了。

很多人給陳未衾留言「還是女導演懂我們女觀眾」,但她會很辯證地看待這個說辭,比方說男導演也有很細膩的,核心在於,「導演你自己得是你拍的這個類型的受眾,才能有優勢」。
陳未衾就是萬千觀眾中的一員。她的日常生活被追星、追劇、看小說、磕cp、網上衝浪包裹着。劇集播出期間,活躍得像個營銷號,熱梗一個不落,「一看就是我軍」。

「追星就是永遠年輕啊!」說到這,陳未衾輕聲笑了起來。她身邊朋友大多是00後,最新最潮的東西她門兒清,如果不是因緣際會進入影視行業,她最遺憾的是沒能成為一個美妝博主,「我家像倉庫一樣全是化妝品,就喜歡和人交流技術」。身為破碎小蝴蝶、infp人格的她,當然也免不了脆弱、玻璃心的時刻,但一旦進了片場她情緒極其穩定,再抓狂也會先解決問題,有強大穩重的一面。

陳未衾理解的精品短劇,首先認知一定要符合當下的市場,在價值導向上要領先一點,「沒有劇情支撐或整個設定落後於時代和市場,落後於觀眾覺醒認知的(項目),註定要砸手裡。」
看過海量小說讓她「撿漏」買到了《鵝絨鎖》的版權,選演員時,她有自己的一套cp理論,覺得一個角色魅惑、撩,另一個角色就必定要乾淨、純情。濃顏就要配淡顏,甜妹就要配總攻,搞笑女就要配陰鬱男等等。《鵝絨雪》則貫徹了她的cp理論,女主胡亦瑤長相明艷、攻氣十足,男主則是從禁慾感和神秘感切入,選中了本人氣質自帶疏離感、剋制感的郝富申。

做項目原本就是帶着鐐銬在跳舞,她本給自己放過狠話,準備拍完這部就退圈。沒曾想,遇到了從業以來她最自由和最任性的一個項目,從資方到平台到團隊都無條件支持她,她再一次找回了創作的樂趣。雖然《鵝絨雪》沒如預期中成為現象級大爆款,但也是一部出圈的黑馬小爆作品,隨之而來的便是找上來合作的項目明顯多了起來,其中不乏一些定製大劇。
她也認真復盤了《鵝絨雪》存在的問題,一方面民國項目受眾比現代戲和古裝戲窄,橫屏短劇里民國項目過多,觀眾產生審美疲勞,宣傳經費有限,也讓項目缺少曝光。《鵝絨雪》的盜版猖獗到平台都驚訝,而且都是劇和小說打包賣。部分觀眾對結局有質疑,她反思稱:「這個結局我自己也不滿意,觀眾不滿意很正常。」她時常提醒自己,不要陷入自我,不要固步自封,「不要離開市場,閉門造車成為一個孤獨的創作者」。

做男頻短劇,
既爽而有度,也要重視女觀眾
創業做短劇前,付冰在網絡電影這個賽道深耕了8年。
近期,由他擔任製片和監製的橫屏短劇《怒風》將上線。

某種程度上,《怒風》對標《狂飆》,啟用了《聲色犬馬》男主甄子琦、《家裡家外》女主孫藝燃擔任男女主,講的是霸總男主穿回九十年代,從小弟做起開金手指逆襲,追回老婆做回大佬的故事。很多人誇付冰選人時眼光毒辣,他笑稱這是多年項目經驗造就的優勢。


一方面,當下女頻精品頻出,在積極探討女本位、自我救贖、中年危機、女性互助等層面的東西了,大家認知中的男頻大多還停留在龍王、戰神的層次,缺乏高質刺激。另一方面,女性觀眾在短國佔主導地位,但男性觀眾正在逐步增長,這個群體也渴望「吃點好的」。
憑藉在頭部內容公司的經驗,對數據的研究、對市場的洞察,付冰決定在2025主攻男頻賽道,每個項目都是衝著s級去的,而且要狠狠「卷」創新力和獨特性。

就像這部《怒風》,他很想做出電影質感,因此在演員、製作班底上,都很捨得花錢。
男主角甄子琦是豎屏霸總專業戶,本身有很好的粉絲基礎,這是他的第一部橫屏中劇,演員本人也很用心地投入其中。除了渾然天成的性張力,甄子琦的人氣也助力《怒風》在抖音上的話題討論量「飆」到了2000萬。對一部待播短劇來說,已經是非常可觀的關注度。

女主孫藝燃符合明艷大嫂的氣質,是所有試戲演員中演技最自然的一個。這兩位主演也曾一起參與試戲,他們的專業度、配合度、默契值給付冰注入了不少信心。如今孫藝燃因《家裡家外》知名度再次拔高,機緣巧合之下,兩位短劇界的頭部演員,給《怒風》開了個好頭。
《怒風》的地域背景放在閩粵地區,時代回到上世紀九十年代,穿上花襯衫,打上霓虹燈,再加上刺激腎上腺素的犯罪情節、打鬥戲,從視覺風格上充滿了港片《古惑仔》的影子。

付冰透露,他找的導演佳境執導了多部成功網大,經驗豐富,也是網劇《獵罪者》的導演之一,武指、美術都很專業,此外他們還邀請了韓國電影《與神同行》系列的攝影師張都勛來做攝影指導,且配備了電影級的器材。
劇集主要在珠海實景拍攝,勘景時他們偶然找到一棟別墅,意外發現竟然是《狂飆》里高啟強一家住過的同款,他立刻欣喜地選為劇中男主角的家。
雖是男頻劇,付冰也不想放棄女頻受眾。《怒風》的核心爽點是男主帶着先知視角,大神重練小號,類似韓劇《財閥家的小兒子》,但它的實現形式是「幫前妻守家」,以及婚姻破裂後的霸總追妻,也有不少浪漫情節。《怒風》中沒有「雌競」,女二、女三號都對男主有好感,但她們對女主不抱敵意,會天然地被女主的魅力吸引,也會有自己的成長線,從小迷妹發展為女強人。

除了《怒風》在待播中,付冰還在孵化4個新項目,一部雙男主緝毒題材的短劇,對標《邊水往事》,一部民俗驚悚題材,一部重特效的玄幻探案,一部武俠大男主。
短劇圈卷得厲害,24集的劇,21天拍完,每天十幾個小時連軸轉,製作上都在加碼。面對這樣的卷,付冰反而很釋然,「只能跟着卷,第一個先卷自己」。除了把控內容,拉投資、碼主創、對營銷、盯後期、找設計,能做的全都自己上,把錢留出來給製作、演員、營銷。

十幾年的從業經驗,他不斷提醒自己:不能降低對內容的要求,項目不能動輒拖兩三年,不能飄,不要鋪張浪費。「有的項目明知開機了就會虧,還是要做,我不會允許這樣的事發生。」
他不斷跟着行業在迭代,從最早做10分鐘24集,變為20分鐘24集,項目越做越大,演員越用越優,他很看好橫屏中劇:既不拖泥帶水,也能滿足觀眾需要的情緒價值,爽而有度。

男頻中劇,都在發狠。《原罪》的分賬已經突破3000萬,《老千》用復古神秘的「千術」傳遞「天下無賭」的江湖理想,《正義之刃》鎖定懸疑大男主復仇,男主角高超「騙術」令人想起許多好萊塢電影或韓劇,騰訊的《陰陽裁縫》由長劇演員應昊茗主演,數據相當不錯。付冰對未來充滿期待:「短劇市場才三年,還很年輕,潛力無限!」他希望給外界一個只做精品的印象,比起盈利多少,他更想做新一代的爆款生產者。

廠牌的熱血創作方法論:
做短劇真的很酷
提到精品短劇,繞不開聽花島。
《家裡家外》上線4天播放破10億,此前《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閃婚老伴是豪門》和《我在長征路上開超市》分別踩中年代劇、銀髮市場和主旋律的風口,稱得上拓類型的先鋒。

花300萬做《家裡家外》,本身就是用更長劇的鑽研思維和魄力「改造」短劇市場。
圈內素來有一個觀點是,市場上所有爆款長劇被拍成短劇,都有可能爆。
也因此,早在《家裡家外》孵化之前,聽花島就寫了10萬字的《請回答1988》研究報告學習劇本創作。此外,團隊採訪了川渝地區很多老一輩搜集素材,還專門請了川語翻譯,導演楊科南告訴桃叨叨,「每一場戲,每一句台詞,我們前期劇本的時候都會討論,到了現場還會和當地川籍的演員再討論一遍。」這已經大大超出了常規短劇的精細度。
一般短劇的拍攝不超過7天,製作周期不超30天,但《家裡家外》光調研就用了兩個月,取景於成都雙流區軍工廠、石梯子坡、彭祖山景區、青龍老電影院等地的實景拍攝,年代感滿滿的搪瓷洗臉盆、女排海報、光面絲襪,川渝特供的天府可樂、青羊牌電視機,「歪婆娘」「媽老漢兒」等地道方言。大膽使用全方言台詞,把地域特色貫穿到底。

對於如何找新的風口和切入點,聽花島的方法論是「尋找「大眾想看」和「創作者表達」的交集。」
總製片人凌凌分享,他們內部會有專門課程,研究觀眾喜歡的內容,分析市場趨勢。
每個崗位都要寫實操性的研究報告,比如策劃要寫《短劇近期趨勢變化洞察》,編劇要寫《短劇人物設計的底層邏輯》,導演要寫《懸疑短劇的拍攝邏輯研究思考》,就連hr都要寫《如何在面試中通過提問判斷候選人的價值觀》。他們堅持創作者要和大眾形成情感共振,「對自己,對身邊人,對各個社交平台上用戶們的喜怒哀樂要保持高度在意。」
每次開新的賽道或項目,他們都講究要具備宏觀性和獨特性,即遵循影視的基本規律,同時要做市面上稀缺的項目。過去聽花島一直強調精品等於表達、創新、美學三大點,凌凌也要求「一部短劇,至少有20個畫面可以截出來當手機壁紙。」《家裡家外》之後,他們認為表達和創新的重要性大於美學。這其中創新尤為重要,當內容變得同質化和飽和,刺激觀眾越來越難,他們對下一部作品的要求是「觀眾沒看過的、超出對短劇預期的」。

聽花島入場早,參與創造定義了短劇,他們有種「短劇信念感」:有些團隊對短劇存在內心深處的鄙視,所以會擰巴、會內耗,但「我們發自內心相信短劇很酷,短劇是未來。」
「這麼說可能有點中二」,凌凌笑說,但「這種中二感,是聽花島最大的特點。」
因為全員喜歡,賠錢也要做《家裡家外》,這種熱血也是聽花島的「道」。
短劇圈正在按月甚至按天發生變化。
愛奇藝要all in短劇,還推出了「百部港片微劇計劃」;芒果緊抓風芒和「星火計劃」,《姜頌》《少年田野》《還珠》都在來的路上;騰訊除了「十分劇場」,今年上線的「火星短劇社」投入免費短劇的戰局;優酷一邊砍長劇集數,一邊翻拍泰劇《摯愛遊戲》《鐵石心腸》。b站的「曙光計劃」單項目最高補貼300萬,還有計劃中的「古相劇場」;澎湃新聞也發起了「百劇共創」項目,設立6000萬資金池。

陳未衾的新劇《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剛剛完成剪輯,依舊是華麗美艷質感。付冰的古裝男頻劇《問妖》即將開機,自帶權謀色彩。聽花島新劇《法官的榮耀》即將上線,講的是女大學生林子涵(劉美含飾)協助老法官張志民(霍青飾)處理鄉村糾紛的成長故事。《江南時節》周九欽導演的新作《風滿樓》牽手芒果旗下的風芒,由何藍逗、鄧孝慈主演,詩帆導演新作《傲慢與偏愛》合作張集俊、孟娜,依舊是雙強帶感設定,馬廄製片廠做了橫屏劇《中意你》……

平台混戰還只是開了個頭,不管你是短劇大廠還是創業公司,是創業者還是創作者,男頻或女頻亦或是創新頻道、全新賽道,每天都有人在逆襲,短劇還有夢可做,這便是戰鬥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