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街道,空無一人。
幾輛警車整齊列隊,蓄勢待發。
伴隨着一聲令下,持槍的警員魚貫而出。
他們暴力破門,闖入民宅,想要抓捕一起謀殺案的兇手。
只見卧室的門被推開,警員用槍指着床上的兇手,想要逼他就範。
而這個讓警方大動干戈的罪犯,竟然是一個看起來稚氣未脫的13歲小孩。
那麼,兇手真的是他嗎?
混沌少年時
Adolescence
導演: 菲利普·巴蘭蒂尼
編劇: 傑克·索恩 / 斯蒂芬·格拉漢姆
主演: 歐文·庫珀 / 斯蒂芬·格拉漢姆 / 克里斯汀 特里馬科
艾什雷·沃特斯 / 費伊·馬賽 / 更多...
類型: 劇情 / 懸疑 / 驚悚 / 犯罪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語言: 英語
首播: 2025-03-13(英國)
集數: 4
單集片長: 60分鐘
這是最近在網飛播出的一部英劇,口碑相當能打。
豆瓣評分從8.4一路漲到目前的8.7分,IMDb評分8.4,其中第三集單集評分高達9.2。
英國首相斯塔默在採訪中表示,自己和孩子一起追完了這部劇。
遊戲製作人小島秀夫剛看完第一集就被吸引,並在社交媒體表達了對劇集的稱讚。
可以說,這絕對是近期風格最獨特,同時也最不容錯過的高分好劇。
「看了第一集,很不錯,印象深刻。一鏡到底拍攝。鏡頭跟隨警方突襲、逮捕少年嫌疑人、押送到警局、體檢、會見律師,再到審訊的全過程。隨着故事在不同角色之間穿梭,案件細節也逐漸浮出水面。人物、戲劇衝突和懸疑感都被精彩展現。我要繼續看下去。」
這部新劇出自《沸點》的導演菲利普·巴蘭蒂尼之手,每集60分鐘,一共四集,堪稱短小精悍。
每一集都是一個不同的視角,來為我們呈現這起懸念叢生的青少年謀殺案。
被警方列為嫌疑人的這個男孩叫傑米,是一個13歲的中學生。
前一天晚上,傑米同校的一名女生凱蒂被人殺死,而傑米和凱蒂曾經有過往來。
在第一集的開頭,就直入正題,讓我們看到警方對傑米的逮捕。
來到警局之後,劇集通過如同紀錄片般寫實的鏡頭,呈現了傑米從接受問詢、接受體檢,最後進入關押室的全過程。
警察局裡人來人往的繁忙節奏,以及如同機器般嚴密運行的的工作流程,和弱小且獨自一人的傑米形成了鮮明對比。
相信每個觀眾都感同身受地體會到傑米的無助、迷茫和恐懼,並不由得頻頻在腦中冒出那個疑問:兇手真的是他嗎?
這一疑問在傑米父親到達審訊室之後,終於得到了正面解答。
當父親得以和傑米獨處時,他鄭重地詢問傑米是否殺人,傑米給出了否定的回答。
隨後,父親再次向傑米確認,而傑米再一次否認殺人。
當觀眾的心終於得以片刻鬆懈時,很快劇情就迎來了反轉。
負責審訊的人員向父子倆展示了一段監控錄像,錄像顯示傑米曾在前一晚對凱蒂進行尾隨,並和凱蒂進行了交談,最後兩人發生了肢體衝突。
雖然這段監控沒有拍到傑米殺人的直接證據,但顯然正義的天平又一次遠離了傑米。
在這部劇集的前三集里,圍繞這傑米是否殺人這個懸念,帶我們走進了傑米生活的方方面面。
觀眾會發現,「兇手是誰」的疑問逐漸不再是這部劇的最大看點,因為這個13歲青少年的想法與言行,以及塑造他成長至此的環境,更加讓人感到驚懼和窒息。
也正因如此,這部風格獨特的劇集絕不是一部常規的刑偵破案劇,其亮點不在於凶殺案件的重重推理和真相揭曉,而是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其每一集都是「一鏡到底」。
所謂「一鏡到底」,是指拍攝中沒有cut情況,運用攝影技巧將作品一次性拍攝完成。
這是一種極其困難的拍攝手法,對於場面調度、攝影機運動軌跡、演員表演都有着極高的要求,不允許任何失誤。
主創團隊在網上回應,在開拍之前,需要對每個出鏡的場景都進行充分排練。而正式拍攝時,每一集都需要完整拍攝10餘遍之後,才能選出最終播出版本。
當然,如此費心費力的拍攝方式,效果也是顯而易見。
我們可以感受到時間流動的緊張感,可以跟隨鏡頭如同幽靈般在警局的各個部門間穿梭,目睹司法的整個流程。
在一鏡到底如同刑具般的鐐銬之下,觀眾的情緒也被牢牢抓住,無所遁形,不得不被迫與片中的角色產生共鳴。
這種毫無剪輯緩衝的壓迫感,就像被人按着頭直面一場懸而未決的審判,在觀感上更加身臨其境。
其次,這部劇的一大看點,是演員們堪稱驚艷的演技。
無論是飾演父親的斯蒂芬·格拉漢姆,還是飾演少年心理學家的艾琳·多爾蒂,都在劇中貢獻了值得稱道的表演。
但最讓人感到震撼的,還是飾演吉米的歐文·庫珀。
這是他首次出演影視作品,就在熒屏上留下了殿堂級的演繹。
尤其是在第三集里,是被關押的吉米和心理醫生的一對一談話。
這是本劇最精彩的一段對談戲份,心理醫生試圖窺探吉米心理的過程,讓人看得毛骨悚然。
歐文·庫珀在長達27分鐘不間斷的長鏡頭裡(第23分鐘至50分鐘),呈現了今年最神的一段演技。
從一開始假裝天真的不經意歪頭,到撒謊否認罪行時的眼球向右上方偏移,再到謊言被拆穿後的獰笑,以及情緒突變、毫無預警的暴怒摔椅,他的每個動作、神態和微表情都十分精準。
他的這段表演也在外網被吹爆,把一集的單集評分拉到9.2,甚至還有人建議把他的表演列入FBI的微表情偵查教材。
而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13歲且從未演過戲的小孩,即興添加的表演細節。
比如他在談話間反覆揉搓衛衣抽繩的動作,在心理學上是其被剝奪的童年安全感的象徵。
談話間用舌尖頂腮幫的微表情,是一種挑釁心理的無意識體現。
庫珀在片場日記里寫道,他會通過觀察屠宰場待宰羔羊的眼神,來準備自己的這個角色。
可以說這些恰如其分且信手拈來的細節,以及其琢磨表演神態的用心,讓觀眾看到了一個天才演員的誕生。
最後,這部劇最讓人痛心的看點,是其用懸疑的外殼呈現了一場青春的無聲坍塌。
吉米就像是我們身邊再普通不過的一個小孩,他體育不好卻喜歡畫畫,偶爾調皮但從未做過出格之事。
父母眼中的他連蒼蠅都不忍心打,同學眼中的他是被欺負的角色,但他卻毫無徵兆地成為了殺人犯。
真的「毫無徵兆」嗎?其實並不。
細心的觀眾可以看到校園裡互相挑釁辱罵的男生、廁所門板上威脅的塗鴉、反暴力條幅上的破洞,聽到操場和走廊角落裡刺耳的笑聲。
以及社交媒體上,流傳於Z世代間的暗語和表情符號,這是當代青少年最真實的生存現狀,也是把吉米推向深淵的劊子手。
飾演父親的斯蒂芬·格拉漢姆也是本劇的編劇之一,他在採訪中表示,這部劇的創作靈感源於其聽聞一名女學生遭刺殺的新聞。
他希望通過這部作品來探討青少年持刀犯罪問題,以及當代社交媒體對青少年的不利影響。
從這個角度來說,這部劇真正要追兇的對象,其實是那個讓13歲孩子比成年人更熟悉作案手法的扭曲時代與環境。
青少年犯罪,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但在以往的新聞中,我們似乎更多關注的是受害者及其家庭,而鮮少追問案件的罪犯及其成因。
這部劇集就用最真實而窒息的鏡頭,讓我們親歷一名未成年罪犯的家庭生活、學校環境和社交生態。
在這裡,校園是青春的屠宰場,社交網絡成為了助推殺人的兇器。
它也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青春期的崩壞,從來都不是一場突然的火山爆發。
而是那些無人注意的角落裡,一點一點的墜落與腐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