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末,名家雲集「上海之春」,盡顯東西文明互鑒。俄羅斯作曲巨匠的名作在積架上海交響音樂廳響起,中意兩國的多部音樂作品在藝術中融合……在這座海納百川的城市裡,音樂脈動,能量澎湃。
「璀璨」不止一夜
今晚,《璀璨夜——世界音樂劇stars演唱會》將在上海西岸大劇院落下帷幕,連演四天共五場的「璀璨夜」讓音樂劇迷大呼過癮。



昨晚演出謝幕時,千餘名觀眾的手機閃光燈匯成星海,音樂劇明星艾米·阿特金森、本·克勞福德、梅根·皮塞諾、尼克·魯洛以及辛迪·溫特斯等再度登台。兩首返場曲目《愛的季節》《你無法停止節拍》分別源自百老匯經典音樂劇《吉屋出租》《髮膠星夢》,熟悉的旋律引發大合唱,台上台下「難說再見」。

「這是一場就算最挑剔的音樂劇老饕也能回味良久的演出。」00後觀眾張曉雨第一時間在朋友圈分享感觸。
交響樂雙城記
兩天前,上海音樂學院賀綠汀音樂廳里,樂迷為「門德爾松·來自萊比錫的愛情問候」傾倒。

三位當今室內樂界的傑出音樂家——大提琴家彼得·霍爾、小提琴家弗蘭克·賴內克與鋼琴家鮑里斯·庫茲涅佐夫聯袂演出,門德爾松溫柔細膩的《無言歌》、充滿生命力的《d小調鋼琴三重奏》,舒曼的溫情幻想曲,以及勃拉姆斯的大提琴與鋼琴奏鳴曲,令人如痴如醉。
今晚,由愛沙尼亞指揮大師帕沃·雅爾維執棒上海交響樂團演繹的《帕沃·雅爾維演繹<彼得魯什卡>》同樣是一場純粹的交響樂盛宴。

音樂會以斯特拉文斯基的《彼得魯什卡》拉開序幕,以其獨特的管弦樂編配和鮮明的節奏感,生動描繪了俄羅斯狂歡節中的木偶彼得魯什卡的悲喜故事。
「中意音樂絲路」
在中意建交55周年之際,「中意音樂交流展演季」成為文化交流的紐帶。
中國鋼琴家解靜嫻與意大利鋼琴家弗朗切斯科·尼科洛西日前在上海音樂廳聯袂奏響《春啟樂章·中意和鳴——中意鋼琴作品音樂會》。尼科洛西演繹了《瀏陽河》和《解放區的天》。

解靜嫻認為:
「中意兩國的音樂有許多共通之處,意大利是歌劇之鄉,而中國音樂同樣以旋律性和情感豐富著稱。音樂是比語言更古老的使者,讓文明交流互鑒。」
「19世紀下半葉,中國的元青花鳳首梅瓶就已在意大利那不勒斯馬丁那博物館裏引發轟動。」
中國陶瓷藝術家徐輝將攜其創作、燒制的瓷器佳作《繁星與燈火》前往意大利展示。出發前,他攜手景德鎮藝術職業大學交響樂團呈現《「中意·瓷樂融浦江」特別音樂會》。





徐輝說:
「陶瓷會碎裂,但文化不會。願我們以泥土的柔軟擁抱差異,以火焰的熾熱熔鑄未來——因為每一顆星,都能成為另一盞燈火的倒影。」
新演藝工作室
作者:朱淵
圖片:主辦方提供
編輯:吳旭穎
©新民晚報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