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就想簡單聊下《武替道》,結果沒收住,一寫就是1.2w字,而且結尾為了收而收,畢竟倉促,好些內容都來不及寫。
這裡再補充一篇吧。
有讀者上篇的評論里問,為啥不提一下元奎?
沒啥。就是字數太多了,而且時間寫到了晚上1點了。就收手了。
其實,在聊到「程家班」崛起時,就該提到一下元彬、元奎、唐季禮等也有着亮眼表現的動作指導們。限於篇幅就沒有提,而是匆匆轉向新千年後的幾位動作指導了。
如上文所云,元彬原屬於「程家班」的成員,後來在程小東離開徐克的「電影工作室」,元彬沒有跟隨程小東走,而是留了下來,繼續輔佐徐克。徐克後期的作品,像《龍門飛甲》《狄仁傑之神都龍王》,甄子丹主演的《一個人的武林》《追龍》等都出自他的設計。而且《龍門飛甲》《一個人的武林》還讓他兩獲香港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也算冒出了頭。
至於元奎,就更厲害了,他是洪金寶、成龍之外,于占元「元字輩」徒弟里最出名的動作設計。早在1982年,由他擔任動作指導的《龍少爺》就爆得大名,那是成龍第一部獲得票房年度冠軍的作品。元奎也因此獲得了金像獎最佳動作提名,1985年擔任動作指導的《皇家師姐》,由楊紫瓊主演,他再次獲得提名。
那時候,他也開始打入好萊塢,上來就擔任導演兼動作指導,於1985年拍攝了《血的遊戲》,主演是尚格雲頓、唐龍、寇特·麥肯尼。有唐龍,就可以得知這是一個致敬李小龍的作品。講的是一位洛杉磯的空手道少年背井離鄉遷居西雅圖,在李小龍精神的鼓舞下苦練截拳道,最後復仇雪恥,擊敗俄國自由式空手道冠軍(由當時尚未成名的尚格·雲頓飾演)的故事。
到了1990年,與劉鎮偉聯合執導的動作喜劇片《賭聖》上映,該片最終票房達4132萬,是香港開埠以來第一部票房超過4000萬的電影。從此,元奎成為了劉鎮偉的最佳搭檔。兩人合作拍了不少佳作,像《九一神鵰俠侶》《超時空要愛》《麻雀飛龍》等片。
由他擔任導演的作品也有不少佳作,像《皇家師姐》《執法先鋒》《飛龍猛將》《賭聖》《方世玉》《給爸爸的信》等,都相當好看。當然,有些是聯合執導,與洪金寶或者王晶合作。
元奎還與李連杰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當李連杰闖蕩好萊塢,出演《致命武器4》時,李連杰特意邀請了元奎來到好萊塢,繼續為他設計動作。
之後,李連杰在好萊塢主演的《致命羅密歐》《龍之吻》《宇宙追捕令》《遊俠》,動作設計全部來自元奎。當然,好萊塢有好萊塢的規則,香港那種爽利的你來我往的大都形式,並不被好萊塢接受,他們更喜歡簡單直接的動作,元奎還是在規則之下,儘可能地為李連杰設計出了驚險又漂亮的動作。這些影片的品質很一般,但是李連杰的身手依舊為動作片迷們所熱愛,這裏面就是元奎的功勞。
在好萊塢,他又執導了《非常人販》《夕陽天使》《生死格鬥》《小夜刀》,整體成就談不上多好。但是《非常人販》還是成為了經典,這也是傑森·斯坦森的成名之作。元奎為他打造的動作,就非常乾淨漂亮。在《非常人販2》里他繼續擔任動作指導,助推這個系列更上一層樓。
此外,元奎還擔任了好萊塢大片《x戰警》的動作指導。可以說,元奎是袁和平之外,在好萊塢最有成就的香港動作指導。連甄子丹都要矮他一頭。
只是,大家記住的永遠是第一名,記住了「天下第一武指」袁和平。至於第二名是誰,大家就不知道了。
還有元彪,他是洪金寶、成龍之外綜合成就最高的師弟,在香港獲得的成就,比元奎還要高。巔峰期,是香港的一線動作明星。只是,兩位師哥的名氣實在太大,相形之下,元彪只能無奈地屈居兩人之下,隨着時間的推進,慢慢淪為小透明。
下面,我們聊聊董瑋。
與大家想像的不同,董瑋於1974年出生於上海,是新中國的第一代人。只是,他在4歲時,就被父母帶到了香港,然後在那裡長大。
7歲,董瑋就入了行,進入了春秋戲劇學校,成為了粉菊花的徒弟。從時間上論,董瑋比林正英拜師更早。儘管董瑋年齡小,但是論排序,董瑋是林正英的師兄。
對了,論動作指導,林正英也是一位咖。先是在李小龍的左膀右臂,得到充分歷練,然後是「洪家班」里的核心成員,還被洪金寶扶正,開啟了「殭屍片奇幻」的風潮,既做得了主演,又擔得起動作指導,林正英不容小覷。只是,英叔去世得太早了,非常可惜。
董瑋十二三歲就開始混劇組,在李小龍作品《龍爭虎鬥》里飾演過重要角色,就是影片開頭部分,李小龍與洪金寶一番切磋之後,轉頭遇到了一位小師弟,也就是董瑋。
李小龍讓董瑋踢自己,幾次之後,李小龍開始向董瑋傳授心法。他指着月亮說,只要動作夠快,眼中就會只有手指,而不見月亮。
這個佛教經典的「標月指」的經典,讓大家記住了李小龍的話,也記住了水嫩帥氣的董瑋。
可是,年輕的董瑋,對於李小龍的動作戲,有着非常清醒的認知。
他知道,李小龍的動作,無人可以學。而且,他還認為李小龍的動作戲過於誇張,壓根不真實,是「過火」的。換個人來演,估計就會垮。但是,這麼誇張還能演得好,全因李小龍個人太有魅力了,而其他人是不適合這麼演的,這就如同周星馳的無厘頭一樣。
從那時起,董瑋就開始逐步完善自己關於動作設計的想法。他認為一部電影不應該一上來就考慮該怎麼「打」,反而應該想想為什麼要動手,弄清楚了動手的原因,自然而然就會知道怎麼打了。
也就是說,動作要配合故事,而不是跳脫的。
前文我們在寫羅維的故事時,就多次提到,一旦到了動作場面,羅維就會離開片場,躲起來賭馬。因為這事,還把李小龍氣得直跳,想要打他。
身為「百萬大導」,在羅維看來,動作只是影片里的甜點,不需要他親自盯,由動作指導看着,演員自己去套招,只要打得好看,就行了。他只負責文戲。
年輕的董瑋,就不這麼認為。可見,董瑋的思維更先進,更符合時代潮流。
作為動作指導,質樸寫實的《七劍》是他設計的,虛幻縹緲的《無極》是他設計,粗獷豪放的《天地英雄》也是他設計的,細膩溫婉的《畫皮》還是他設計,就連風格前衛的歌舞片《如果·愛》都是出自他手。看董瑋的作品越多你就越會發現,他沒有模板可套,沒有規律可循,每部電影的動作設計都是全新的、不重複的。
什麼樣的動作,要看是什麼的電影,看影片里的人物動機,然後才有符合劇情,符合人物的動作。這就是董瑋的設計理念。
在董瑋看來,動作設計不是一個獨立的工作,如果動作不能表現劇情,不能擺得進感情,那麼再好看的動作也沒有用。表面上看,董瑋的風格卻讓人捉摸不透,百般變化,沒有定式,不按套路出牌。了解了他的理念,才能明白這其實就是他的風格。
就好比電影中的兩個武林高手對決,如果你看完之後記得住他們的招式,反而說明動作設計做得不夠好,如果倆人打完之後你一招也沒記住,但是卻深刻地感受到了他們每個人的感情,牢牢記住了他們對打的原因,這樣的動作設計才是影片所需要的。
也是這種認真,讓董瑋17次提名「香港金像獎」最佳動作指導,6次獲獎。此外,還有10次提名金馬獎最佳動作設計,2次獲獎。這也使得他成為全香港自成龍之外,獲獎最多的動作指導。
以成就論的話,他在混過「洪家班」的人員里,絕對算高手中的高手,他是武術指導行業里金字塔頂尖的人,但由於他為人太低調,只專註工作,所以認識他的人並不多。
論外形,董瑋算得上眉清目秀,很有演員的潛力。但是他並不熱衷於表演。
董也很早在香港邵氏片場混,先是演一些小角色,16歲開始做龍虎武師,給很多當年的明星演員做過替身。據讀者說,他曾與四大腿王(卡薩伐王,劉忠良,譚道良,黃正利)時期,經常與他們有對打。
作為洪家班成員,董瑋曾跟着洪金寶一起去台灣地區發展,有過很多幕前演出的機會。比如,1979年的功夫喜劇《醒目仔蠱惑招》,就是洪金寶和董瑋聯袂領銜主演,兩人一胖一瘦的組合,相當有喜感。
那時,董瑋的顏值和身手,還有表演上的靈氣,都有成為未來功夫巨星的潛質。
甚至1994年,董瑋還在趙文卓主演的《黃飛鴻之五:龍城殲霸》中,出演大反派張保仔的兒子張玉麟。
後來,董瑋升任武術指導,離開洪家班,加入香港無線電視台。在做武術指導的同時,仍有很多幕前演出的機會。
1981年的功夫喜劇《英雄出少年》中,董瑋飾演方世玉,帥氣不輸當時還未紅的無線小生黃日華、苗僑偉。
《英雄出少年》也是他首次擔任動作指導。也是這部片,讓他認真思考人物與動作之間的關係,該怎麼「打」?一定要想清楚角色為什麼要動手,弄清楚了動手的原因,自然而然就會知道怎麼打了。這個理念在《英雄出少年》中表現得淋漓盡致,董瑋用動作,營造出十足的戲劇張力,這部電視劇令他在行業內聲名鵲起,自此朝着行業頂尖一路狂奔而去。
1984年,在周潤發主演的tvb劇《笑傲江湖》里,飾演過林平之。劇中,他一襲白衫出鏡丰神俊朗,氣宇軒昂。

當時他29歲,氣質淡然沉靜,又有武術功底加持,飄逸的形象躍然於屏。那扮相與周潤發比起來,毫不遜色。與戚美珍配戲,也相當好看。
但他長相英氣十足,林平之黑化後陰柔的那一面的表現就有點吃力。也就是說,不太適合演反派,更適合演正面形象。
在無線電視台期間,董瑋在周潤發版《笑傲江湖》中飾演過林平之;還在《花艇小英雄》、《寶芝林》和《老洞》中,多次和劉德華合作。
其他作品,他演的就不太多了。將更多精力用在了幕後,埋首苦幹。獲獎無數,直到麻木,甚至覺得「得獎並不是代表你最好,不得獎也不是代表你最差」,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董瑋出道那麼早,可是他的成名,獲獎作品多集中於2000年後。那是因為早期香港存在李小龍的「李家班」,劉家良的「劉家班」,唐佳的「唐佳班」,洪金寶的「洪家班」,成龍的「成家班」,程小東的「程家班」,錢嘉樂的「錢家班」等多個動作指導的班底,相互競爭,人才輩出,多面繁榮。董瑋先是隸屬於李小龍的「李家班」,後來又隸屬於「洪家班」,沒有單獨打自己的名氣,也就默默無聞。
等到2000年後,進入新千年後,香港電影已經沉淪了,上述諸多動作指導的班底,基本上都維持不下去了。董瑋這才不得不跳出來,作為核心進行動作設計。
因為他的實力就在那裡呢,只要肯出手,就迅速脫穎而出,成為「新千年四傑」里的領軍者。
所謂「新千年四傑」,是董瑋、錢嘉樂、李忠志、谷軒昭,正是他們撐起了香港動作最後的餘暉。這其中,錢嘉樂是洪家班的成員,李忠志是成家班的成員,谷軒昭是程家班的成員,都屬於晚輩,只有董瑋是與袁和平、洪金寶屬於同時代的前輩。
所以說,董瑋是橫貫了香港動作片從崛起到沒落整個過程的古董,是現象級的人物,也是最後的大佬,是香港動作片巔峰時期留下的最後一抹餘暉。
下面,就簡單說下《武替道》吧。
不明白已經71歲的董瑋為啥突然當起了主演?
影片中,董瑋算得上本色出演,主演了一位退休的武術指導,為了幫朋友完成遺願,重出江湖,跟一個新人演員劉俊謙搭檔,想讓港式動作片再火一把。
但是劇組的行事作風,早已不是當年的風格,董瑋的刻板與認真,反而與新一代從業者發生了巨大的衝突。
這麼一個故事,似乎還不錯。老式藝人與新新人類之間的衝突,最後反證老藝人的手法才是正確的。
影片一股子對於港片舊時代的懷舊感,尤其對武術指導行業的扒灰,都值得留戀。加上董瑋的演繹,還是蠻有感覺的。
有關香港龍虎武師的故事,前幾年魏君子拍攝過一部紀錄片《龍虎武師》,但是裏面沒有成龍,成為了一個巨大的缺憾。成龍是因為自己要拍攝了《龍馬精神》,同樣是講龍虎武師的故事的,怕兩片存在衝突,因而沒有出鏡。可是,《龍馬精神》一塌糊塗,爛得一逼。反而拖累了《龍虎武師》。
現在,再加上這部故事片《武替道》,算是對香港龍虎武師的一個回望吧。
當然,《武替道》也不算一部佳作,主要問題還是出在了董瑋的身上。片中他太端着了,始終沒有放開,看來多年不做演員還是禁錮了他,證明自己真的不適合做一名演員吧。
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