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熺寧(山西大學)
在2025年的春節檔,中國電影市場呈現出了一幅別開生面的畫卷。一方面,《哪吒之魔童鬧海》以其卓越的品質贏得了口碑與票房的雙豐收,另一方面,擁有流量明星加持的《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卻未能延續預售時的火爆態勢,遭遇了口碑與票房的雙重挑戰。這一現象不僅反映了觀眾審美的日益成熟,也揭示了電影市場正在經歷的一次深刻變革。
《哪吒之魔童鬧海》的成功並非偶然。影片在劇情、角色塑造、特效製作等方面都下足了功夫,為觀眾呈現了一個既熟悉又新穎的神話世界。哪吒的成長曆程、與父母的情感糾葛、對抗命運的勇氣與智慧,都深深觸動了觀眾的心弦。同時,影片的特效製作也達到了國產動畫電影的新高度,為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覺與情感的雙重盛宴。正是這些優點,使其在春節檔脫穎而出,成為了觀眾心中的佳作。
相比之下,《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雖然擁有金庸原著的強大影響力和肖戰等流量明星的加盟,但影片在劇本創作、人物塑造、劇情節奏等方面卻存在明顯不足。觀眾反映,影片試圖在有限的時間內濃縮原著的複雜情節,導致敘事混亂、人物單薄,且存在歷史常識錯誤。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觀眾的觀影體驗,使得影片在口碑上遭遇了滑鐵盧。儘管流量明星的粉絲群體龐大,但在影片質量面前,粉絲經濟也難以支撐起大眾市場。
春節檔流量明星的「失靈」,實際上是觀眾選擇與質量回歸的雙重奏。一方面,觀眾對電影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他們不再滿足於簡單的視覺刺激和明星效應,而是更加註重劇情的深度、角色的塑造以及影片所傳遞的價值觀。另一方面,電影市場也在經歷去泡沫化的過程,流量明星的光環逐漸褪去,影片質量成為了決定票房的關鍵因素。這一變化不僅體現在春節檔,也貫穿於整個電影市場的發展趨勢中。流量明星的失靈,實質上是電影市場的一次自我凈化。
面對這一變革,電影製作方應該深刻反思並調整策略。一方面,要加大對優質內容的投入和打磨,提升影片的藝術質量和觀賞價值;另一方面,也要合理引導流量明星的參與,讓他們成為影片的加分項而非減分項。同時,電影市場還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評價體系和反饋機制,以便及時準確地了解觀眾的需求和喜好,為未來的創作提供有力的支撐。
中國電影的這場變革,預示着中國電影產業正在走向成熟。觀眾的覺醒、市場的選擇、產業的轉型,這些因素共同推動着中國電影向著更健康的方向發展。流量明星的失靈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它標誌着中國電影正在回歸本質,以內容為王,以品質制勝。只有堅持質量至上、觀眾為本的原則,才能為中國電影市場的繁榮發展貢獻更多的佳作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