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藝人大s徐熙媛在日本因流感並發肺炎不幸去世。此次事件引發了廣泛關注和疑惑:日本的醫療條件放眼全球都屬於先進水平,為什麼號稱頂級的醫療水平卻救不回一場流感?
據生命時報:一項針對我國33家醫學中心的研究發現,成人肺炎中,病毒感染佔比在提升,達到39.2%,常見的呼吸道病毒包括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很多人對肺炎的預防意識不足,是導致肺炎難治、死亡率高的原因之一。如果未得到及時有效治療,患者可能發展為重型肺炎,加重慢阻肺、哮喘等疾病;對於老人、心臟病患者來說,肺炎會增加心臟負擔,導致供氧不足,誘發呼吸衰竭、心律失常、心梗;若感染肺部的細菌、病毒等進入血液循環,甚至可能引發敗血症。
有國內臨床醫生表示,很多人在異國他鄉旅行時,可能因為怕麻煩或語言不通而抱有「扛一扛等回國再治」的僥倖心理。對於一些輕症吃點葯「扛一扛」可能還能過去,但碰到重症時,如不及時救治可能危及生命。
中新社駐日記者結合其親身經歷及對日本醫療體系的長期觀察,深入剖析背後的原因。
以下是他的講述——
日本實行分級轉診制度,由基層醫療機構首診,「轉診」制度非常嚴格,大醫院並非患者想去就去。日常看病,主要是去小型診所和私立醫院。而這些基層醫療機構往往以門診為主,不設病床,在面對新冠和流感等患者時,統一由「發熱外來」門診接診,而治療方法也基本上按照感冒處理。
此外,在日本,病人被救護車接走後,並不代表一定會有醫院接收病人。住院治療需要醫院認定確有必要才會收治,而流感被視為「可自行恢復」的疾病,患者往往被安排在家吃藥自愈。除非病情極端惡化,陷入昏迷,醫院才會接收患者。
據台媒報道,大s在身體不適後,曾數次被救護車送往醫院,但未住院治療。在搶救階段,醫院也未使用ecmo(體外膜肺氧合)搶救。目前上述消息未經徐熙媛家屬證實,但結合我的切身經歷,在日本流感「中招」後,確實面臨住院難。
住院難問題,主要原因是醫療從業人員不足。從每一百張病床配備的醫生數量來看,英國有108.1名醫生,美國有93.5名醫生,德國有51.9名醫生,而日本僅有18.5名醫生。這使得在流感高發期,醫院難以應對大量患者的就醫需求。
有學者認為,當下日本醫療體系的核心邏輯是「醫院的運營秩序不可被打亂」,其優先事項是「避免發生醫療資源擠兌」,治病救人不能逾越此前提。即便是日本國民,若沒有家屬施加強大壓力,醫院仍可能對病人採取「最低干預」模式。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徐熙媛這樣具有相當財力的明星,仍無法得到日本醫療體系強有力地救治。
如何科學防控流感?
據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感染和臨床微生物科主任醫師谷麗介紹,流感一般從12月份進入季節性流行期,持續到次年1月底,集中高峰期約為1.5個月,全程約2.5個月-3個月。3月會呈散發,流感才算「過季」。
當前,流感處於高發期,我們該怎樣去進行科學預防?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孫培培指出,及時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尤其推薦高危人群接種;要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如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動水或含酒精的手部消毒劑,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或手肘遮住口鼻;盡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場所,減少與流感患者的接觸;保持環境清潔和通風,定期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保持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睡眠,避免過度勞累;注意保暖,寒冷天氣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風險。
孫培培提醒,在旅遊期間,由於奔波勞累、環境變化以及接觸人群較多等因素,從而增加感染流感的風險。在流感高發季節出行,應加強個人防護措施,如佩戴口罩、勤洗手、攜帶消毒用品等,並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
最後,小編想提醒大家,前往國外旅遊時,應提前了解當地醫療制度,根據自身健康狀況做好應急預案以減少風險。如果突發重症,在語言不通、對當地不熟悉的情況下,最明智的選擇或許是中斷旅程,儘快回國治療。
來源 | 綜合自中國新聞網、生命時報
編輯 | 崔秀娟 劉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