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 | 蔡駿:「證明」之旅

2025年01月24日21:20:32 娛樂 9436

夜讀 | 蔡駿:「證明」之旅 - 天天要聞

2024年,十月底,我在東京國際電影節,收到船山睦美女士的消息——「11月份在東京,有一個文學展覽會,我想您也許感興趣。是町田市民文學館主辦的『森村誠一展』。森村誠一後半生一直住在町田市。町田市machida city在東京西郊,離東京市中心有點遠……」

11月1日上午,東京秋雨綿綿,天氣微涼,我們和船山女士從半藏門坐電車(地鐵)出發。路上約一個小時,橫穿大半個東京,後半程全在地上,觀賞建築風物,其間渡過多摩川,接近橫濱地界,終於到達町田市。出了町田站,街道兩邊都是低矮房子,不時可見「一戶建」,典型的通勤小鎮,街上行人稀疏,幾乎不見年輕人。雨中撐傘步行五分鐘,找到町田市民文學館,一幢三層紅磚小樓,門口便有「森村誠一展」的海報。

展覽在二樓,尚未進門,耳邊傳來一段極其熟悉的歌聲:「mama,do you remember the old straw hat you gave to me?」這悠悠的《草帽歌》旋律,曾經縈繞在我父母那一輩人的記憶中,因為那部電影《人性的證明》,關於母親殺死兒子的悲劇,來自森村誠一先生的同名小說。幾乎在我出生的同時,這部電影被引進到中國,一度膾炙人口。當我十幾歲走進圖書館,便從書架上找到了森村誠一先生的「證明三部曲」——《人性的證明》《青春的證明》《野性的證明》。這三部作品中,我最喜歡《青春的證明》,遺憾至今尚未拍成電影或劇集,也許因為小說寫得深邃,影像難以盡述。《野性的證明》電影版主演是高倉健。森村誠一先生在《野性的證明》小說中,引用了日本詩人立原道造的一首詩《獻給死去的美人》。大約2003年,當我看到這首詩,正在創作自己的第六部長篇小說《幽靈客棧》,便把這首詩同樣引用到了小說里。去年,《幽靈客棧》日文版由文藝春秋社出版,入圍了2024年「日本翻譯大獎」前五名,翻譯家就是船山睦美女士,她知道我是森村誠一先生的粉絲,便邀請我來町田市參觀展覽。

雖路途遙遠,但不虛此行。展覽全稱是「沒後(逝世)一周年:森村誠一特別展」。2023年7月24日,森村誠一先生去世,享年九十歲。展覽一進門,便是森村誠一先生的照片牆,背景是他家書房,就在町田市的某處。照片幾乎與真人同比例,當我站在照片牆前,彷彿與先生合影。

森村誠一先生以推理小說出道,成為社會派推理小說大師,剖析日本社會問題,剝開人性的脆弱和複雜,甚至揭露政壇陰暗,獲得過江戶川亂步獎、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晚年創作時代小說,也就是歷史小說,榮膺吉川英治獎。我在展覽中看到森村誠一先生大量手稿,從《高層的死角》到《人性的證明》,以及筆記本上手寫的人物關係圖。還有森村誠一先生的諸多日常物品,比如鋼筆、稿紙、墨水瓶,以及眼鏡。對於中國人來說,最重要的展品,可能是一批看似不起眼的「讀者來信」。20世紀80年代,森村誠一先生開始調查日本侵華戰爭時期731部隊罪行。先生穿梭在中日美三國之間,大量調查走訪,搜集到第一手資料,先在日本《赤旗報》連載,然後出版《惡魔的飽食》三部曲系列,發行三百萬冊,激起日本右翼勢力極大反彈,寄來書信發出對森村誠一先生的死亡威脅——如今,這些威脅信陳列於展覽之中,既是先生一生成就的一部分,也是一種「歷史的證明」。

當天工作日,參觀者除了我們一行三人,只有寥寥一兩位日本人,但他們看得特別認真,做了很多功課,完成答題卡,可獲一本贈書。秋雨綿綿,我們走出町田市民文學館,告別森村誠一先生,坐地鐵趕回東京市中心的神保町。我的腦海中仍然循環播放那首《草帽歌》,想像一隻草帽旋轉着飛過懸崖和山谷,也許還飛過大海,成為永遠的證明。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裏,每天都上演着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