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電影之城,每天都有愛的發生」

2024年06月19日06:50:10 娛樂 5657

「不愧是電影之城,每天都有愛的發生」 - 天天要聞

沒能「蹲」到電影票,影迷「蝸牛」卻把他目睹的上影節一瞥畫在了速寫本上:大光明電影院經典的光影階梯、電影節專屬打卡區、三五成群的觀影夥伴、櫥窗里的電影角色模型……勾勾畫畫,分明是電影之城流動風景的定格。

「沒能看成電影,但在場外也感受到了熱烈的、年輕的氛圍。」

「我很喜歡上海國際電影節的觀眾,尤其每場最後5分鐘,總給我最多感動。」

「坐在上海的電影院里看我們修復過的《神女》首映,有種電影回家的感覺。」

蹲守在放映廳外的影迷、曾跨界拍過紀錄片的作家、從北京趕來的專業策展人,電影在他們生活里的留痕有深有淺。但在觀影「進度條」過半的第二十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他們的部分記憶是重疊的,比如因愛而聚的美好時刻,比如觀影時幾百上千人的情緒共振共鳴,又比如突然覺知了策展思路的那份心有靈犀的欣喜……

中國電影資料館策劃、北影節策展人沙丹說,他每每看到上海街頭巨幅海報、上書「電影之城」,「我相信,這不只是一個口號」。蘇州大學在校生阿軒把他在上影節當字幕員的所見發到社交平台,配文「不愧是電影之城,每天都有愛的發生」。

年輕的、熱烈的

晚上9點的大光明電影院,前一場展映散去的人群已融入繁華夜色,後一部放映已然開場。影院大堂最安靜的片刻,有個身影格外打眼——他獨自站在通往二樓的大台階上,正專註於手頭的本子。聽記者道明來意,他展開手裡的速寫本:經典的光影階梯、電影節專屬打卡區、三五成群的觀影夥伴、櫥窗里的電影角色模型……線條勾勾畫畫,小本上分明是這些天、這座電影之城流動風景的定格。

「你可以叫我『蝸牛』。」他說自己是個80後,心心念念想搶昆汀·塔倫蒂諾的《低俗小說》,奈何手速慢一秒,只能看準場次提前來影院門前碰運氣、蹲轉票。昨天18點起直到20點50分電影開場,「蝸牛」沒能如願。「但正好是飯點前後,看到許多人抱着爆米花、拿着簡餐,來來往往,滿眼鮮活。一眼望去好多年輕人,都是潮人或者精心打扮過的。」他說,雖然沒看成電影,但在場外也能感受氛圍,「年輕的、熱烈的,心裏很感觸,就畫了下來。」

小新可能就是「蝸牛」筆下的其中之一,姑娘今年一開票就直奔首選。「我第一部搶的就是《低俗小說》,每年我認為搶到自己最想看的就滿足了。」小新說,她最愛上千人一起笑、一起嘆氣、最後一起鼓掌的熱烈勁頭,「昨天在藝海劇院看《她》,鼓掌三次!」

安靜的、尊重的

「我非常喜歡上海國際電影節的觀眾。」昨天下午,作家陳丹燕分享了她在上影節的心動瞬間。「每當電影結束、演職人員名單開始滾動時,幾乎沒人離場。大家都非常願意坐在座位上看完黑屏的5分鐘甚至更久。」陳丹燕說,沒有映後見面,有些影片的主創也未必鼎鼎大名,「但電影節的觀眾就是靜靜地看名單滾動,看那些越往後越『樸素』的工作人員的名字,然後對着大銀幕鼓掌。」眼前沒有主創,但掌聲里都是對具體的「人」的深情。「這是上海觀眾對電影的尊重,對工作人員和大銀幕的尊重,我很喜歡這種氣氛。」

阿軒雖年輕,卻已是資深影迷,從2023年起應徵到了上影節字幕員的志願工作。「我成了現實世界連接電影世界的使者。」他說,當電影結束、全場掌聲響起,「我們便有了意義」。今年再次上崗,他為坐輪椅來看張國榮電影的殘障阿姨觸動,為舉起相機記錄下電影院各個角落的熱情影迷感染,他為宛平劇院服務人員及時送出的毛毯服務點贊,「整座城市流淌着鮮活的電影生命力」。

研二學生袁天雲算不上電影的重度用戶。但在同學的呼朋喚友下,她在天山電影院看了一場《未麻的部屋》。「片子本身對我來說算是蠻新奇的體驗,觀影環境也很舒適。片尾觀眾的鼓掌,有種莫名感動。」女孩說,這次上影節「體驗卡」結束後,她會好奇搶票是什麼感受,會期待下一次在這座城市和影展相遇。

專業的、幸福的

昨天下午,金爵論壇場外,沙丹被許多粉絲團團圍住。求薦片的、求微信的,不足為奇。

忽然來了兩個年輕人求他推薦「跟着電影打卡上海城市」。北影節的策展人一愣,旋即脫口而出:「《愛情神話》在五原路,數字五、原野的原;《永不消逝的電波》角色原型紀念館在黃渡路,虹口區四川北路再往北那個方向;如果看《神女》,阮玲玉當年生長的上海,今天你還能看到蘭心、美琪、大光明……」連珠炮的語速輸出,沙丹乾脆給影迷推薦「你們去搜上海電影地圖」。

沙丹告訴記者,今年剛過半,他已經第四次來上海了。他1月去了黃河路,之後都是以電影院、電影在城市中的痕迹為圓心活動,這次上影節期間更是零距離感受到了專業與幸福。「電影節總是傾聽觀眾聲音、放大產業聲音的地方。」假如這是上海、北京、平遙等國內城市舉辦的電影節的一些共性,那麼上影節的獨特滋味也許就在城市的魅力與策展經驗的相得益彰。

「上海這次47家影院、461部電影、1600多場放映,幾乎可以看到你想看到的各種各樣的電影。新片、經典,有新修復的老片,也有大量的策劃和專題,總有幾十款適合你。只要有時間,你可以在電影院從早上看到晚上。」他說,影展的專業體現了上海這座城市的文化包容性。

深夜11點,「蝸牛」給記者發來微信,訴說他有點煩惱的幸福:「hi,萬萬沒想到哥倫比亞影迷大叔跟我聊到只能趕末班車去了。」      

  作者:王彥 郭凡熙

文:本報記者 王彥 實習生 郭凡熙圖:張亦瑩供圖編輯:施薇責任編輯:邢曉芳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全球影視人看上海|莉拉·阿維萊斯:希望電影節一直舉辦下去,我們需要126屆、226屆…… - 天天要聞

全球影視人看上海|莉拉·阿維萊斯:希望電影節一直舉辦下去,我們需要126屆、226屆……

這一天,墨西哥導演莉拉·阿維萊斯來到國泰電影院,參加自己執導的電影《圖騰》映後見面會。和大家愉快互動後,幾乎所有影迷都圍攏上來,請莉拉簽名。一位影迷希望她在照相機上簽名,莉拉一邊笑着說「That』s crazy」,一邊滿足了影迷願望。「上海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美妙城市,人們都很友好,非常歡迎我。」第一次來上海...
優酷全網獨播,王楚然領銜主演,看到男主要熬夜追劇 - 天天要聞

優酷全網獨播,王楚然領銜主演,看到男主要熬夜追劇

根據袖唐創作小說《偽宋殺手日誌》改編,古裝劇《烽影燃梅香》發佈殺青特輯片花,優酷全網獨播!優酷今年簡直有一點贏麻了的節奏,先是鞠婧禕的花間令,然後又是吳謹言的墨雨雲間,這兩部電視都是以小博大,但是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郝蕾:一個真實而勇敢的女人,演藝圈需要她! - 天天要聞

郝蕾:一個真實而勇敢的女人,演藝圈需要她!

在紛繁複雜的演藝圈中,有這樣一位演員,她以直言不諱、言辭犀利而著稱,她就是郝蕾。郝蕾的話語常常如同銳利的刀鋒,毫不留情地劃破演藝圈那層看似華麗卻往往虛浮的表象。她的直言,有時甚至讓人感到震驚和不適,但仔細思量,卻又能從中感受到她對演藝事業的
為藝術獻身的艾瑪·斯通,是如何保持內心的平靜和堅定的? - 天天要聞

為藝術獻身的艾瑪·斯通,是如何保持內心的平靜和堅定的?

在璀璨的好萊塢星空之中,有一顆格外耀眼的明星,她就是艾瑪·斯通(Emma Stone)。這位魅力非凡的女星,以其對藝術的執着與熱愛,為我們奉獻了一場又一場精彩絕倫的演出。艾瑪·斯通並非是憑藉運氣一蹴而就的,她的演藝之路充滿了艱辛與挑戰。
孤獨之巔:71歲亞洲美男自述身世之謎,一生漂泊,無人相伴 - 天天要聞

孤獨之巔:71歲亞洲美男自述身世之謎,一生漂泊,無人相伴

在星光璀璨的娛樂圈,總有那麼一些人,他們用自己的才華和顏值征服了無數觀眾,成為了無數人心目中的偶像。然而,在這些光鮮亮麗的背後,卻隱藏着許多不為人知的辛酸與孤獨。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位71歲的亞洲美男,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卻也充滿了無盡
明星「卷」學術,為何頻頻惹質疑? - 天天要聞

明星「卷」學術,為何頻頻惹質疑?

近日,演員楊冪在學術期刊發表文章一事登上熱搜。據報道,《中國廣播電視學刊》(CSSCI擴展版、北大中文核心)在2024年第六期發表了一篇名為《淺談影視劇中演員創作習慣——以電視劇為例》的文章,作者為演員楊冪。
43歲的毛琳感嘆全廣東都知道自己沒結婚,廣東網友:要做姑婆了 - 天天要聞

43歲的毛琳感嘆全廣東都知道自己沒結婚,廣東網友:要做姑婆了

嘿,時光有軌,回眸一笑,彷彿還能看見毛琳那一襲風情萬種的長裙,在電視屏幕上翩翩起舞。然而昔日熒屏的花旦,已是歲數鬆鬆的「老姑娘」了,43歲的毛琳自曝全廣東人都知道她沒嫁出去,這下好了,網友們的吃瓜大戲不可避免地上演了。網友熱議「不嫁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