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面書誏
編輯|白面書誏
在還沒去上海的時候,葉麗儀就在隔山隔海的香港,為上海演唱了一首特別的「主題曲」。
「浪奔,浪流,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
自此之後人和歌難分難離。
傳播率高到就連不會中國話的外國歌手,都能像模像樣地哼上幾句。
只是遺憾的是,表面光鮮亮麗的她,背地裡卻遭遇着「非人」的「折磨」。
為擺脫母親「束縛」的婚姻
葉麗儀,1984年出生於馬來西亞。
和大多數家庭一樣,父母都是普通員工,都夢想孩子出人頭地,葉麗儀也不例外。
在父母的意願下,她「被迫」進入了一所只能說英語的學校。
學校規定: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無論是課堂還是自由活動,必須全部都說英文。
誇張且不現實,所以葉麗儀也對此「不屑一顧」。
可很快她就遭遇了校園糾察的「鐵拳」:
「校園說中文,每句話罰款0.5元。」
沒多久,葉麗儀的午飯錢就被罰得精光。
不會說英語,也不能不吃午飯,到最後,葉麗儀索性當起了「啞巴」。
不但課堂上不發言,就連在校園內遇見老師也只是一笑而過。
只是,逃得了一時,卻逃不了一世。
成績的下滑,讓老師很快就注意到了這個「小啞巴」,為了讓她張嘴,直接對其進行威脅:
「下學期成績要是再下滑,就拿起鋪蓋走人。」
無奈,她只能奮發圖強。
從倒數進到前十,從前十再進到前五,臨近畢業,更是憑藉優異的成績穩坐班長的寶座。
只可惜,即便成績再優秀,也難逃不了到流水線當工人的命運,而其中的原因很簡單:
競爭太激烈。
畢業後沒有去流水線當工人的,要不是你實力真的強,要不就是運氣好。
而葉麗儀顯然就是第二種。
「碰巧」遇到了銀行招聘,又「碰巧」從一百多號人中脫穎而出。
之後,她就開始每天從家到單位的兩點一線的生活,很平淡也很無趣。
為了讓生活變得有趣,閑余時間她會和一些愛好音樂的同齡人舉辦聚會,在聚會中肆意玩耍,盡情歡樂。
而這也讓她收穫了人生中的第一段婚姻。
對方姓余,比葉麗儀大八歲,相同的興趣愛好讓兩個人的交往越發頻繁。
之後,情竇初開的葉麗儀不顧父母反對,毅然嫁給余先生。
當然,除了日久生情之外,讓葉麗儀不顧一切嫁給他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母親的束縛。
不管是成年還是未成年,葉母對葉麗儀的管束都特別嚴格。
晚上十點前必須到家,不能自己出去住,不能濃妝艷抹,不能夜不歸宿……
這樣的愛,壓得葉麗儀透不過氣。
於是,她想到了結婚,想要自立門戶擺脫母親束縛。
只是讓她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她準備共度餘生的男人居然有着兩幅面孔。
婚前成熟穩重,不但會照顧她的情緒,還會包容她的脾氣,可一結婚立馬就變了。
葉麗儀很失望,但卻無可奈何,只能將生活重心放在工作上。
22歲,在朋友的鼓勵下,葉麗儀參加了TVB舉辦的《聲寶之夜》。
原本只是抱着試試的心態,不承想竟一路過關斬將奪得了冠軍。
後來,她辭去工作簽約唱片公司,再後來,她一鳴驚人,憑藉歌曲《上海灘》成為香港一線歌星。
這首歌紅到什麼程度?
紅到只要有演出,她如果不唱這首歌就下不了台。
以至於後來她說:
「這首歌我至少演唱了上萬次,尤其是電視劇播出之後,只要是有演出,觀眾必點這首歌,要是不唱就下不了台。」
然而,事業順風順水的她,在生活中卻不免讓人唏噓。
禍不單行:離婚又患癌
和很多女明星不同,葉麗儀並沒有因為家庭而放棄事業。
或許正是因為如此,才讓她的第一段婚姻走向了盡頭。
余先生排斥葉麗儀當歌手,在他看來女人就應該老老實實在家相夫教子,不應該整天拋頭露面。
葉麗儀卻不以為然。
她不同意丈夫的想法,也不想因為丈夫而放棄自己辛辛苦苦闖出來的事業。
三觀不同、性格不合,兩人之間的矛盾也變得越來越大。
後來哪怕葉麗儀因為工作壓力而累到住院,余先生也是不聞不問。
當初的體貼、溫柔,在葉麗儀選擇事業的那一刻全都成為了過眼雲煙。
最終,兩人離婚,從此山水不相逢。
離婚後,余先生帶著兒子回到老家,而葉麗儀為了事業,去往了倫敦。
也是在這裡,她開啟了人生的第二春,認識了一個叫做David的男人。
如果非要用一個物品形容他的話,在我看來最貼切的就是:蠟燭。
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
剛認識第一年,他就願意為了葉麗儀放棄自己的前程:
「我想做你的經紀人。」
沒等葉麗儀開口,他繼續說道:
「我雖然工作穩定,但能晉陞的機會已經不多,與其做着一眼就能看到未來的工作,不如盡心儘力幫你。」
葉麗儀有點猶豫,因為她也不清楚自己以後的發展會如何,但是看到男人堅定地眼神,她鬼使神差地點了頭。
之後,兩人一起生活一起奮鬥,友情也在時間的推移下逐漸升華為愛情。
不過,相愛的兩人並沒有第一時間步入婚姻殿堂,而是等到葉麗儀事業穩定之時,才正式結為夫妻。
事業有成,和二婚丈夫的相處也很和睦,只是遺憾的是兩人沒有屬於自己的孩子。
一方面是因為她年紀大,高齡產子有風險;
另一方面是年輕時候的不良習慣,導致她的身體狀況急速下降,很難懷上。
丈夫勸她放平心態一切順其自然,但她心心念念想要給他一個完整的家。
自然受孕不行,那就人工試管。
從36歲到42歲,葉麗儀前前後後嘗試了四次試管嬰兒。
每一次植入胚胎,葉麗儀都覺得肚子里有了小生命,所以不管是坐還是走路她都異常小心。
然而每一次的試管,全都是以失敗告終。
正當她想要繼續嘗試的時候,一場厄運突如其來地降臨到了她的身上。
患癌、確診
1996年,48歲的葉麗儀和往常一樣去醫院檢查身體,然而卻被醫生告知身患「乳癌」。
頓時,她感覺她的世界裏一無所有。
面對生活,她沒有一點兒信心,甚至抱怨了命運對自己的不公。
她怨天尤人,企圖萎靡不振度過一生,但丈夫和兒子卻給了她無盡的溫暖。
他們日夜陪伴,盡心呵護,讓葉麗儀的內心迸發了超強的求生欲。
為了防止癌症擴散,醫生建議葉麗儀切掉右邊的乳房。
失去乳房就等於徹底失去做母親的資格。
這對任何一個女生來說都是個巨大的挑戰,何況迫切想為丈夫生孩子的葉麗儀?
但她沒有猶豫,毅然接受醫生建議。
雖然最終戰勝了病魔,不過癌症對情緒的影響加上兒子的終生大事,又讓葉麗儀患上了抑鬱症。
平日笑嘻嘻的她,在那段時間整日以淚洗面,就連門也不願意出。
她將自己困在黑暗,企圖逃離這個世界。
癥狀越發嚴重,丈夫不得已又帶着她去了醫院:
「重度抑鬱,在家要寸步不離地跟着她,避免她出現自殘行為。」
之後,他將家中所有尖銳的東西收起,將所有有稜角的地方全都磨平。
除此之外,David去哪就把她帶哪,即便是上廁所也寸步不離。
整整三年的護理和關懷,才讓葉麗儀走出病魔的困擾。
然而,戰勝病魔後,新的煩惱也隨之而來。
丈夫脊椎開始退化,導致左腿不能動,只能依靠輪椅;
剛出生的孫子被確診腦癌,雖然經過手術恢復了身體健康,但卻影響了智力。
後來,為了更好照顧家庭,葉麗儀選擇淡出舞台,和家人定居澳大利亞。
據葉麗儀透露,在澳大利亞的時候他們住樓上樓下,她和丈夫住樓上,兒子和兒媳婦一家住在樓下。
一開始的時候大家經常聚在一起吃飯,但是後來疫情嚴重就只能分開。
「不能坐在一起吃飯,我們就想辦法,要不我煮東西拿到他們家門口,要不他們煮東西放在我們門口,然後大家開視頻吃飯。」
而談起孫子們,葉麗儀更是喜笑顏開。
她說她和孫女是互相學習,她教孫女中文,教孫女唱《上海灘》,而她則跟着孫女看視頻學做菜。
至於孫子,出生就確診腦癱,到現在12歲了依舊不會說話,不會走路。
不過,葉麗儀和丈夫現在已經不在孫子們身邊,因為在今年6月份的時候,她隨着丈夫去了倫敦探親。
這不去還好,一去就雙雙被確診。
「可能是因為時差,抵抗力變弱。」葉麗儀說。
不過好在兩人打過了疫苗,確診後沒有很不舒服,而且第四天就痊癒了。
結語
葉麗儀是不幸的,因為她經歷了太多的病痛。
但同時她也是幸運的,因為她遇見了她的第二任丈夫,他陪着她經歷各種風雨。
最後,希望葉麗儀健康長壽,家庭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