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二次》:推開世界的門,看那些不懼重來的人

2022年07月01日08:57:13 娛樂 1686
《人生第二次》:推開世界的門,看那些不懼重來的人 - 天天要聞

她的小兒子已經二十齣頭了,但合家歡的日子滿打滿算過了五年;他才11歲就被噩夢糾纏,小小年紀說「我喜歡自己的想像力,不喜歡自己的命運」;他身高一米八,但奶茶店門前的幾級台階,是怎麼都過不去的「天塹」;他三十來歲正壯年,可站在2021年的街頭,他對掃碼支付一陣茫然……

他們都是紀錄片《人生第二次》鏡頭下的人,一群在命運風浪里浮沉的人。兩年前,人文紀錄片《人生第一次》上線,從出生、長大到養老、告別,12集對應人生在世12個重要節點。網友一邊刷彈幕「彷彿看完自己的一生」,一邊在豆瓣打出9.1的高分。現在,原班人馬帶着姊妹篇《人生第二次》與觀眾見面。回歸即高分——9.4,打出五星好評的網友寫道「第二次更讓人敬畏」。

敬畏感何來?《人生第二次》片尾曲沿用了《推開世界的門》,其中有句歌詞「世界本該是你醒來的模樣」。當生活偏離了「本該」的模樣,當人生變得波濤洶湧,總有普通人不會屈從命運,不懼重啟一切。再深層次些,那份重啟的「不懼」並不單單源自個體。更多時候,是困境中人、身邊人、素昧平生的人共同在尋找一葉能抵禦風浪的舟;是法治、公平、正義、良善、尊重,支撐着更多勇氣與信念,讓你我他面對人生海海,始終可以努力去戰勝怕、找到愛。

《人生第二次》:推開世界的門,看那些不懼重來的人 - 天天要聞

一年多跟拍、超一萬小時素材,「我更堅定,平凡的人才會給我更多感動」

《人生第二次》由央視網、上海廣播電視台、嗶哩嗶哩聯合出品。它正式上線前,許多人猜測過記錄的內容,是二胎、二婚、復讀、再就業抑或其他「人生第一次」的復調。總製片人張昊說:「我們不想做《人生第一次》第二季,而是『另一次』,是個新的開始——與過去勇敢告別,在一片『廢墟』、一無所有上去重建、重啟、重逢,涅槃」。

於是觀眾看到的,不再是春和景明擁抱一段能預想、能憧憬的生活,是帶着所有未知前行、直面人生疾風驟雨的階段。已播六集中,《圓》記錄被拐的衛卓18年後與血親重逢,《缺》里有群被愛遺忘的孩子和用26年收養120多個兒女的「老爸」柏劍;《納》是因車禍高位截癱的何華傑與自己和解的過程,《拒》是幾位女性不甘被容貌左右的修整人生;《是》為一位位申訴人打開檢察案卷,《非》關注刑滿釋放人員重新融入社會的救贖。《破》和《立》都是女性視角,前者衝破婚姻的圍城,後者是流水線女工的進階日記。

面對足夠特殊的「第二次」,紀錄片需要拍多久,才能接近大部分真相,觸動拍攝對象敞開靈魂?《人生第二次》有份長長的導演名單:秦博、張濤、謝抒豪、黃莎莎、孫功旭、詹佳駿、王樹歡、張怡、於穎、楊蘇燁。他們分成八組,平均跟拍一年半,拿回超一萬小時、300T的素材,最終生成八個60分鐘。張昊說,在互聯網帶來各種便利的時代,人們似乎越來越沉不住氣的時候,這樣花費大量時間蹲守、跟拍,再用長視頻來表達,是種挺「復古」的創作手法。但恰是「復古」,令紀錄片在無法完全掌控現場的創作里,捕捉到讓人心頭一顫的細節。《圓》,衛卓的父親在重逢時一把橫抱起兒子,母親執意要給孩子喂飯……

《人生第二次》:推開世界的門,看那些不懼重來的人 - 天天要聞

也恰恰是「復古」,紀錄片從量變等到了質變。如《納》跟着何華傑從老家台州到上海的康復醫院,見證他學復健、學用輪椅、考取殘疾人駕照、坐飛機去成都、自駕西藏的一路蛻變;如《非》陪毛徽度過11年鐵窗生涯的最後時光,看着他重新認識女兒、認識今天的中國,也看到他曾經的女友從毫不考慮複合到目睹他一路踏實肯干後應允了求婚。更典型的許是《立》,與其他幾集比起來,這兩位女性的經歷實在太「正常」了。她們家世普通、樣貌普通、工作普通,只憑着內心不甘普通的勁,她們把平凡的每一天都過成了積蓄力量的日子,日積跬步終究被時間證明了意義。

一個個平凡又不普通的人在逆境重啟命運,透出中華民族骨子裡的不屈和韌性。這就是為什麼,張昊感慨「我更堅定了,平凡的人才會給我更多感動」。

「用哲學思維稍稍破題」,願觀者超越愛恨交織認識全面的世間

「圓」與「缺」、「納」與「拒」、「是」與「非」、「破」與「立」,八個漢字歸納八集,它們各自成片,又在親情與愛、自我接納與自我否定、法治與人情、女性生活狀態等層面,兩兩映照。

《圓》與《缺》播後,觀眾發現,尋親成功的父母需要修補剛剛複位的親情,衛卓的回家路遠不止地理意義的1000多公里;而缺乏父母關愛的困境兒童在「夢想之家」找到了如師如父的柏劍,被種到另一片土地的「柳樹」也會有愛滋養。《納》與《拒》,前者是被動失去,後者是主動改變,似乎很難說清到底誰更需要與不完美的自己和解。《是》和《非》事關法治的公平正義,同時流淌人文溫度:劉占江為弟弟申冤七年,最高檢審查後沒有支持他的申訴理由,但檢察官們勸慰他照顧好老人和弟弟的孩子,讓生活繼續。傾聽群眾的聲音,也要超越偏見,這就是法治與人情的融合。圓中有缺、缺不乏圓,有無相生、福禍相依,這是東方哲學早早寫下的智慧基因。

《人生第二次》:推開世界的門,看那些不懼重來的人 - 天天要聞

值得一提的是,《人生第二次》在敘事手法上大膽創新。《圓》依次打開父母、孩子、警方的三重視角展開同一時間線上的事件,用類似「羅生門」的多維透視,走進喜憂參半的尋親故事。於是人們了解到,那位堅強的母親怎樣在18年間一邊尋找孩子,一邊靠手裡的飯勺一勺一勺經營小飯館、撐起少了一人的家;衛卓的認親除了親情常理,原本還有個難以開口的理由;也知曉了,許多時候找到被拐的孩子,不一定會有圓滿的結局。之所以開闢不同視角,因為在足夠全面的展示中,觀眾更能體會複雜又多變的人性抉擇、情感撕扯。惟其如此,審視一樁事的時候,大家才會超越愛恨交織去認識更全面的世間。

《人生第二次》中,幾乎每一集都在儘可能做厚文本、補齊視角。《缺》把鏡頭對準「天生詩人」小金子、想見生父的可心;濃墨重彩講柏劍從1996年以來收養120多個孩子,帶他們逆風長跑;也沒忽略這些年來向「夢想之家」伸出援手的個人、機構。《納》的開篇是何華傑的樂觀堅強,但從故事進入成都、遇見他的「輪友」後,那群在彼時比何華傑更「禁得住」的人會告訴我們,他的身殘志堅背後站着了不起的母親,青藏高原那場冰雹才是真正的蛻變洗禮。

在統籌八集共八個不同故事的拍攝製作之後,黎曉煒愈發感覺「人生這道命題過於複雜」,所以「想用思辨的哲學思維稍稍破題」,讓觀眾從他人的命運重啟中,領悟具有東方哲學智慧的思辨思維。而之所以要極力呈現豐富的文本,其實是對現在網絡輿論環境下某些碎片化語言、二元論觀點的反駁,「我們希望觀眾在看待事情時,願意了解那些被忽略、被誤解、或被片面定義的人和事」。希望讓觀眾認識生活的真相後,「在生活中拾起一點興趣、一些勇氣、一份希望」;也讓故事外的我們,在沒入荊棘時,能多一份力量一直走,直到走出命運的困境。

作者:王彥

編輯:郭超豪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情何以堪!肖戰無故被扯上熱搜,受益者卻是他人 - 天天要聞

情何以堪!肖戰無故被扯上熱搜,受益者卻是他人

文:淡淡閑聊有人說,娛樂圈是一潭渾水,充斥着各種消息,簡直讓人懵逼,不知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又孰是孰非。的確如此。不知從幾何起,網絡成為某些人攪風攪雨的工具,顛倒着黑白,掩人的耳目,混淆着是非。
楊冪又一部新作即將上映,能否挽回口碑就看這一部了 - 天天要聞

楊冪又一部新作即將上映,能否挽回口碑就看這一部了

最近楊冪的作品扎堆上映,一時間她的話題度很高,楊冪本想着用作品來證明自己,沒想到這一次真的讓她失望了,兩部作品都遭到了網友的吐槽。電視劇《一九四四》被網友吐槽她演技沒有進步,臉不僅看起來僵硬,演技更是非常的無語,該狠的時候看起來一點也不狠,
前TVB「長腿小花」婚後進駐半山豪宅,狂曬Hermès - 天天要聞

前TVB「長腿小花」婚後進駐半山豪宅,狂曬Hermès

現年31歲的前TVB小花陳詩欣憑節目《3日2夜》及《學是學非》彈出,更有「一件頭女神」之稱,她自2021年尾嫁圈外有米男友陳爾正後就淡出幕前,婚後搬入千呎半山豪宅,又經常周遊列國,大曬奢華行頭,安心過少奶奶生活。
高亞麟被曝出軌98年女友,竟然還是關曉彤的同學? - 天天要聞

高亞麟被曝出軌98年女友,竟然還是關曉彤的同學?

近日,有網友爆料稱,在溫馨家庭劇《家有兒女》中扮演慈父夏東海一角而深受觀眾喜愛的演員高亞麟,被指在伴侶孕期出軌年輕女演員徐梓鈞。這一消息如同一枚重磅炸彈,不僅震碎了他苦心經營多年的正面形象,也再次挑動了公眾對於娛樂圈道德底線的敏感神經。
慶余年2再次引爆熒屏,舞蹈專業背景的第8位女神迷倒眾生! - 天天要聞

慶余年2再次引爆熒屏,舞蹈專業背景的第8位女神迷倒眾生!

【慶余年2】開播,全員美女,絕代風華!第8位是舞蹈專業出身大家期待已久的《慶余年》第二季終於要開播啦!而這一次,他們不僅將給我們帶來更多驚喜和精彩,還加入了一位舞蹈專業出身的美女角色,絕對讓你眼前一亮!慶余年第一季以其高劇情、精良製作和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