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話多多
編輯:九弦子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
小小的身材,大大的心臟,憑藉一身才華與修為,成為上個世紀60年代香港娛樂圈中,被無數大佬膜拜的全才。
泰迪·羅賓的傳奇故事,至今仍被人津津樂道。
對於泰迪·羅賓來說,限制是天才的磨刀石,這句話說得一點都沒錯。
1945年3月2日出生的泰迪·泰迪,本名叫關維鵬,他的家鄉在廣西桂林,後來因為一場變故,跟隨家人在香港定居,進入娛樂圈之後,起藝名為泰迪·羅賓。
童年時,泰迪·羅賓由於一次意外摔斷了脊椎,後來又因為肺癆菌的入侵,造成了骨癆,當時內地的醫療技術對於這種特殊的疾病束手無策,父母只好帶他到香港看病。
在香港醫院治療期間,泰迪·羅賓住了三年醫院,在接受手術治療與康復過程中,經歷了讓常人難以想像的痛苦,網友可以聯想一下「老虎凳」的畫面,就能想像泰迪·羅賓承受了多麼大的疼痛。
幸運的是,如同煉獄一般的治療經歷,居然讓一個不足七歲的小孩子硬是撐了過來,連醫生都嘖嘖稱奇。
雖然手術很成功,泰迪·羅賓也跟死神擦肩而過,但是手術留下的後遺症,讓他成為跟宰相劉羅鍋一樣的背鍋俠,長大以後的身高,也定格在1米50。
走在街上,承受着如芒刺在背的嘲笑與議論紛紛,泰迪·羅賓卻並未因此產生自卑心理。
原來,泰迪·羅賓的父母經常給他灌輸這樣一種生存哲學:「天生我材必有用,天降大任於斯人,必先勞其筋骨」。
就這樣,泰迪·羅賓一邊學習如何平視自己,一邊努力修鍊成材。
上學期間,很多男生都喜歡踢足球,泰迪·羅賓也不例外,然而因為身材限制,他只能半途而廢,後來他意識到此生與運動註定無緣,於是就往文藝方面發展。
彼時的香港,人們對於藝人的欣賞眼光要比現在寬容大度得多,只要有才華,顏值並不是衡量藝人的唯一標準。
當時國外的搖滾樂正搞得熱火朝天,泰迪·羅賓聽到這種易燃易爆炸的樂曲,重新燃起了男兒當自強,愛拼才會贏的一腔豪情。
迷上了電吉他與搖滾樂的泰迪·羅賓,將全部的青春與精力投入到了音樂領域進行深耕發展。
60年代的香港樂壇,是泰迪·羅賓的時代,他是成立搖滾樂隊的第一人。
當年由泰迪·羅賓擔任主唱,率領的「花花公子」樂隊,五年之內,就出了20多張專輯,每一張的市場銷量都讓業內刮目相看,成為無數後輩遙望致敬的對象以及時代回憶。
曾經憑藉代表作《千言萬語》成為70年代當紅女星的鄧麗君,也曾經是泰迪·羅賓的頭號粉絲。
長江後浪推前浪,泰迪·羅賓花了五年的時間研究搖滾樂,既然已經達到了巔峰,當然懂得適可而止的道理。
彼時的香港樂壇,後浪波濤洶湧,相繼出現了以許冠傑率領的蓮花樂隊、譚詠麟和鍾鎮濤強強聯手的溫拿樂隊等等。
作為香港第一支樂隊的前輩,泰迪·羅賓很識趣的激流勇退,離開舒適圈,挑戰下一個目標。
70年代,是香港電影逐漸走向巔峰的關鍵轉折期,泰迪·羅賓也漸漸開始將發展方向轉向了影視圈。
跟很多想成為導演的藝人一樣,想要弄明白電影是怎麼拍出來的,就要從當演員開始,繼泰迪·羅賓之後,劉德華、周星馳等人皆是如此。
1970年,25歲的泰迪·羅賓接演了邵氏專門為他量身定製的一部電影,這部名為《愛情的代價》,講述的是一對殘疾男女之間發生的愛情故事,劇情感人,賺足了觀影人群一波又一波的眼淚。
電影大獲成功之後,泰迪·羅賓也搞明白了一件事,想要拍好一部電影,是一個需要系統學習的過程,即使演再多的角色,也不能掌握好複雜的拍攝技巧與製作流程。
為了成為專業的導演,1973年的時候,28歲的泰迪·羅賓選擇了去好萊塢學習,後來又跑去加拿大旅行,享受異國他鄉的風土人情,尋找創作靈感,在此期間,他跟一個姑娘談了一場浪漫的異國之戀,結婚成家。
1979年,學成回港的泰迪·羅賓,開始建立自己的影業帝國,想要成事兒,就得找個有錢的合伙人,泰迪·羅賓找到一個曾有意涉足影視生意的大老闆,兩人相談甚歡,一拍即合,老闆負責投資,泰迪·羅賓負責運營。
分工明確的兩個人,成立了「珠誠製片」,憑藉多年積累,由泰迪·羅賓帶領的劇組,拍了一系列優秀影片,橫空出世,這段期間的代表作分別有《點指兵兵》、《胡越的故事》、《愛在別鄉的季節》等多部影片。
值得一提的是,由泰迪·羅賓執導的處女作《點指兵兵》,沒有邀請任何一個巨星帶熱點流量,全憑泰迪·羅賓的創意為影片畫龍點睛。
他利用音樂與劇情相結合的形式,將影片營造出一種讓人眼前一亮的視聽衝擊感受,影片上映之後,大獲成功,斬獲了300萬票房,這個成績在80年代,已經是相當不錯的成績了。
泰迪·羅賓在拍攝過程中,一人多職,除了當導演之外,還負責監製、電影音樂、出品人等等,才華橫溢的泰迪·羅賓令業內人士驚嘆不已。
南華經中有云:「能者勞而智者憂」,能者多勞的泰迪·羅賓,為香港影壇做出的貢獻遠遠不止於此,他還憑藉慧眼識人的眼光,幫助了不少巨星。
想當年,泰迪·羅賓邀請在TVB旗下效力的周潤發,擔任《胡越的故事》一片中的男主角,在此之前,泰迪·羅賓曾經跟TVB的高層打過招呼,意思是說借您家小周用一用。
但是周潤發卻在拍戲的時候,並沒有跟TVB打招呼,戲拍完了以後,TVB責怪周潤發沒有跟領導請示,跑到別人家去接私活,說白了,就是想給發哥穿一雙小鞋。
泰迪·羅賓知道後,找到TVB的高層,雙方溝通了一下,在此之後,TVB也沒再因為此事難為周潤發。
不斷挑戰自己的泰迪·羅賓,後來轉入新藝城旗下效力,眾所周知,《射鵰英雄傳》里有一個七人組合,叫做江南七怪。
自從泰迪·羅賓加入新藝城之後,新藝城七怪的威名也因此形成。
七怪組合名單:「泰迪·羅賓、徐克、黃百鳴、曾志偉、施南生、麥嘉、石天」。
彼時的劉德華還在TVB當跑龍套的小演員,泰迪·羅賓在一次頒獎典禮上,一眼就看中了這個英氣不凡的年輕人。
當時新藝城正在為電影《彩雲曲》篩選演職人員,據說選人條件相當嚴格,連大美女關之琳去試鏡的時候,都被刷了下來。
劉德華對於泰迪·羅賓的邀請先表示了一番感謝,說自己已經去試過鏡了,但是並沒被導演看中。
泰迪·羅賓說,你再去一次,提一下我的名字看看,於是劉德華在泰迪·羅賓的推薦下,順利進入了劇組,並且當上了男主角。
劉德華在大電影上的精彩表現,不僅得到了TVB的重用,在此之後,也讓他漸漸走向了巨星之路。
憑藉給《彩雲曲》製作的同名電影配樂,泰迪·羅賓一舉奪得第19屆金馬獎最佳音樂獎。
在此之後,泰迪·羅賓走上了一路拍戲,一路拿獎的事業巔峰。
1983年,由泰迪·羅賓和徐克聯手執導的影片《我愛夜來香》上映,事實證明,雙怪奇才的CP組合,堪稱最佳搭檔,狂斬票房一千三百萬。
這部影片大獲成功之後,獲得了金像獎8項提名,泰迪·羅賓也因此成為影視圈最耀眼的存在。
然而,三個和尚沒水吃得真理古來有之,更何況當年的新藝城人才濟濟,由於資源的分配不均,七怪之間產生了不少嫌隙。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和則聚,不和則散。泰迪·羅賓給新藝城最後的貢獻值,是給《龍虎風雲》做配樂,之後就離開了新藝城。
有趣的是,憑藉這個電影配樂作品,泰迪·羅賓參加了第七屆金像獎最佳電影配樂的角逐,只可惜輸給了另一個樂壇老怪,就是《滄海一聲笑》的創作者黃霑。
天下英雄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
泰迪·羅賓自知屬於自己的時代漸漸離去,於是他漸漸地淡出了影視圈,偶爾也會受老朋友邀請,在各大影片當中客串一些角色,或者受業內邀請,出席一些頒獎典禮等等。
影視圈裡新舊大腕交替之際,劉德華也從演員嚮導演方向發展,他還記得當年泰迪·羅賓對自己的提攜之恩。
在他的邀請下,泰迪·羅賓參演了由劉德華執導的電影《打擂台》。
令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是,憑藉在戲中扮演的角色,泰迪·羅賓居然摘得金像獎的雙黃蛋,一個是最佳男配獎,還有一個是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獎。
雙喜臨門的泰迪·羅賓站在領獎台上,眼角濕潤。
他在台上感動萬分地表示,非常感謝劉德華的賞識,然而劉德華卻表示卻之不恭,不過是投桃報李罷了。
劉德華曾經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泰迪·羅賓是他非常敬重的一個前輩,在他心目中,這位前輩的份量跟自己的父親是一樣的」。
上流環境,人捧人;市井之地,人踩人。
遇得貴人相助,是每個人的心之嚮往,然而,懂得先付出,才會得到的人,少之又少。
泰迪·羅賓的一生,除了他的勵志傳奇之外,他的為人處世,也值得細品其味。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