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我家裡剛裝修,你接娘到你家住段時間」「重新分地分房」

本期情感調解的主題是村裡拆違引發的兄弟矛盾

老父親還在世時,兩老一起住在小兒子的大房子里,老父親過世後,老母親就自己搭了間小房子住,平時吃飯自己燒,這段時間,村裡拆違,老母親搭的小房子也被拆了。

恰好小兒子家剛裝修,搞了油漆,暫時不能住人,所以小兒子就去跟大哥商量,暫時讓老母親住去大哥家裡,可大哥大嫂卻藉機提出要重新分地分房,索要父親留下來的一塊地,這讓小兒子心裏很不舒服。

老小對大哥說:「大哥,我家裡剛裝修,你接娘到你家住段時間」,大哥說:「重新分地分房」,為了當初分家時分給小兒子的一塊茶山以及一塊自留地,兄弟倆起了矛盾。

情感調解

老小對調解員說:「我弟弟說要讓母親住到我這裡,我也是同意的,我可以提供房間,但是要兩兄弟輪流照顧,我弟弟就不同意了,他的意思就是父母以前是跟他住一起的,在他家待了很長時間,現在應該由我照顧母親。」

老小媳婦補充說:「還有一點就是茶山的問題,我是本村人,我和我老公結婚幾個月後分了茶山,結果一年後兩兄弟分家了,公公把我們的茶山分給了小叔子,現在既然已經鬧成這樣了,我想把茶山要回來。」

調解員問:「你們主要是解決老母親的養老問題,除此之外有沒有別的問題?」

老大說:「一個是養老問題,另一個是父母財產的問題,我父親在的時候養種豬,造了許多房子,現在都要拆違了,名字是我弟弟的名字,將來如果能賠錢,我一分錢都拿不到,我的想法就是該我拿的我要拿,母親也要照顧。」

在和老大夫妻倆溝通了一會兒,了解大致情況後,調解員跟着老大夫妻倆來到了弟弟的手機店裡,弟弟告訴調解員:「我沒有不贍養母親,是我大哥總是找我要父親留下來的那塊地。」

在調解員的建議下,一行人來到了村委調解,坐下來後,弟弟告訴調解員:「村裡拆違,母親沒地兒住了,我的房子剛剛裝修,住不了人,我就去跟大哥說讓母親暫時在他那裡住段時間,大哥同意了,但是有個前提是重新分地分房。」

兩兄弟口中的一塊自留地,據大哥說是他的自留地,卻被父親拿去造房子了,現在這塊地的名字時弟弟的名字。

調解員表示:「茶山也好,自留地也好,如果你們兩兄弟鬧到不可開交,要打官司的地步,到了法院就要誰主張誰舉證,比如弟弟說茶山是他的,那麼弟弟要拿出當年那張分家協議書,至於自留地,那就要查權證了。」

弟弟說:「地是清楚地,我父親當年為了養豬,造了大概三間房子,這是父母的財產,假如拆遷賠錢,賠的錢都給我母親。」

大哥問:「多少個平方你知不知道?」

弟弟:「多少個平方可以量的!」

大哥:「在你名下,你肯定知道多少個平方。」

弟弟敲桌子說:「大哥,我要是良心壞一點,我一分錢都不給你!」

村主任告訴調解員,現在村裡在搞美麗鄉村建設,可能他們老爸老媽造的附房要被拆掉,拆掉之後可能會有一筆補償,我個人認為這筆錢應該給老母親。

最後,在村主任和調解員的勸解下,兩兄弟同意以下方案:「第一,茶地歸大哥,自留地歸小弟。第二,房子拆掉後如果有補償,補償的錢給老母親。」

調解結束的時候,老母親來到了調解現場,再被問及想跟哪個兒子住時,老母親說自己已經跟小兒子住習慣了,接下來還是願意跟着小兒子住。

情感點評

老母親77歲,生活尚且還能自理,在調解快結束的時候,老母親還說如果兒子打電話過來讓她幫着摘茶葉,她也會去的,其實從側面來看,老母親只是想力所能及地為孩子做點事,不想成為孩子的負擔。

老母親說想跟着小兒子住,小兒子也是同意的,可是等再過幾年,老母親的年紀大了,逐漸力不從心了,大兒子也不能推卸贍養義務,如果人不能敢去照顧,那麼費用上也要承擔。

大哥心中的心結就是茶地和自留地,說白了,父親留下的家產也不多,弟弟也不是特別壞,真像弟弟說得那樣,名字是他的,如果他不給哥哥,哥哥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

重視父母留下來的財產時,也希望每個子女能重視下父母的贍養問題,人都有變老的那天,怎麼對待父母,兒孫也會看在眼裡。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完

——關注我,溫暖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