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病母女相依為命,媽媽:我倆任何一個倒下,另一個人的天就塌了

幸運的人一生順遂,他們天生自帶光環,令人羨慕;不幸的人一路坎坷,彷彿命運處處都會跟你作對,不管你多麼努力,總是身處霉運之中,貧窮、疾病、災難如影隨形,讓人同情。本文的主人公王梅,從小到大沒有體驗過幸運的滋味,從來沒有享受過命運的善待。

圖為王梅

王梅1981年10月17日出生在安徽省亳州市利辛縣的一戶農村家庭。因為是家裡的老大,老早就幫着大人幹活,吃了不少苦。一般淮北平原上的農村女孩子到了十八、九歲,就談朋友、說婆家,而王梅一直在家裡勞動到了24歲,才由別人做媒,許配給鄰村一個人家做媳婦。要知道,在當地,姑娘家24歲還沒有"對象"的,已經很稀罕了。

圖為王梅和女兒

相處沒幾天,兩家就匆匆為這對新人舉辦了婚禮。誰知道結婚後,男方的缺點暴露了出來,由於缺乏了解,夫妻間出現了諸多矛盾。一般的新婚夫妻,都是相互疼惜、恩愛有加,而王梅和丈夫卻"戰爭不斷"。

王梅想到離婚,可恰在此時,她發現自己懷孕了。儘管懷孕,可王梅和丈夫的"戰爭"並沒有間斷。懷孕8個月時,王梅早產,生下了一個不足月的男孩。

圖為王梅

有了兒子後,公公婆婆都十分歡喜,老公對她的態度也有所緩和。王梅以為從此可以過上正常的日子了,夫妻和睦、生活安康。不想沒過幾個月,老公的"臭毛病"又犯了,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王梅厭倦了這樣的生活。可是,她又一次懷孕了。

人家懷孕都受到公主般的待遇,視為家裡的功臣,像大熊貓一樣受到保護,而王梅想要過平靜的日子都是奢望。在王梅懷孕5個月時,夫妻倆爆發了婚後最大的一次"戰爭"。她再也沒辦法跟那個男人生活下去了,實在是傷透了心。無奈之下,她只好挺着大肚子離開了婆家。

圖為王梅與女兒

為了掙錢糊口,更是為了給即將出生的孩子一個安定的生活,王梅挺着大肚子到處打工,給服裝廠生產出的衣服訂裝飾品串珠、剪線頭,把鉛筆拿回出租屋裡削。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削鉛筆,為了多掙幾個錢迎接孩子到來,她每次都領回家1000多支鉛筆,一削就是半夜。

2006年8月30日,王梅生了一個女兒,她給孩子取名王雅雯。她一個人帶着女兒,為了掙錢就把活從廠里拿回家裡做。終於熬到了女兒一周歲後,她跟老公辦理了離婚手續。

圖為王雅雯周歲時母女倆的合影

女兒懂事以後,看到別的孩子有爸爸,經常天真地問:"媽媽,人家都有爸爸,我怎麼沒有爸爸呀?"親戚朋友看她一個女人拉扯孩子不容易,就給她介紹了個對象。為給女兒一個完整的家,她就同意下來。最初,第二任丈夫對小雅雯很好,這讓王梅心生感動。可時間久了,竟也產生了隔閡。

王梅自己可以受氣,但她看不得女兒遭受繼父的白眼。為了女兒,她再次選擇離婚。從此,王梅斷了再婚的念頭,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小雅雯。隨着弟弟妹妹們的長大,娘家也給予了她一些支撐。眼看着女兒一天天長大,供她上學、伴她成長,王梅覺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守着女兒過活,沒有男人依靠,多了不少艱辛,可看到女兒能夠快快樂樂,王梅心裏還是很舒服的。

圖為王雅雯

不料,2020年5月份,小雅雯突然腹痛、嘔吐。王梅帶她到當地的縣醫院檢查治療,幾天過去了,沒有效果。醫生建議王梅帶孩子到合肥市安徽省立兒童醫院去做進一步診療。

在安徽省兒童醫院,王雅雯被確診為T淋巴結母細胞瘤伴髓系表達。當時聽到這個檢查結果,王梅怎麼也不敢相信,這麼苦命的女兒,為什麼老天還不眷顧一點,還讓她得這種病。王梅一個人該怎麼辦,她拿什麼去救自己的孩子啊?

圖為王梅母女

有人建議王梅放棄。她聽了後,心如刀割一般地疼,作為母親,沒能給孩子一個健全的家,已經覺得很虧欠她了,怎麼忍心放棄治療呢?"何況,我是她唯一的救命稻草,我要給女兒希望!"她對自己說。做了這個決定,王梅就到處借錢給孩子治病。第三個療結束評估,小雅雯腸道已經緩解,胸腺也沒了。醫生說再上三個大劑量就可以去移植了。第一個療上完,準備上第二個療的時候,小雅雯說:"媽媽,我脖子疼,還有疙瘩。"王梅當時嚇壞了,趕緊帶女兒去醫院檢查,一查複發到脖子上了。

圖為王梅母女

安徽省立兒童醫院對此束手無策,最後打聽到河北省燕郊燕達陸道培醫院可以做cart來緩解王雅雯的病情。病情一旦緩解,一定要儘快做骨髓移植。陸道培醫院的醫生說cart是一種新型免疫療法,花費要20多萬元,還不包括感染啥的,後期移植和康復治療仍需要40萬元左右。

圖為王雅雯

在女兒沒有患病之前,王梅就患上了嚴重的甲狀腺結節和子宮肌瘤。女兒生病以後,焦慮、擔心使她吃不下飯、睡不着覺,再加上陪女兒治病輻射越來越嚴重,導致她病得更加嚴重了。醫生建議王梅做手術,因為手裡沒錢就一直拖。現在,子宮肌瘤已經長到5厘米大,醫生告訴她:"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隨時都有病變、惡化的可能,到那時,後果不堪設想。"

圖為王梅母女

但是,給女兒治病,王梅早已經債台高築,根本沒錢給自己治病。她說:"我得省下錢來救我的女兒。如果我和孩子只能活一個,我肯定把生的希望留給女兒。多年來,我和女兒相依為命,她知道我們是彼此的精神支柱。我們倆任何一個倒下,另一個人的天就塌了。"

圖為王雅雯

王梅這個可憐的女人,一個不幸的單親母親,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女兒是她唯一的親人和寄託,是她所有的希望和未來。王雅雯的cart還沒有做,隨時都有危險發生。希望廣大愛心人士看到這篇文章,能夠給予這對母女一點兒幫助。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每人獻出一點愛,她們就能度過劫難,獲得新生,讓母親陪伴女兒長大,讓女兒陪伴媽媽變老,讓這對苦難的母女,能夠享受人間真情。

如果你想幫助他們,可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項目詳情,進行捐助。如不能識別,可將二維碼保存到手機相冊,打開掃一掃,從相冊中選取二維碼進行掃描識別。該項目由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919大病救助工程發起,在民政部指定的互聯網募捐信息平台"水滴公益"發起募捐,並負責項目的審核、執行及信息反饋。該項目最終解釋權歸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所有。監督電話:4009-010-919。

"感光計劃"為公益攝影師、慈善組織、募捐平台搭橋,發佈困境家庭的圖片故事,助力募集善款。該計劃是由今日頭條攜手中國攝影家協會與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等具有公募資格的慈善組織聯合發起的圖片公益項目。如有困難,可私信"感光計劃"官方頭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