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說:「一個自卑的人一定比狂妄的人更加糟糕,因為狂妄的人也許還能抓住生活中本來不屬於他的機會,但是自卑的人會永遠失去本來就屬於他的機會。」
在生活中,總有一些人因為害怕丟臉,在自卑中活得畏畏縮縮。
自卑,不是與生俱來的,更多的一種自我封閉和不敢嘗試。
一個人要是自卑,不用過多深入交流,往往在生活會有以下這四個特徵,很明顯。
一、有想法不敢表達
像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所說:「勇敢是不能代替行動的,但沒有勇敢,行動也無法開始。」
一個沉浸於自卑的人,總是在揣摩別人如何看待自己,慢慢就會否定自己所有的想法。
人生就像一個舞台,再大,你若不敢上台,終究只是一個觀眾。
面對未知的東西,恐懼誰都有,有的人踏出了第一步,後面再去慢慢調整;有的人站在原地,慢慢失去了發光發熱的機會。
說錯了沒有關係,至少你知道自己錯在了哪裡,還有變好的可能,如果連說出口都不敢,又如何能配得上更好的自己呢!
人一定要放下那顆過度空想的心,大膽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哪怕並不對,你至少錯在路上,而不是在原地悔恨。
二、過度敏感,很玻璃心
楊絳女士說過:「不要碰到一點壓力,就把自己變成不堪重負的樣子,不要碰到一點不確定性,就覺得自己前途黯淡無光。」
人要是自卑,往往過度敏感,容易陷入自我內耗之中無法自拔。
很多人,別人說了幾句,就鬱鬱寡歡,好像萬物失去太陽一般,毫無生機可言。
對於別人隨意說的一些話,喜歡自己對號入座,總是被一些生活中瑣碎,折磨得苦不堪言。
真正厲害的人,都已經戒掉了玻璃心,慢慢收回投向外界的目光,專註自身該有的成長和生活。
人生在世,還是要鈍一點,不要太敏感,不要太在意,這樣你才能擺脫自卑的內在,去建立真正的自信與堅韌。
三、習慣退縮,害怕嘗試
看到這樣一句話:「恐懼是成長的捷徑,每一次你打破恐懼,都打破了一次生活的僵局,每一次你打敗恐懼,都打敗了一次命運對你的限定。」
自卑的人,遇見挑戰總是習慣退縮,不敢逆流而上,害怕面對失敗。
對待生命而言,我們不妨大膽一些,因為我們早晚都會失去,要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你才能享受一覽眾山小的絕美。
改變自己最快的方法,就是做自己害怕的事,不敢做的事,而不是讓後退磨滅自己心智,最終不得不面對平庸。
舒適區確實很舒服,但很難根本性的改變,要想得到你從未得到的東西,就去做你從未做過的事情。
大步的往前走,也許你的能力超乎了自己的想像,也許你咬着牙已經走了很遠的路。
四、愛作比較,自我貶低
美國作家馬歇爾曾說:「如果真的想過上悲慘的生活,就去與他人做比較。」
人若自卑,往往深陷比較的泥潭,無法正視自己真正的價值所在。
要是羨慕別人真的有用的話,這個世界就不會存在不幸福的人了。
人要學會欣賞自己,看見別人的好,不算什麼本事;看見自己的好,才是人生該有的智慧。
別自我貶低,大樹有大樹的眼界,小草有小草的愜意,境界不同,沒有可比性,做好自己就行了。
一個人生活的模樣,不在比較中獲得,而在深入中感知;一個人人生的境界,不要貶低中凸顯,而在認知中體現。
結語
自卑,不是與生俱來的宿命,而是可以慢慢變好的人生。
不要被困難嚇破了膽,要對自己擁有足夠的信心,你才能慢慢變好,慢慢變強。
面對自卑的困境,要勇敢的邁出第一步,便已經成功的一半,剩下的一半,便靠你自己的堅毅程度了。
餘生,讓我們都能做一個自信的人,直面生活的風雨,淡看歲月是風霜,做最好的自己,成全不一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