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意思叫我負責養老?」婆婆的「敷衍式假帶娃」,終落苦果

人想要活的快樂,真的是不容易。我們能夠控制的只有自己,不受到周圍人的影響是很難達成的一件事兒。

在人際交往中,家庭關係看似不複雜,實質卻是很難協調的。家庭關係不像其他情感,兩個人待在一起互相看不對眼、不愉快,分道揚鑣便好。

家庭關係猶如一道鎖,千絲萬縷的把兩個捆綁在一起,無法逃離。特別是其中的婆媳關係,沒有血緣、又不是因為意趣相投而走在一起,甚至因為同一個男人,無形中形成了一種對立面。

想要處好這份關係,需要的是兩個同樣拎得清的人。可現實中很多時候,事與願違。

在知乎上看過這樣一個帖子,帖主說:我從懷孕到剖腹產大出血坐月子,婆婆沒有照顧過一個晚上。

理由是,她要幫自己女兒帶孩子,幫不了我。小姑子是遠嫁,即便如此婆婆也願意背井離鄉的住過去。於是,女兒在5歲前,見奶奶的次數都有限。

如今小姑子家孩子大了,不需要她了。婆婆就又回到了我們的城市,看着我女兒5歲多已經記事、懂事兒了,見面就表現的很親切的樣子。完全忘記了孩子小的時候,需要她的時候,她躲得遠遠的。

一名寶媽曾這樣調侃自己的婆婆:

我在家時,她是細心周到的好奶奶,我一出門,她分秒必爭的跑到沙發葛優癱。別問我為什麼這麼清楚,她至今都不知道我在家裡安裝了攝像頭,當然初衷是為了看娃。

同樣,因為帶孩子與婆婆產生隔閡的,還有小悅。本來婆婆主動說要來看孩子,小悅是心懷感激的,可最終婆婆的「敷衍式假帶娃」,卻成了兩個人橫眉相對的根本原因。

最初的時候,孩子還在嬰兒車裡。小悅一次回家取落下的工作文件,卻看見小區里離自家單元門不遠處的圓凳旁,女兒被五花大綁地系在嬰兒車上,婆婆在一群老人之間,手裡握着一把撲克牌,滿面紅光。

小悅揉了揉眼,再次望去。婆婆滿臉喜氣洋洋,聲如洪鐘,與每天小琴回到家裡看到的疲憊不堪,腰酸腿疼大相徑庭。

小悅平靜了一下心緒,繼續往前走。婆婆旁邊的老人先發現了小悅,推了推小悅的婆婆。

婆婆才從撲克牌的沉醉中清醒過來,看到小悅正在朝自己走來,臉上擠出一抹尷尬的笑。

小悅聞着周遭的煙味,皺了一下眉,說自己回來取文件。婆婆自覺地把手裡的牌扔在了桌子上,也推着嬰兒車和小悅上樓了。

後來,小悅對於婆婆打牌這件事兒,特意的找婆婆談過。孩子丟在一邊,一是不安全;二是煙味太重對孩子的身體也沒有好處;三是孩子也需要陪伴,需要好的成長環境。

婆婆沒有反駁,見婆婆有些失落,小悅緩和着說,周末或是自己下班到家後,婆婆可以去打牌。

後來,隱約間,小悅知道婆婆還是會偶爾偷着去打牌。但只要不是頻率太高,小悅都睜一眼閉眼就過去了。

孩子大了一些,不再只趴在床上,開始到處爬,歪歪扭扭的走。照顧起來要比先前費事一些,更花費一些精力。

結果,一歲的孩子,婆婆能天天給孩子放動畫片。而她自己則抱着手機刷抖音,心思全然沒放在孩子身上。也許,在婆婆心中,只要孩子不餓不哭鬧就夠了。

小悅把監控視頻截圖給了丈夫看,不知道丈夫如何解決的,婆婆着實消停了一陣。可是,沒過一周,又捲土重來。

小悅覺得,現在對婆婆的信任度已經消耗殆盡了。上班的時候,總是跑神兒,擔心家裡。這樣的日子過了一段時間,小悅心力交瘁。

對於婆婆,小悅換了一種方法。周末帶婆婆去洗溫泉,還給婆婆買了一對金手鐲

她想,帶孩子的確是個辛苦活,自己多說些好話,把物質和情緒價值都滿足了,老人帶孩子自然就盡心儘力了。

就當小悅自以為,和婆婆之間磨合的越來越好的時候,意外發生了。

婆婆最近沉迷於跳廣場舞,時常將孩子放在一旁不管不問。可孩子已經不是襁褓中的那個小嬰兒了,他是活潑好動的生命。

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終於有一次,不到兩歲的孩子掉到了正在維修的路面夾縫裡。

石頭、磚塊、水泥塊,孩子的臉到醫院縫了8針,後期還需要做臉部皮膚修復。花錢不說,孩子遭罪,如果修復不好留了疤痕,影響的是孩子的一生。小悅沒吵沒鬧,讓丈夫把婆婆送回了老家。

前一段時間,婆婆生病,想到小悅家來養老。小悅直接拒絕了,告訴丈夫自己沒有這個責任,也沒有這個情分,當然丈夫要給自己媽養老,她支持。但是,別想讓自己付出。

生活總是充滿着意外,所以我們才小心翼翼的、努力的去生活,來規避生活中的種種風險。

對於婆婆來說,如果真的沒有愛孩子,想要帶孩子的心意,莫不如直接拒絕,不帶。敷衍式假帶娃的危害,大過一時的拒絕。

「假帶娃」不但破壞婆媳關係,對孩子的成長不利,也沒有為晚年積下好因果。何必呢?

-END-

世界那麼大,感謝你,可以看到我!

【文|唯唯安:筆有溫度、為情發聲,一個熱愛文字的不典型寫作者,邀請你共同感知生活】